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访】林蓝:艺术很残酷,我们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

2014-10-10 18:04:05 郁婷

比玉堂·艺术家系列专访第十六期

  (雅昌艺术网讯 郁婷)编者按:生态,是一个生物学上用以指涉生物环境状态的学术用语。但在社会形式发展多元化的今天,跨界的思考与传播显然无可厚非交叠的语境里,“艺术生态”则显然成为艺术史学和媒体传播关注的又一个情境用语。艺术生态是影响着某一区域艺术环境发展的存在状态。而广东作为全国艺术生态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支,却一直没有被真正全面的涉足和了解过。值此,雅昌艺术网携手比玉堂画廊,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艺术家集群展开系列的专访关注,以对话访谈的形式,从每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以及各自对艺术创作的理解梳理广州美术学院国画艺术的教育体系,以此揭开广东艺术家生态调研的帷幕。

林蓝

林蓝《开放》

  她的祖籍是广东粤东的潮汕地区,但自小生长在广州。父亲是著名岭南现代艺术名家林墉,母亲苏华亦是当代岭南艺术家,而她自己,如今也是当代岭南的著名艺术家。林蓝在初中之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过绘画的训练和学习,反而是对文字有着那个年代那个年纪的女孩本能的喜爱和敏感。她如很多青葱少女般有过对自己人生的种种幻想,曾希望做一名医生,以医术看顾好家人;也曾希望成为一名作家,以细腻的笔调娓娓道来她所感知的世界。但是纵然彼时年少稚子多梦,却还是在初中升学的时候考取了美院附中。

  “父母当时也并没有说过什么,只是在知道我决定了要考附中的时候,给了我一本王肇民先生的书。我自己后来回过头想,也许家学其实就是无形中已经渗透到骨子里的一种习惯或者方式。当时满大家子人十几口,都是画画的,没有一个人告诉必须这样去选择,可是自己就这样决定,并从此走上了艺术这条路。似乎,这才是能让我最安心的选择。”

  在那个考上附中即是考上美院的年代,她无疑为自己选择了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生。而父亲林墉在她的人生里从来不是一个强制的角色,只是为女儿的选择打开了一扇门,让她在自己的创作里去找寻和思考。

  雅昌艺术网:父亲林墉老师对您的影响主要在哪几个地方?

  林蓝:我的父母都是相当民主的人,在画画上他很少说过我什么,拿作品给他看也只说好。考广美附中、考广美,他只是给了我两本书,一本王肇民的画册和一本潘天寿的画册。对广美的教学系统来说,王肇民是打基础绕不过的经典,而潘天寿则是学习中国画需要秉心琢磨的笔墨大师。所以父亲虽然没有直言教导我该怎样画,如何去学习,但我想他一直指给我最好的东西,也一直用他的行动身教在教导我作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方式,从事绘画工作又该是怎样的态度。

  艺术很残酷,体育比赛可以有一到六名,但是在艺术里则永远只有第一名,如果你的风格面貌与其它人雷同,就一定被覆盖,除非你比对方更强。因为只有最好的,最独特的,才能是唯一,也仅有唯一,从来没有第二或者第三。所以父亲认为作画可以只是兴趣,但是从事艺术这个职业就一定要真正热爱,而且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解决办法,呈现个人独特的面貌,才可能在芸芸众生中有那么一块空间。

  我想这是他们一生都在践行的,虽然从来没有过多的言语,但却通过身教烙印在我脑海里、思想上,成为我后来自己创作的价值观。所以我总认为他们是宏观而开明的,从不左右我必须选择什么,在该学习严谨的时候他给了我王肇民的画册,学习国画入门的时候给了我潘天寿的书,但是却没有给过他自己的画册要我学习。这也是他让我认识到的,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学习的位置上。

  雅昌艺术网:您大学的时候在分科时选的就是花鸟么?

