陈伟明:我就是想把画画好,寻找自己就是表达自己
2014-10-09 17:50:28 陈伊东
雅昌艺术网:各位雅昌艺术网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毓婷,跟大家又见面了,今天是我们雅昌2014年携手比玉堂共同打造的艺术家专访之旅的第17期,我们今天采访的是陈伟明老师,陈老师您好!
我首先第一个问题是想知道您是因为家学渊源所以才开始接触绘画的,大概什么时候开始从事书画创作?
陈伟明:家学渊源就谈不上了,我父亲论辈分也就是一个农民,不过应该说他小时候他自己也读书的时候也喜欢画画,在中学的时候还曾经是美术组的组长,后面可能是社会条件,包括家庭条件,后面就没有继续学下去了,可能把他自己喜欢画画的想法想在我身上实现,后面我就在他的引导下一开始学画画也是他教的,但是他以前一开始让我画画都很简单,一般就是《芥子园画谱》,最早是画点儿兰花,因为以前是觉得兰花最容易画,老是觉得几笔就行了。最早临除了《芥子园》以后还有点儿历代梅兰竹菊的画谱,包括像八大山人总结八大和齐白石最容易,所以最早我老是怎么说呢?偷懒也好或者是觉得那个容易都是从他那里开始画,但是后面画到现在就会觉得像八大这种是最难的了,看着是组合简单,慢慢的再进入其他的画些梅花,相对就是说它的物象会复杂一点,构成组合会复杂一点的这些门类,还有平时他有一个要求是说有空要写写书法,写字。写来写去写字他最早给我弄了个画册是《九成宫》,那个技巧太难了,而且他整个要求感觉技术性很强,所以怎么学感觉都学不好,但是碰到他回来就抓紧弄几张,就是给他看一下,让他开心一下说我有干过就这样。因为画画有时候你有画多了以后,成绩有时候就算差一点,他感觉也不会说老责怪你,所以经常会偷懒,画一下画。
雅昌艺术网:后来您在附中几年的时候,四年的时候油画、国画,我听其他的老师讲附中的时候国画接触得不太多。
陈伟明:我们那个时候有,因为读四年相对时间宽余一点,我们当时有一个书法课,是晚自修的时候写,就是晚上7点到9点写两个小时,一个星期是写一次,要上一年,有一年的时间都要写,国画课当时是有一个白描,白描跟工笔画、花卉的临摹。另外还有一个山水画基础,山水画基础就是画的还是《黎雄才画谱》这个,也有一个课程,一个课程都是四周,应该是,就是山水画基础有四周,白描基础有四周,还有一个工笔基础也有四周,加起来总共上过的课是这样,但是对于附中整个四年的学习时间来讲,它可能占的比例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得也应该算还是有系统地接触一下。
后面从附中开始接触的这些东西比我当时自己在乡下在老家跟着老师画梅兰竹菊感觉是更系统了,但是有时候这个学习很难判断前后关系或者说应该怎么样的关系。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应该都有他自己的一个脉络,这样可能才会造成每个人形成每个人非常不同的面貌,包括人生也好,艺术面貌也好。所以很难说哪个系统一点,其实有时候我们现在讲的这种系统学院的这种教育,包括附中给我们设置的国画课是说比如白描、工笔花卉,还有后面的山水画树石基础,就是黎雄才的这个还有书法,如果从按步就班来讲应该是很基础的东西,但是我自己包括我们看到的前辈人画国画有很多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包括大师都好,他可能以前真的是开始学画画的时候一本《芥子园画谱》,至于《芥子园画谱》,其实大家都讲《芥子园画谱》但是每个人拿起《芥子园画谱》是从哪个点开始感兴趣,从哪个点开始学,我相信也应该不一样的,像我可能就是梅兰竹菊,因为那个东西梅兰竹菊有一个好处就是它的这种造型的复杂性应该比起人物画还有比起山水应该是相对要容易处理一点,我当时小孩子那么小肯定就是最容易的,从最容易的入手,因为好掌握一点,你也容易画几张作业,像我父亲交作业就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容易一点就做,人都有这种懒惰心理。
雅昌艺术网:临摹对于您的创作来讲应该是挺重要的一块。
