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带你看展览第372期】作为70一代写意花鸟的代表画家阴澍雨

2014-10-14 22:31:32 裴刚

 

阴澍雨  《微雨野松香》  纸本设色 393x147厘米  2014

阴澍雨  《微雨野松香》局部  纸本设色 393x147厘米  2014

   编者按:在当代水墨高歌猛进的理论呼声和市场助推的大背景下,水墨热这一现象喧嚣尘上。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诉求,而中国画尤其是写意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精英阶层用以表达精神理想的外化形式,逸笔草草聊写心中逸气的自由意志与追求独立精神的写意绘画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髓。

  近期正在进行的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区抬眼望去蔓延展区的大部分画作是现实主义写实、工笔绘画,而写意画却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也被众多专家提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自然亲近的浪漫情怀,以及在写意花鸟中呈现出对故园的人文关照的情怀是与中国诗歌文学相互辉映的文脉相承。2014年10月12日“观物之生”阴澍雨作品展应时而发,在山东淄博天承美术馆隆重开幕。人们站在细雨中一直到开幕式结束,可见人们对作品的热爱和对艺术家的尊重。艺术家阴澍雨也幽默的说这场雨正应了自己的名字:阴天下雨。此次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杂志社和天承美术馆主办,上和文化与大观画廊承办的展览,是近年来规模罕有的大展。展览由中央美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为学术主持,张英剑为此次展览策展人。著名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先生评价道:阴澍雨的写意花鸟画,很善于表现内美。这种内美不外两点,一是与自然对话的动人诗情,二是富于文化修养的恬淡平和情怀。可见,他对写意传统的继承发扬,不仅在于笔墨结构的形态,尤其在于写意观念与文化精神。

  此次展览阴澍雨带来150余件作品,从游学南北时代到近年的大尺幅力作皆显示艺术家深湛的功夫,以及与写生中拈来天然意趣。此次展览的大尺幅作品气势磅礴而不失精微,册页小品充满田园野趣而隽永雅致。写意花鸟画素重写生,阴澍雨的写意花鸟画册页取野逸一格。题材撷取山花园蔬入画。以折枝鸟虫为主,概是农家田园的趣味。如小鸡石榴,茄子蝴蝶,玉米蚂蚱,苹果黄蜂,老梅瘦石之类,或自娱自乐,或相伴相随,于平常野趣的题材中徜徉在生命的充盈和激动之中。这样以田园野趣入笔,又得平易充盈意境的做法,或是阴澍雨长时间研习齐白石的心得体会。阴澍雨的写意,往往放笔直写,于物象的结构处起落,笔笔跟连,绵延一气,用的是传统书写的笔法。花鸟写意引书法入画法,目的在于放笔于形外,形简意赅,讲究运笔的收放自如。阴澍雨的大写意作品逸笔草草直抒胸臆,从图式到空间的构成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传统写意画的探索,显示一种文人正脉的传统,以及正大光明的气象。

艺术家 阴澍雨

  本期导览嘉宾:

  艺术家 阴澍雨

  策展人 张英剑

  学术主持 于洋

  《美术观察》主编 李一

  亚洲上和(北京)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东晔

  对近年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总结汇报

  雅昌艺术网:“观物之生”展览的作品情况是怎么样的?

  阴澍雨:这个展览现在规模有150多件作品,基本上是我这些年学习创作的一个比较系统的总结跟汇报,时间跨度也比较大,也拿了一些我本科时候搞的一些工笔创作都有,当然是比较少的一部分,主要还是以近两年创作的一些写意花鸟画为主,我也是想把不同时期的一些比较代表性的作品呈现出来,对我自己来说,因为我自己也很少会把我这么多的作品放在一起对比来看一下,我想也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汇报。

  雅昌艺术网:请介绍一下这次展览能够成功举办的背景。

  阴澍雨:策展人张英剑先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他也一直比较关注我的绘画创作状态。学术主持于洋也是很好的同学,现在是美院的老师,我们平时交流也比较多。山东文化底蕴丰厚,而且天承书画城虽然是在桓台县,但是它的影响力也很大,而且这个展厅,这个场地的条件也不错,这边也有很多专家级的朋友,我也是想听听他们的意见,所以说综合的因素形成这次的展览。近年我有一些大尺幅的创作也想集中展示出来,综合考虑的结果。

