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立远:心中的山水
2014-10-10 13:50:52 张霄楠
雅昌艺术网:雅昌网由大家好,我们今天来到了比安艺术协会,采访了CIGE参展艺术家
侯立远老师。候老师您好!今年参加CIGE的展览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况?包括作品的创作时间,有多少幅,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候立远:今年这个展览我大概是18幅作品,以水墨为主。这一部分画主要是放两个系列:一部分是月亮这一块,另外一块是以……
今年参加这个展览有两个部分的画:一部分是云水,云水这一块体现中国传统的一块山水画题材里边比较多的这一类;另外一类是一系列的是月亮,月色这一块。月色这一块在我们传统绘画中表达的东西不是很多,但是我这一批画体现了和当代性的一些结合,所以这一块应该说还可以,参加作品大概有18幅,断断续续画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雅昌艺术网:基本上都是山水?
候立远:我的画这次主要是以山水,并且风格是倾向于比较飘逸、缥缈、空灵的,禅味比较浓,禅宗味比较浓,比较空灵的这一系列。
雅昌艺术网:您提到了禅宗,禅宗是您绘画中哲学思想的背景,如果从画面语言上来说,中国画讲师法自然,中得心源。石涛也讲搜遍千山打草稿,您的创作语言从何而来,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脉络?
候立远:我的画其实归根它还是以传统的笔墨情绪为根基,还是以传统的美学思想为根基,所以这一块,您刚才讲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个是唐代的一个著名的理论家张璪的理论,这是中国山水画创作基本的一个规律,一个定律。外师造化对山水画的创作特别重要,我们中国传统山水画跟西洋风景是有区别的,我们是用心跟自然去体悟、体会,体会更细微的一些感知,这一点并不是直接写生,不是直接对着写景,很多是通过内心以后一种转化,像唐诗和宋词一样,自然景物转化另外一方面,就产生另一种境界,我们的国画也是,这一块这几十年来在这一块走的路比较长,下的功夫比较多,特别是对自然的理解,转化成作品,再通过转换作品以后回到我自己内心的这么一种体会,最终产生了一系列的东西。这个我觉得是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雅昌艺术网:从中国画传承角度来讲,比如说您刚才讲了画论对后来的创作方法的一个支撑,从中国画的传承来讲有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基础,可能是师法古人。学古人的绘画或者是传承中国画的精髓,从这方面讲,您的绘画里面有哪些学习或者或者是师法古人的方面?
候立远:对古代传统优秀的技巧、哲学思想,这是很大的一个体系,作为我个人来说很多都是在传承古代的东西,知识,我们在古代的基础上,更多地去重新整理,能整理出适合我们这个时代的作品,石涛就是您刚才讲的一样,石涛所谓搜尽奇峰打草稿,他也是传承传统和自然写生,通过自己的结合才有他后来的东西,黄宾虹也是,他也是通过对理论,古代美学思想,大的继承然后发挥。这一块我觉得中国绘画中有一种根本,这种根,这个时代属于一种变化,我估计不太容易去改变它。将来可能五十年、一百年以后也许还是继续是这个样子,因为这种根是根植在我们的血脉里边,跟我们整个中国的文化体系有关系,水墨画,中国画就是中国大文化其中的一个载体,所以这种东西,我想很多对西方的吸收也好、传承也好,最终都还是中国的根本深挖的画家。
雅昌艺术网:您刚才谈到的这个问题,可能涉及到的传承和在当代的这种转换,继承在今天的语言上的变革,从这个角度上讲,在您的画面里边有哪些方面是您自己在今天重新发现或者重新去解读中国绘画的?
