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艺术家专访·国画篇第24期】吴洁聪:传统文人精神是一种综合性思维的体现
2014-10-10 13:40:58 陈正
【2014艺术家专访·国画篇第24期】吴洁聪:传统文人精神是一种综合性思维的体现
编者按:生态,是一个生物学上用以指涉生物环境状态的学术用语。但在社会形式发展多元化的今天,跨界的思考与传播显然无可厚非交叠的语境里,“艺术生态”则显然成为艺术史学和媒体传播关注的又一个情境用语。艺术生态是影响着某一区域艺术环境发展的存在状态。而广东作为全国艺术生态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支,却一直没有被真正全面的涉足和了解过。值此,雅昌艺术网携手比玉堂画廊,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艺术家集群展开系列的专访关注,以对话访谈的形式,从每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各自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梳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艺术的教育体系,以此揭开广东艺术家生态调研的帷幕。
吴洁聪有少许诧异,当被告知这次采访将是一次由人生经历去介入的“闲聊”的时候。他笑言此前的采访都是有一整套的采访提纲,从笔墨笔法,到某一幅画的寓意背景等等,甚少有对于他作画之外的生活情趣的访问。他于是对于采访有些释怀,身子往后靠在椅背上,啜饮一口自带的杭白菊罗汉果,恢复了些自我惯有的舒适。
眼前的吴洁聪着一件简洁的浅灰色T恤,有些休闲不羁的及膝短裤透着一股子随适,而脚上那双干净鲜亮的紫色运动鞋则张扬着一丝固我自由的味道和对待事物一丝不苟的情境,这与他特地从肇庆驱车赶来所应当绽露的风尘仆仆完全相悖。但,却与他的画面气质非常吻合。他出生于广东省粤东地区一个隶属于揭阳的小乡村,父母双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更是村里的难得的知识分子。由于生长于农村,吴洁聪自小的玩物是田庄泥塘,是弹弓鸟窝,是农台社戏,是乡村野趣。他说,自己最早的艺术启蒙是“捏泥巴”,最早的美术印象是农村逢年过节唱大戏时戏台上耍大刀的“关公”和“土地老爷”。“那个时候还是孩子嘛,哪热闹往哪凑。知道乡里在‘唱大戏’,于是就跟一堆小伙伴一起钻进人群里去看了。大概是看到戏台上的人物形象觉得很奇怪吧,我母亲说我回到家之后就拿着笔自己画起来了。后来还一发不可收拾,在小学上课的课本、作业本、旧的那种老黄历上都密密麻麻的画满了。当时也没人教,就那样看见什么画什么,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母亲说那个时候气死了,因为常常有小伙伴的家长跟我父母投诉说让我以后不要去找他们的孩子,怕我把他们家孩子带坏了——那个时候农村很多家长都认为画画是不务正业的。”
在农村读完小学之后,跟很多家住农村的孩子一样,吴洁聪也是到镇县里读初中高中。而他正式意义上接触绘画学习也是在县里读书的时候,并且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似乎第一次找到了他人生的梦想。“我们那个时候通讯其实很闭塞,最初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绘画的教导和学习是初中时候开辟的美育课,老师会教学生画些很简单的东西,瓶瓶罐罐等等。当时老师的水平也比较有限,所以也不算是真的有多系统的去接触绘画的培训。后来高二的时候,很意外从一个家里有兄长在美院读书的同学口中,得知有‘广州美术学院’这样一个大学,并且学画画也可以考大学的时候,整个人是有点发愣的。因为从来没想过说一个大小就被告知是不务正业的绘画,它居然也可以考大学。这对于我,一个在那样周围思想固化,资讯闭塞的环境下生长的孩子来说,那意味着梦想,意味着考上大学以后你的人生从此可以一直画画。”
雅昌艺术网:您真正接触系统的绘画培训就是打定主意要考广美之后么?
吴洁聪:那倒不是。我真正算得上比较系统接触绘画,是高二那年的暑假。当时知道汕头大学有一个成人教育学院在办一个暑期班,于是就报名去学了。那应该算是我真正意义上系统的接触绘画的阶段。那是我第一次拿铅笔和毛笔,也是第一次知道什么叫素描,什么叫色彩,什么叫投影、结构和明暗虚实等等。我还记得当时一起画画的一个同学,已经在那个暑期班学过很长时间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他叫我怎样抓铅笔怎样排线的,但是一个月后,我的色彩却比他画得好,素描也可以跟他不相上下。他当时傻眼了,但是我却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艺术这个东西,除了勤奋之外,真的很讲究天赋,没有天赋,纵然再努力,花再多时间也就只能是这样,不太可能会有什么好的建树,更别说大的作为了。也是那次暑期班之后,我坚定不移的相信画画就是我应该不遗余力走下去的路。
一种天赋性的认可对于一个人来讲,往往赋予的不仅仅是成就感,还有的是发奋向前的动力和勇气。高二的暑假过去之后,所面临的,首先是升上高三的功课压力。但怀揣着艺术梦的吴洁聪来讲,或者还有一个念想在心理萌芽的是,在美院艺术考试之前上来广州参加一下真正的培训,然后报名参与广广州美术学院高考单招的艺术考试。他从老师和朋友那里听说有两个同乡的学长,彼时已经考上广美就读。当时也并不认识这两个学长,但或者追梦的勇气真的足以让人放下很多顾虑——吴洁聪于是背起行囊只身前往广州找到他们,并希望他们能给一些意见看法和支持。
上来广州之后,吴洁聪通过一个在汽修厂当技工的老乡的帮忙找到了彼时在美院就读的那两位同是揭阳老乡的学长——许晓生和许晓彬。两许帮他在中大对面的康乐村找到可以租住的地方,与其它五个一样是打算报考美院的同学住在一起,开始了他们考前培训的艰苦时光。他说那间租房是一个靠近农贸市场的一个五六十平方的房子,买菜做饭非常方便,也很便宜,往往是大家轮流做饭,基本生活没有什么太大问题。“那是一种百分百草根的状态。但那样的经历其实非常锻炼人。吴冠中说过,真正的艺术家的土壤是苦难。我自己经历了升大班的那一个阶段之后觉得,人,只有被逼到绝境的时候,才能知道自己可以迸发多少能量,还有多少能耐。没有到那个点,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走多远,可以做到哪一步。所以往往,有些经历,有些苦难是好事。艺术家,如果没有些许经历没有些许承受,创作难免落入煽情矫情缺乏感染力,成为讨喜之物。这其实也是挺可悲的。”
雅昌艺术网:您说过小的时候很喜欢画连环画,升大班的时候也有过通过连环画去摸索创作的。那么您后来的这批小品的创作是否也是得益于连环画?还是更多是感触于身边的所见所闻所想?