  另外,这次展览也是我反思的机会,我会坚持现有的艺术语言,也不太会有大的变化。但是要注意哪些问题,我要兼听大家的意见,具体到某一张画某个画面的某一点语言的处理要做哪些调整,也可以涉及到哪一种类型的作品的总体的构思、创意等方面,所以这也是挺好的一个学习机会。

 

策展人 张英剑

  作为70一代写意花鸟的代表画家阴澍雨

  雅昌艺术网:请从策展人的角度请谈一下这次展览的思路和背景。

  张英剑:这次阴澍雨的个展筹备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从中央美术学院博士毕业之后这么多年的创作他一直想做一个总结,包括对写意花鸟的精神性的研究,以及他这么多年创作的心得,做一个很好的小结。原计划想在中国美术馆或者是在学术机构举办,但是后来由于时间的原因,今年在山东先做这个时间的小结。其实在和他一起策划这个展览的过程中,我对阴澍雨作品最大的感触是他对写意花鸟这个画种的精神性追求。我一直比较佩服他在这方面的钻研和坚守,因为我们现在看到这几年国内新水墨或者当代水墨的热潮。大多70后、80后青年画家在潮流当中去追逐更新的、更加适合时代的表现力,但是澍雨仍然能在传统写意花鸟,在师承张立辰老师的传统一脉。他能坚守住自己的这种定位,以及如何把这种写意的精神和时代的精神相结合,是他这么多年来一直的定位或者最多的思想放到这一块,这也是这次整个展览他的一个想说过大家的,以及作为70一代写意花鸟的代表画家,他一直想在这一块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结合到他这次一百多幅的创作,从大的创作到小品到他的写生整体其实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面貌的呈现。

 

学术主持 于洋

  作品赏析

  于洋:阴澍雨应该说是当代画坛,特别是70后一代写意花鸟画代表性的画家,确实这次展览非常集中地展现了澍雨在这么多年来他对于写意花鸟的理解。在创作上,在学术上,在学术的理论研究上,他是理学双证的体验。

  从这次展览他的一些代表性的作品可以看到近年来他的这种风格上确实形成了一种阴澍雨式的写意花鸟画的风格,比如他今年完成的一幅新作品《微雨野松香。作为横卷的作品,他依然遵循了一种传统的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起承转合的章法和结构。同样的图式,同样的题材,阴澍雨在2001年的时候,画过一幅立轴的《微雨野松香》,这次他也是在这个题材、章法上的实验。而且从这个实验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里面还融入了写意花卉、写意树石,用水渍的表现,用比较强烈的皴法和大的飞白的效果跟比较细微的线的比照。我想这些在他的大尺幅作品里体现是非常明确的,而且也是比较典型的。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墨色的晕染,背景墨色的晕染,包括跟前景非常精微的描绘。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讲,写意花鸟在当下,在今天应该如何发展,应该从一种图式的角度、笔墨的角度,走到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度,阴澍雨是有所思考的。因为确实在今天花鸟画的发展,特别是写意花鸟的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讲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而且也非常困难,它是有难度的,特别是跟人物画甚至山水画相比,应该说花鸟画能够传递出来的那种人对于自然的感悟,特别是我们今天所关注的都市中的人和自然的关系的一种反思,我想从花鸟画的尺幅里是不太好表现的。如何在写意性的图式里边传达出这种当代人的情怀,而且这里边又有笔墨范式,又有笔墨的韵味和要求,我想澍雨是有所思考的。从这次展览里边的一些近作里边我们就可以看到他这样的一种变化。