  林蓝:在广美国画系的教育过程里,一二年级是打基础的,是通课,花鸟、人物、山水都会过一遍。三年级才开始分科。我们国画班13个人中12个报了人物科,在当时的观念里,造型能力强的人一定要报人物科,体魄好的报山水,两样都不好的报花鸟,潜意识都认为花鸟是最不济的。但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我就是特别喜欢,这可能有点儿天性吧。广东这个地方,没有山脉辽阔,满目可见的是花草葱茏,加之潮汕人也喜欢种植花草养殖金鱼等等,所以自小所见都是这些花鸟情趣的东西,对这种物象有一种本能的亲近。而且之前一二年级大量的铅笔素描、色彩训练,那时已很想去接触毛笔,很想去跟水墨产生联系,花鸟科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但系里不可能为一个人而开设花鸟科,于是就随大众画人物去了,花鸟的学习是后来因着自己喜欢慢慢一点点学的。

  雅昌艺术网:所以您就选择了继续攻读研究生研习花鸟么?

  林蓝:读研究生时有另外的想法,大学毕业时我其实很迷茫,对画画这件事情迷茫。最初选择考取广美附中时更多凭的本能,从附中到广美,也就这样顺着学了下来,但对画画到底是为什么,继续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继续下去等等这些问题其实都非常迷惘,请教了大学里的一位老师,他说:附中到现在,你在这个大院里待了有8年,8年的时间抗战都打完了,该明白点事情了,不要再待在广美了,出去走走看看吧。

  当时的这席话对我触动很大,回去之后想了很多,是不是我们是一直都是坐在书斋里,画画只与自己相关,甚少关注外界,关注大自然,更枉论社会了,而艺术某种程度上是与人相关,与社会发展相关的。当时广东经济发展领跑全国,又加之毗邻港澳,所以商业与设计都呈现一个热火朝天的局势,很多同学都放下绘画去做设计或者下海经商了。或者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善于处理陌生情境的人,对于不熟悉的东西往往心里没底,除绘画之外我没有任何可能更亲切的选择,所以还是决定继续考研。但觉得应该选一个能够与社会生活相关的专业去学习,思来想去,以国画为基础,就报考了中央工艺美院的壁画专业。去到北京之后,感觉自己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雅昌艺术网:您与“宋画”真正意义上的结缘,似乎也是从研究生开始的吧?

  林蓝:应该说从大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真正从宋画里领悟到一些东西则在研究生二年级之后。国画不是一个你学会了技法就可以真的画得好的画种,里面有韵味、有卷气等等,需要经历沉淀了之后才可能凸显出来,领悟得到的。大学是一个通过大量临摹打基础的阶段,主要通过艺术史的研读,通过前人的优秀摹本去寻找国画的方向。我是在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到宋画的,并且一接触就非常地喜欢,尤其喜欢宋画那种图式与气息。

  我的研究生导师袁运甫先生,对宋画也有着特别的情结。记得当时每个礼拜先生都要求我们到他家去上课。有一次去的时候,袁先生正在翻一本宋画散页。他翻着,抽出一张李嵩的《篮花图》,说这张适合你。我那天晚上就把它钉在我们每个人专属的隔板上,每天看,慢慢的,好像真的学到了很多。后来用金纸进行创作的时候,第一幅就是一瓶花,不论从构图还是色调都承袭着《篮花图》的某些感觉。到现在,那张画也还一直钉在墙上,尽管它的影响已不那么直接了。

林蓝《盈月》

林蓝《春天》

  雅昌艺术网:壁画其实是一种材料非常多元且特殊的画种,研究壁画材料更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据我所知,您对研究材料有一份特殊的兴趣,为什么?它对于您后来创新自己的技法所起到的影响是怎样的?