吴洁聪:这个倒不是,那个时候也不懂得什么是创作,只是刚好能够从中找到一个办法,那就那么用着呗。后来那批有点连环画味道的小品其实是我研究生毕业之后的创作。研究生之前更多是在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技法上的,笔墨上的等等,基本没有什么真正是自己想法的东西。我也一直是认为,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去创作是很难的,可能因为灵感能够有一些新意,但总都还是到不了一个层次上去。研究生之后,可能因为积累的也差不多了吧,开始找到一些点是自己可以去介入,并且可以去表达的,所以才开始慢慢有了后面这批小品。也跟周遭生活的思考有一些关系,毕竟我的创作立点就是对身处环境的思考和反应。
雅昌艺术网:您刚刚说找到一些点可以去介入。这个点是什么?
吴洁聪:我认为是传统文人画,传统文人画的一种思维方式。或者直接说,我认为传统文人画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传统文人画追求两个“趣”,一个是理趣,就是直觉性的思考。像齐白石画得很多画就是具有这种思考性的。比如他画一只老鼠自己跑到一杆秤上,题目叫《自秤》,它的寓意很明白——当你要评判一个事情或者在批评别人的时候,也自我掂量一下。这是一种带有直觉理性的思考趣味,我称之为“理趣”。
另一个是“情趣”。情趣我觉得是一种文学性的东西,带有文学趣味。比如一种诗歌的意境,或者某种情感。把某种情感以一种文学性的抒情方式带进绘画,这种情趣就具有一种文学性。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文人画里两个最重要的核心点,一个是直觉性的点,另一个是文学性的点。除此之外,再找不出第三个了,除非是从技术层面上去分门别类。我于是从这两个点去切入自己的创作,去寻找自己的创作体系,慢慢才延伸出了后面的那一批创作。总体上来说,我还是更倾向于从身旁的人和事去做出思考和反应,多少还是带有一种反思或者感悟意味,表达情趣的情况比较少一些。我始终认为,真正的艺术是需要具有思考性和感染能力的。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传统文人画,您认为它就是一种思维方式。但这种思维方式它毕竟的古人的思维方式,是古人在它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和政治背景下的一种思想反应。放在当下您何以认为它依然适合?
吴洁聪:我认为这思维方式,更多时候不仅仅只是一种思考状态,也是一种方法论。这个方法论就是这种思维状态你如何找到可以通行的办法。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古代的山水精神到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这种精神还有吗? 如果有,它是如何体现?很明显它跟古人那种进山去修炼,去跟大自然对话,回归自我的精神意念是不一样的。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在变,精神也应当有所转换。我认为传统文人画精神它应该转化成一种当代性的思维。因为风景转变了,所见所闻所感也转变了,如果再用古人的情节和状态去思考和创作,那就掉进传统的禁锢里,就没有意思了。就像我刚刚所谈到的传统文人画的两个“趣”——理趣和情趣,但不论是理趣还是情趣,其核心都还是从自我精神出发的一种感悟或者表述。这种思维模式放在当下也一样可行,不同的只是所见所闻不同,而导致所感不同罢了。
古人出门看到的是山是水,是风俗是市井;现代人的风景是高楼大厦,是车水马龙。节奏不一样社会环境不一样,人的思维方式也不一样。当这种思维方式落实到方法论,变成一种视觉呈现的时候,我的方式则是转变它所表达的内容,转变成我身边的风景,通过一种似乎传统的笔墨语言去表达我对周遭的体悟。但是事实上,“文人”这个词太大,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知识学识的厚度和层次,这不是我们当代人可以做到的,所以更多时候它也演变成我们对自己造诣的一种自我追求。
不管怎么说都好,传统“文人”的境界是一种诗书画印的综合体现,在现代我则认为也应该转化成一种文学、哲学、艺术、甚至音乐或者社会学等等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用一个现代性的术语叫做“跨界”。传统文人画精神在今天,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具有当下性、当下状态、当下面貌、当下风情的综合性跨界的思维能力的体现。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