阴澍雨 《冷月》纸本设色  393x147cm 2014

阴澍雨 《冷月》局部 纸本设色  393x147cm 2014

  这幅作品《冷月》表现的是月色中的竹林。同样的题材其实从宋元以后的文人画,对于梅兰竹菊的表现,特别对于墨竹的表现在元代的画家里边已经非常多。对于墨竹的理解,对于墨竹在技法上的归纳也形成了很固定的一种程式,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澍雨在墨竹的表现上,确实结合了他所受到的南北方学院教育的融合。在中国美院期间他对于笔墨的训练,包括他来到中央美院之后跟随着张立辰先生对于写意精神的探索,我想这些特别是在他的这些所谓带有范式性的,带有梅兰竹菊这种程式性的笔墨表现里面能够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因为我们现在更多地讲到的是一种题材上的拓新,观念上的引入,实际上能够反映出中国笔墨精神的内核,我想在今天梅兰竹菊四君子题材,包括带有大量文人画含量的四君子题材的作品是非常能够凸显出一个当代人对于传统的这种接受的程度和他的态度。这一幅是他今年完成的一幅比较大尺幅的作品,而且是一个夜风中的摇曳的竹林。我们中国古代画论里边讲万物贵取其影。所以实际上澍雨在他的理解里边我想也是这样,比如他对于笔墨和造型之间的关系,对于墨竹的这种干湿浓淡的墨色的处理。在这个角度上澍雨是驾轻就熟的,而且在这种对于技法、程式的熟练的掌握之后,他是有自己非常灵动的一种处理,非常敏锐的一种感悟,所以这些我想在他的笔端,在纸上是能够非常微妙地呈现出来,这样是需要我们细细地去从局部去品味,感受笔墨的味道,感受写意精神在这样的一个固定的流传有序的传统题材中,在这样一个图式里边他所能迸发出来的那种能量。这一点我想虽然有很多人都在画墨竹,古往今来在当代也有很多的画家也擅长画墨竹,但是确实我们可以看到澍雨在墨竹里边他的这种思考和他的个人化的这样一种样式,我想这些都是澍雨在近年来的这种传统写意性笔墨的思考。

 

阴澍雨 《神龙舞》 纸本水墨  180x145cm 2014年

  这幅作品的题目叫《神龙舞》,我们可以看到从他对墨葡萄的表现,对于藤萝缠绕的一种空间的关系里面,澍雨是有着自己的一种架构和思考。因为从这个图式里边,我们会非常明显地感受到白阳青藤的传统,特别是徐渭晚年的那幅《墨葡萄》对他的影响,这种大写意的花卉,大写意的墨葡萄如何来表现,包括这种对于笔墨的通透性跟笔墨本身的这样一种交织、线条和墨色的一种交织如何去处理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正是写意花鸟的难度所在。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澍雨确实有自身的思考,而且他是从白阳青藤的传统里面深深地打进去,而且有自己对于现代图式构图的切割,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构图里面他对于小的空间,藤萝交织小的空间的处理,包括他对于墨色浓淡的通透非常浓的笔墨之间的对比关系,包括他的题款,他这是一个自做诗,他的题款本身与墨色、画面主体的搭配和配合都能够代表澍雨近年以来他的写意花鸟在比较中大尺幅上,在一个同样的传统题材方面他所往前迈进的,他所研究、钻研进去的录像表达。从画面上看来,我们刚才讲到他也是吸收了西方现代主义的一种图式上的切割,包括其实近代很多画家像潘天寿、李可染这些大家对于图式的构置,对于图式非常微妙、非常严谨的,不厌其烦去取其精这样一种图式的构图,所以他一定是经过多变的安排,多变的处理和思考之后确定了这样的构图,所以我们看起来他是逸笔草草的,实际上画面背后也有着一种非常精到、严谨的经营,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大写意花卉可以从中感受到的妙趣,因为他的这种写意性又跟介乎抽象的意象性的表达有关。同时这里边又有着传统笔墨的规范性的要求和本身的那种精神。同时又有着一种当代人的视角、当代人对于画面的美感,对于画面整体的章法图式上的要求和呈现。所以我想从这一点来讲,澍雨这一类题材近作应该说也是能够反映出一种图像,这种图像也是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的。