陈伟明:我自己觉得重不重要我也搞不清楚,但是我总觉得中国画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就是说它有点儿像中国传统里面的诗歌,我们讲的唐宋诗词这些东西,比如说词牌名,宋词,比如《西江月》或者《泌园春》、,它这个词牌名一定下来,下面的韵律就必须是按照这个韵律这样来填词,我觉得中国画也一样,中国画对一张画好坏的品评标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它对于一直以来延续的或者讲大一点国画美感的东西这种延续,你有没有做到?对于国画美感延续很重要的是一种像我们的一种操练方式就是通过临摹,通过临摹或者读画,他来不断地解读或者是加深你对传统,国画一录下来内在美感的那种体悟的东西,这个东西我们更多的像我们学着填词一样,在这里面不断地操练、实践,这个东西实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自然就能写出你自己的感受,包括你眼睛看到的东西,所以我们看像辛弃疾也好,苏东坡也好,包括李清照也好,他们写的词其实用的整个词牌和韵律都一样,但是表达出来的每个人表达的整个景象,包括他的情感就是不一样的。中国画可能很重视这一点也是这样,包括我们讲的书法,但是像西方那个东西好像是这种成长方式,包括他们的表现方式就跟我们好像是不太一样,但是中国文化我觉得更多的是体现在这上面。而且对于我自己我觉得这些东西很让我着迷,我觉得很有意思。包括我从小画梅兰竹菊,我一路看过来就发现这几百年从宋朝开始,这些人也都有画梅兰竹菊的,为什么画到清代包括到了潘天寿,为什么这些人都能成为大师,这里面我觉得有很有趣的现象,所以我一点不觉得研究这些历代大师,包括去临摹、读他们的画觉得有什么不好,或者有什么紧迫感,或者会觉得自己不够时尚或者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是我们现在会看到更多的西方的影响,包括西方绘画体系的这种成长方式,对国画的一种影响就很大了,现在会看到很多二十几、三十岁出头的,他的作品已经很有个人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它里面内在的含量,包括文化性的东西,到底是不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个还是一个未知数。包括我自己来讲我觉得我想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上面做,慢慢的看看还能不能在这上面有所作为,我们现在回头看会觉得已经很多,这种传统的原来的国画的操练方式和成长方式它付出的时间太长了,大家可能会等不起,或者说你用这种操练方式想做到扬名立万可能难度比较大,或者说时间代价太大了,可能做的人现在这样继续地沿着这种传统的方式做的群体应该是越来越少了。
雅昌艺术网:这是两种文化的问题,中国问题强调气,西方文化强调形式,所以中国文化很多时候一张画上来可能每个时代、每个面貌里面你感觉到的那个气是不一样的,但是西方文化更多的时候是画面的形式,形式结构你会看到很清晰的对话,但是中国文化本来是一个你先改变自己的气才能改变你的绘画气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
陈伟明:我自己的看法中国文化里边包括我们讲绘画里面,因为文化对文化了解的还不够,没有发言权,我觉得从画的角度来讲对于中国画这个东西我们从前辈到现在应该这种认识是有一种比较共同的,我们会觉得有一些是共有的,有了这些东西才会觉得它好。比如你刚才讲到的气,其实气这个东西它很重要,气最后要达到什么?比如说我们讲的人要有气,这个有气了以后才是活着的东西,所以我们会觉得活着是好东西,我们才追求气,气的东西应该是怎么样?如果回到国画里面应该是整张画的气象,首先这张画的气象你会觉得它是活的,这个活的气象靠什么?整体气象的活靠什么?应该是靠里面的这种结构,结构的关系,包括疏密这些,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是比较理性的,更重要的应该是一种笔与笔之间的关系,笔与笔之间的关系像我们讲的可能笔断意不断,它能够连起来,它太有这个气它才是活的。
笔断意不断,我自己经常的一个体会是举一个最典型的,我们现在看碟,看电影,如果电影看得老卡带,老不通畅,气就不顺了,肯定就不美了,或者开始练打太极拳的时候,老师都是把动作分解给你看的,我们开始练太极拳的人就会打得很难看,因为每个动作之间是连贯不起来的,所以就是没有气的,但是一个好的师傅练了很多年,看着动作是很慢或者是看着互相之间的时间的间隔是很长的,但是你会觉得他行云流水,体现出来的就是气很连贯,有气的东西在里面。
雅昌艺术网:我发现您对于梅兰竹菊这四友的意象很感兴趣,为什么?是觉得它们代表了某种文化气息还是它跟您自己本身有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性?