候立远:这一方面,我的画里边大概是分三个大系,一个是水墨画,一个是青绿,一个是金碧。水墨画是我们必修的功课,它就像我们学习书法一样,必须临帖修的这么一个过程;青绿这一块我是做了很多年,青绿绘画在唐宋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但是宋以后可能慢慢的退出了主流的舞台,青绿代表一种庙堂,官方、庙堂、堂堂正气的派系,但是它有一个缺点是什么呢?古代的材料都是在熟宣上画,所以一般画的是刻板,这个作为我个人,我的作品里面融入了写意画水墨领域灵动的韵味,这一块我可能花了很长的时间,慢慢在调整,因为一个画风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包括里边增加了很多用过的种种艺术,青绿这一块,我觉得在我们的山水画里边应该是值得去发展的,金碧这一块,我是为了金碧绘画,青绿是我原来一直在川藏,青藏写生,经常有金山夕照,我很想把那种感觉表达出来,但是中国用传统的技巧语言是几乎没有这种绘画的形式,但是如果说用西画的这种绘画趣味又觉得没有那种韵味、没有国画的诗意和韵味。后来我借用了唐卡,唐卡的制作方式,然后福建、浙江里边叫金朱大漆,红底、黑底、上面镏金、朱砂画的那个东西,我借助那种形式去做那种景观,这一块我也运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并且这个有一点心得,心得比较好,并且这一类画给人感觉特别好是心生光明,见它就没有很压抑的感觉,感觉很常见。我特别喜欢这种。但是这个我同样地融入了很多水墨画的灵动。因为只有融入了这种东西才会张扬起来,整个画面才会生动起来,水墨应该是我们作为中国绘画它的根,特别是以江南为中心,江南就是这么湿淋淋的,就是水墨,所以水墨画不光是绘画的形式,它更多的是中国文人,文人的一种心中的情景,水墨画一方面我们讲就是文人画,古代的士大夫那些读书人,他们在读书做官之余寄托自己情绪的这么一种绘画载体,所以我觉得这个很有意思,有一种博大的人文精神在里边。
雅昌艺术网:刚才我听您讲到了金碧山水这部分有西藏行走的经历,也有江南,因为您可能是不是生活在江南,所以地域本身给您的绘画是一个对话的一个过程,可能您面对山水,面对不同的山水,它给您启发,您也有自己的这种写生的过程,包括各种知识背景或者是您对中国山水还有禅宗各方面的修习这样一个背景产生了这一系列,三个系列的不同线索。从写生的过程中,有没有可以跟我们分享的,包括去西藏写生的也好,在江南写生的也好。
候立远:我聊一下我们的根,我出生于浙江温州,著名的一个名家山水的地方,雁荡山的山脚,我们家从历史上讲,现在的家谱没断,大概有1200多年,没续的可以追溯到唐代,应该是从中原这边过去的,并且通过家谱和通过一些文献记载,应该都是以耕读为主,耕读这一块传承了我们这支姓候的。作为我们小时候受这个影响比较大,家庭的影响,我记得是我的一个大伯父,他是跟国美的赵老师是好朋友,并且也是中学的同学,小的时候经常看到他的画挂在墙上,但是后来因为我后来是在四川长大,大概十多岁,十岁多一点,父母到四川,地域性决定了很多绘画的态度,这方面因为我从小在江南,水乡对我的影响特别大,包括后来上学在杭州,西湖这种江南文化,这种底蕴对我们从根子里边有影响。后来工作在四川,比如说我们在藏区川藏、西藏体验生活,因为我们一去时间特别长,一般都是一个月、二十天,很多惊喜,过程中很多奇观平时在江南,在中原看不见的景观在那里随时可以发生,它的魅力非常大,之所以这些就慢慢改变了我最开始纯粹是一种传统的绘画的思维,因为传统绘画所谓技巧、哲学思想、美学是不能够去表达高原上的,内心感受的这种东西,所以慢慢的我们会把传统的这种元素加到自己的作品里边去,也会把另外的一些元素,自己作为个人感受的东西去改良传统的一些东西,所以这种东西慢慢时间长了以后就形成了今天画的系列,像金碧这一系列的东西,一系列的作品。禅宗应该说我并不是信的,但是我觉得禅宗他不应该归纳到佛教里边去,他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中国文人一种修为的一个课程,一个日课,东坡先生很多是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而存在,所以每一年大概都有一两个月,用我的话说比较悲观,我会寻找一个寺庙或者是一个很清雅的地方住下来。住下来一般一住都是半个月二十天,就这么住,也没有什么事,就是看看书,看看云,看看落叶,听听风,听听雨,纯粹是一种很闲的状态,可能是我内心想达到一种,就是我们内心还是有一点古代文人的情结,是这种情结,所以生活方式方面有很多这方面的倾向。
雅昌艺术网:中国画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与西方的文化体系一种平行的交流。
候立远:我始终认为东西方文化是不能融合的,我觉得一定是平行的,因为平行才是符合科学的,每个文化形成的体系都是上千年,或者是几千年,很深的。光是很生硬地拉在一起,肯定是不会很完美的,因为中国文化的体系从事的是一个人文的体系,并且中国绘画严格地讲中国绘画史基于文学、哲学这一块,因为中国文人画特别是文人画是一定在诗词、文学这个背景下产生了一种绘画的形式,所以我们中国画是可以读的,因为上面有很多文字是需要去体会的。中国画的根,特别是像山水画,山水画的根在哪里?根就是在诗,所以我们画山水的画家如果对诗歌、诗词不太了解会很难,你像近代的像黄宾虹、石涛都是对诗词、文学具有极高修养的,所以他们的意境非常开阔,他们的意境可以评论,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平行的,我们还是做我们东方这一块东西,做本土的一些东西,但是在形式语言上的东西可以吸收一些西方的东西,这个是可以的,上个世纪很多我们的前辈做了很多的工作,就因为他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我们这一代会很明确地看他们哪里是成功的,哪些是不成功的,我们这一代应该更加理性地看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视野不一样。
雅昌艺术网:感谢候立远老师接受采访,那么我们今天的采访就到这,欢迎大家到CIGE现场C42展位来看艺术家的作品。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