阴澍雨 故园系列 纸本水墨 

  这一组作品也是澍雨这一两年来完成的小品式的作品,在这一组作品里边他把视角可以说是微观化了,把视角缩小到一个非常细微的图式里。用一种凝聚性的视角去观察故园里边的蔬果,故园人们日常生活里常见的题材,比如他描绘茄子、大蒜还有石榴,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在农园里面,在田家的故园里边,田畦上非常常见的题材。所以这个传统从明清以后,从扬州八怪,从海派之后的传统里面,是比较典型的题材。而且澍雨在他的诗跋里还有非常趣味性的一种提示,比如他讲茄子也分地域性和南北,有圆的茄子,有长的茄子,而且在笔墨上这种浓淡的处理对于非常简括的笔墨的玩味应该说他是一直在实践的。他没有炫新求奇,比如说在线条上或者在色彩上追求更多的变化,他就是在非常单纯的笔墨里边去寻找一种生机,这一点古代画论述里边讲墨色,运墨色而五色俱,就是墨色里边要有五色的感觉。特别是当代的写意花鸟画作做的是不太够的,从这一点来讲,澍雨有他非常坚持的道路,这个道路我想也是跟他来到中央美院以后,跟张立辰先生学习的这段经历是有关系,同时也跟他近些年来的理论思考和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有关。其实澍雨本人是比较内敛,同时也是比较精细地观察,能够体悟的画家。从这一点来讲,他的作品里边所含有的日常生活妙趣性的东西;他对于笔墨理解里边个人性的东西;能够通过非常简单的图式反而能够呈现得非常清澈;反而能够呈现得非常的明确和有生趣。就像这次展览的题目叫“观物之生”。所以在我来看他实际上是对于物象的一种醒悟之后表现出来的是对家乡故园的眷恋。这一点也是当下写意性的花鸟画家,特别是小写意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等等所追求的东西,是有难度的,我们看他寥寥几笔,但是他的这种难度性在于他对笔墨精巧的一种玩味,包括他对于传统的,看起来很旧的题材要发掘出新的东西。所以我想这也正是写意花鸟,或者现在写意画的难度,也是它精彩的地方。今天我们都讲或者说很多人在提出思考,提出质疑,提出反思,我们今天的各种各样的画展,或者我们今天的这种价值评判上对于写意某种程度上不太重视。而对于造型;对于大尺幅,对于观念性的,对于叙事性的语言反而是更重视。而传统的写意精神,它恰恰是中国画最核心的。但是我们实际上把它抛到了一个相对比较冷门或者相对比较边缘的地方,这也是当代画坛非常大的缺失。因为近一段特别是全国美展以后有很多的专家也提出这样的一点,就是写意性在整个的美展里,在整个全国的中国画创作里面相对来讲从量上到比例上,到质量上都是不太好、不太乐观的。所以我想澍雨的画,尤其是这些小品性的作品,这种非常精彩的笔墨的玩味可以提示给我们一种视角,把目光或者说把我们的趣味集中到这种笔墨的写意性之中,集中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或者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平常能够看到非常喜欢的这样的一些题材里边去。而这才是真正的大俗而大雅,也承接了近代海派以后齐白石、潘天寿往上到吴昌硕,这些写意花鸟画家的传承。所以我想这个传统下来才真正接续了一个笔墨的传统,才真正接续了一个中国画的核心。在这一点上,澍雨小品的这些作品是有贡献的,而且他现在也正在画,我也相信他这一类的题材也会越画越好。

 