陈伟明:我是觉得这几东西,在中国画的系统里边,我觉得它应该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类别。有代表性就是说我们从国画一开始到现在会看到很多这种类型的作品。我很感兴趣这几样的作品是固定的,整个品类是固定的,但是画了这么多年以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大师,从同一样的东西里面我觉得从里面我们可以解读到很多,就是说我们认为的国画什么是好的国画,国画里面有哪些共同的一个品评标准,从梅兰竹菊里边是最容易找到的,因为大家玩的都是同样的东西,同一样的东西为什么大家都这么玩,都能玩成大师,这样来进行对比更容易找到里面一些内在的东西,如果你通过不断地变换着一个物体来找东西,我觉得难度更大,它是一个固定的,大家都这么玩儿,玩这些东西为什么能成?我觉得有很重要的几个,比如说我觉得类别是一样的,但是有几种,比如画面结构,每个人像吴昌硕的画面结构,潘天寿的、齐白石的,再早一点,再看一看石涛的,他们每个人的类别是不一样的,类别是一样的,但是他们里面的画面结构,结构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个是他们对我们常讲的笔墨,笔墨或者我们讲的用墨跟线条他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包括我们讲的像徐渭,这些也是不一样,还有一个是一样的梅花体现出来的或者说一样的兰花、竹子体现出来的审美情怀是不一样的。我们看到的像石涛的兰竹,石涛的兰竹就像他这个人一样,他应该是一个才气横溢的人,他整个画过去就会觉得很潇洒,而且那种笔头,个人画画的这种敏感性对这种绘画的敏感性很自然地从他笔头那里就流露出来,像齐白石这种你就会看他的东西会觉得他就是很平和的一种,他画面的东西并没有说装腔作势或者是故意地怎么样去追一些东西,他是通过慢条斯理很淡定的就画出来了。像吴昌硕这种会觉得有点儿像他在刻印一样,他对整张画要追求的那种东西,包括整个气概,包括厚重感就很明确,他在画的时候可能很明确他要做到这种。
雅昌艺术网:其实您比较沉迷于去研究这种关系多过于用这个主题来表达您的自我思想?
陈伟明:这种关系是说我现在讲到的是通过这些东西能够知道他们在这里面怎么样使自己成长起来,成为有别于别人的东西。我们看这些画家应该说有可能看到他怎么样用同样的东西做到跟别人不一样,这个东西通过对它不断地内在的文化或者说绘画内在本质的这种区别,你了解的不断的深入以后,你是会使你自己明确或者说慢慢找到你自己,但是自己的东西不是说我要就有的,我觉得人的成长包括最后该发展成怎么样其实都在你前面,跟着你学习的不同阶段,你感受到的,你需要的或者你觉得潜意识里面你觉得该往哪方面发展,或者说往哪方面去做,慢慢地做着做着可能有一天你有机会成长起来,或者说可能做了一辈子都是白做,你永远做不到那一步。
雅昌艺术网:好的,非常感谢陈老师,我们今天的专访到此也就结束了,下一期将在哪里,请大家跟我们一起期待。
(责任编辑:陈伊东)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