  林蓝:任何艰辛的、困难的事情,当把它放在有着厚重意义的位置上时,会感到自己所做的事情踏实和值得。研究壁画就是这样一个感觉,它跟画画不一样,画画很多时候是自己的事情。八十年代北京首都机场壁画是吴冠中先生、张仃先生、祝大年先生、袁运甫先生和袁运生先生、肖惠祥先生等人的创作结晶,由他们那批划时代的创作开始了整个中国现代壁画运动的复兴。壁画这种形式,从古到今都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体现出政治、宗教包括文化等的种种影响,像莫高窟的壁画即是为了显示将唐朝统治辐及而产生的。所以要了解一个画种的发展,就要回到它的背景中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当时的政治形态。而学壁画的人,光了解形式痕迹还不够,还需了解技法、材料、附着的载体等等。所以在研究生期间,我们跟着导师去敦煌、去四大石窟等地考察,考察壁画、佛像及石材、颜料等等,回来就在工作室试验,传统及现代的材料、工艺技术,如金属、纤维物质、玻璃等等,渐渐养成了对材料深究的兴趣与习惯。

  中间老师也会以完成功课的方式安排我们外出学习和实践,比如南通、如皋等地的丝织业很发达,导师安排我去南通一个做壁毯的大厂子里住了半个月,就为搞清楚织毯工艺和技术的制作流程,研究玻璃也是,往北京昌平厂子里一跑就是一个月。当时也不觉得苦,那各种各样的材料,会让人产生创作的冲动。比如在做玻璃的时候,会想着如何把它与之前学的纤维材料技术结合起来,又怎样放进创作里,呈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然后就抱着一个兴奋的心情开始尝试与实验,这成为我研究生学习那段时间里非常大的乐趣,以至于后来在接触到现在所用的金纸的时候,觉得新鲜,并乐于尝试。它其实还是宣纸,只是底下加了一层合金箔,再用胶版纸托底,实则一张裱好的金地宣纸。一开始也是不断使用自己所学的各种经验反复地尝试,当中肯定失败了很多回的,但由于对材料的兴趣,之前材料试验的那些经历,反而使我越发感兴趣去努力探究这种纸的使用与驾驭。

  后来,包括现在也总是有人会问我为什么喜欢这种金纸,我想,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讲,学习过什么技术,从什么地方汲取过灵感都好,最后之所以会使用,肯定是因由这些技术与形式与自己所追求的内在的东西有某种契合。二十二岁去了北京,三十多岁才回来,前后在北京待了十一年,那也是思想变动、长成的十年。那十一年里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是北京那座皇城之都的恢宏和壮丽,那是千年皇城的内质,是它的气。当我看到这金色的纸时,觉得亲切,仿佛是北京那块土地上,我曾经所感知到的那种气质,那种金碧堂皇的美感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暗合了自己创作情感上的追求。

  雅昌艺术网:从懵懂选择考附中,到本能喜欢花鸟,到对宋画感兴趣,到研习壁画,到痴迷材料...这一路过来,都可以在您的创作中找到痕迹。所谓,存在就是依据。

  林蓝: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作品就像一面镜子,把人生每一个过程里的状态都映照到自己的创作中去,里面包含了情感、生活、人生观,甚至周遭环境,以及对画画这件事的态度等等,它是一个非常综合的映照。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经历;最好的状态,是始终在路上。对我来说,艺术创作的路很长,它与我的人生息息相关,人生的变化时时刻刻,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往深往高里走,艺术会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路程。

  雅昌艺术网:您前面说过,艺术是很残酷的,没有第二名第三名,只有唯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天分,如何努力也只能是枉然。您有想过这个问题么?

  林蓝:确实是这样,天分很重要。但可能每个人都只能做他能做的事吧,有些人天生就是画画的材料,这是生而知之的一类人。但有些人是学而知之的,像我自己,很多时候依然迷惘,只能通过不断地学习,一步一步地往前。但最后到底是不是好的艺术,到底能不能留下来,那是历史说了算的,谁说了都不算。所以我们,作为现世的人,为了热爱,努力地专注地做好能做的事,已经足够了。

(责任编辑:韦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