阴澍雨 故园系列 纸本水墨

  阴澍雨对于册页这种形式非常喜欢,同样的一个形式我想也是写意花鸟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学院的训练,还是在画家的日常生活的艺术表现中,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为他比较简便,同时在写生的过程里边他也应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这一类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澍雨仍然在关注像石榴、芭蕉、鸟禽这样一些日常生活中在户外的写生里边能够捕捉到的,能够近距离观测的一些题材,在这里边他对于笔墨的小尺幅作品精微的研究。在他的这套册页里边,都有一些非常精彩的呈现,是他对于家乡故圆里边的植被,对于植物这种近距离局部的观察,而且这里面有很多没骨的画法,我们也都知道没骨画法从徐崇嗣创立这种画法之后,后来又经过了像陈淳这样一些大家的奠基和它的发展,到了今天没骨画发展到今天特别是在中青年画家里边真正能够把没骨画画得好的,在国内也是屈指可数的,没有几个画家能够把没骨的画法能够驾驭得非常精熟,从这一点来讲,我觉得没骨画法本身是对于墨法的强调,笔墨笔墨更多的是对于墨法的强调,墨是笔在墨中的,这种墨又是见笔触的,我们叫见笔性,中国美院的屠先生提出过一个词他说叫见笔性,见笔性非常重要,如果不见笔的墨它实际上就会成为一个墨团,这个墨团没有笔墨的力量和含量,这种笔墨,这种没骨本身实际上它就是在它的含量上,在它的笔墨的精神性和核心思想上它是缺失的,所以这个澍雨的没骨的画法,包括他对于蕉叶、白菜、石榴这一类非常传统的题材,他有很精致的驾驭,而且在这种没骨的程序里边,他还融入了自己的一些细微的小的感觉,包括他作为一个北方出生的一个画家他那种非常素朴的,非常贴近的,接地气的、亲切的那样一种观察,非常细微的观察。所以这些在他的册页的作品里边我们能够近距离地非常聚焦性地看到他的这种变化,而且澍雨同样的题材画了十几年,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所以同样的题材在上学的时候,在杭州画在北京画一直画到今天,他是有非常深入的一种感触的,我想这种感触本身结合他的这种思考,结合他画面里边对于笔墨的呈现,也能够使我们看到当下的中青年的写意花鸟画在表现没骨题材,表现册页的形式里边,他的这种思考,包括他对于同样的题材在笔墨上的这种锤炼,不断地锤炼的过程,所以他既是一种训练手段,同时他也是一个独立的作品,所以我想我们也应该更为重视册页这样的一个题材,他也在当下的这种语境里面,他的这种重要性。

 

《美术观察》主编 李一

  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李一:阴澍雨是我的同事,我们一起编辑《美术观察》杂志。阴澍雨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辑,近年来他一直以美术家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以观察家的眼光来审视美术,栏目做得非常好。是我们《美术观察》的栏目主持,编辑的骨干力量。杂志的工作做得踏踏实实,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个一致好评不仅是我们内部,也受到广大读者对澍雨所编的栏目的广泛好评。

  阴澍雨同时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70后青年画家,澍雨也有着非常深厚的学术背景。四年的中专学习,四年的本科学习,三年的硕士学习,三年的博士学习,又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这两所南北方重要的美术学院学习。同时又跟着著名的花鸟画家张立辰先生来学习。最重要的是澍雨对待艺术态度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态势前进。他和一般的画家相比,澍雨注重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结合,澍雨的论文写得非常好,他在编辑《美术观察》杂志的同时发表了多篇非常有影响的论文,也出版了好几本相关的学术著作,他对吴门画派的研究,应该说在国内在学术界是有很好的影响。也正因为他注重理论的研究,对中国画文脉的传统有深入的研究,所以澍雨的作品非常文气,这个文气就是通过他常年的学术研究而来。画家要注重文学修养、艺术修养,应该说澍雨是既注重修养,又注重创作实践,称为艺舟双辑的青年画家。

  这次的展览“观物之生”阴澍雨作品展。“观物之生”我的理解就是观察、提取自然界的一花一草的勃勃生机。这种生活的情趣都在澍雨的笔下表现了出来。看了展览以后,给我最直观的感觉是澍雨的画越画越好,越画笔墨越老道、笔墨越松动,意境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且这次展览给我的突出的感觉,除了小品画得非常精以外,在巨幅创作上更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幅丈二的这幅《微雨野松香》我看了很久,在笔墨的处理上,在意境的构思上,澍雨又上了一个台阶。他作为刚刚不惑之年的70后画家。他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而且他在不断地进步,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得可喜。所有的作品都是他在从事非常繁重的《美术观察》的编辑工作和非常繁重的学术研究的前提之下来做出来的,这就更难能可贵了。也正是因为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才使得澍雨的画达到了今天的高度,所以我也祝愿这个展览成功,也希望澍雨在今后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亚洲上和(北京)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东晔

  张东晔:我有信心阴澍雨作品会影响到全国

  阴澍雨的展览在烟雨朦胧中开幕了,虽然整个开幕过程大家都在淋雨,却没有人离开。齐鲁大地文脉根基的深厚可见一斑,另外大家的这一反应却是艺术家阴澍雨作品的魅力和艺术家人格魅力的吸引。这种热情在历次展览的参与中罕见。今年十四届美展的中国画展区最大的议论焦点就是写实、工笔居多,而写意稀少,专家评委纷纷表示对这一必尽人意之处深感忧虑。那么写意花鸟的整体市场在当下的情况是怎样的状态?此次展览的主办方亚洲上和(北京)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东晔指出:“当前在中国山水、人物、花鸟这三个门类的画科里边从业人员是最多的是花鸟画的画家最多,但是能脱颖而出的人非常少。中国目前的艺术品市场是这样,人物画、山水画的画家作品都卖得很高,卖得很好,市场也非常大。但是花鸟这一版块就不太好,尤其是写意花鸟。因为有人说这么一句话:宋以后就没有花鸟画。因为宋人已经把花鸟画画到了极致,所以后人很难以有所突破,到了明代有陈抟白杨、青藤徐渭,这些大师,后来有齐白石大师。这是一座一座的高山挡在了现在的艺术家面前,因为想把它画好已经太难了,各种门类,各种画科包括小蚂蚱大家都画过了,你怎么能画得比他们还好,在这些古意的基础上还能画得好这些东西太难了。

  所以十二届美展中国花鸟画基本上都是工笔花鸟画参加展览,写意花鸟罕见,写意花鸟的难度太高了。阴澍雨有一个最好的背景是什么呢?他在中国美院读过书,他的基本功打得非常扎实,又在中央美院进修,又去读博士。而且他又后来去艺术研究院工作,在理论这个层面上,功夫在画外,他在理论层面上又有了很深的研究和提高。山东这个地方是中国书画市场的重镇,几乎所有的画家都会来山东。所有的中国画艺术家跟山东都有各种各样的亲密的、不亲密的联系,每个人都来山东走市场。桓台这个地方是山东整个书画市场的一个聚集地,发源地。这个地方的人对书画的见解有他门自己的认识,而且对书画和市场的理解,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非常成熟、非常理性。不是一个好的画家,来山东桓台市场是打不开局面的。这个地方的人对中国画非常敏感,什么样的画应该卖多少钱,什么样的艺术家来了欢迎,什么样的艺术家根本就不接待,都很明确。在山东这个省份想冲破桓台这个地方的市场,没有很深的技法的功底,理论知识的功底,没有很深厚的积淀,没有厚积薄发的状态,他在山东不可能打开市场。

  我们是经过了千挑万选,请了很多的画家,请了很多的批评家,他们给我们推荐了阴澍雨,我们跟澍雨合作了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从他几百块一张我们就在一起研究阴澍雨。薛永年老师的学生跟我们推荐,田黎明老师给我们推荐,唐勇力老师给我们推荐,我们要找一个写意花鸟的代表性青年画家,这些老师们把阴澍雨推荐给我们了。我们经过了这十年的磨合,十年市场的关注。现在他的艺术作品,他的绘画作品在我们这个地方,在我们这个县,在我们这个市乃至山东从青岛到莱西,到烟台,到潍坊、到淄博、到济南,都有人购买澍雨的画,大家在2007年、2008年、2010年一直买到现在。今天这么大的雨,开幕现场大家没有一个走的。这是一种热情,是对艺术的一种热情,也是对阴澍雨的一种尊重,也是对阴澍雨的一种认可,他来到这个地方是我们大家盼着他来的,是希望他来的。因为我们就是想把什么是好的艺术家,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好的写意花鸟画带给人们认识。他这次来带来的作品风格、面貌非常全,基本上能够代表他目前的水平,他今年40岁,他40岁能画成这样,很多行家都在评论,40岁能画成这样再画十年,60岁,他还得了,所以我们对他的市场前景,对他自己创作的前景是充满了信心,我们对这个市场也充满了信心。阴澍雨为人特别低调在哪儿?他要价不高,非常扎实的一个市场基础,不像好多的画家无视市场,价格虚高,那真的是不值。但是我觉得阴澍雨的作品很值得的,他的画在我们这儿一定会做得非常好,我有信心会影响到全国。”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