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乐平)南窑学术研讨会今日举行
2014-10-18 19:17:44 小七
景德镇(乐平)南窑学术研讨会现场
景德镇(乐平)南窑于2014年4月9日在北京成功入选2013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南窑遗址的科学价值,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向纵深发展,扩大南窑的对外宣传,邀请国内知名文博专家和博物馆负责人,10月18日下午,由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组委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文物局主办,乐平市人民政府、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文广新局承办的景德镇(乐平)南窑学术研讨会在乐平东方国际酒店华夏厅隆重举行。江西省文物局局长徐琳琳,景德镇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黄康明,景德镇市委常委、乐平市委书记吴龙强等与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吴龙强在会上致词。江西省考古所张文江研究员就最近三年南窑挖掘过程和历史价值作了主旨发言。 随后,20余位全国文博界的专家学者从各角度对南窑的历史、文化价值、历史地位在研讨会上做了讲演。大家一致认为,南窑遗址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和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而且丰富了景德镇地区的陶瓷内涵,为探讨景德镇陶瓷历史、探索景德镇的瓷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在南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渊源、出土标本和烧造技艺特色等诸多方面,仍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
学术研讨会前,与会者驱车专程来到位于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的唐代南窑遗址,实地听取了遗址挖掘、保护的情况介绍。与会者还来到乐平市博物馆,参看了南窑出土的陶瓷遗物。
参观考察南窑考古遗址和文物标本现场
参观考察南窑考古遗址和文物标本现场
南窑遗址位于景德镇乐平市接渡镇南窑村东北,于1964年由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1983年乐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2013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对其进行调查和考古发掘。2014年4月唐代南窑遗址考古发掘被评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南窑遗址介绍:
南窑遗址是迄今为止全国考古发现保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也是目前景德镇境内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窑业遗存,不仅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和瓷器烧造窑炉形制最早形态的空白,改写了景德镇的制瓷史,而且丰富了景德镇地区陶瓷内涵,为探讨景德镇早期的陶瓷历史、探索景德镇的窑业源头提供了重要线索,为研究唐代制瓷手工业和青釉瓷器发展史提供了重要资料,被列为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此次展览将展示南窑考古发掘实物和标本近百件,通过展示,将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悠久灿烂的陶瓷文化,再现古代制瓷业的繁荣和兴盛。
文物标本现场
文物标本现场
考古发掘和研究表明南窑烧造历史悠久,始烧于中唐,兴盛于中晚唐,衰落于晚唐,距今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是瓷都景德镇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是景德镇瓷业的源头,将世界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向前推进的200年,改写了景德镇的确制瓷史。
南窑窑址文化层堆积厚,达1—3米,规模宏大,分布面积超出3万平方米,保存规模之巨大,完好在江西省境内同类窑址中罕见。
南窑遗址的遗存丰富,包含了取土的白土塘、运输原料的江湖塘、溪坑、码头、陈腐池以及烧造产品的窑炉等反映制瓷工艺流程的作坊遗址。这些遗址保存较好,连成一片,布局井然有序,无论从整体规模还是制瓷工艺流程等方面能够再现和复原了南窑唐代制瓷的真实面貌,这在以往景德镇古窑遗址考古发掘资料中是不多见的,在南方地区也是罕见的,为研究唐代南窑的制瓷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在3万平方米的同一个上头上(窑山)发现了12条呈扇形分布的龙窑,长度均在60米以上。表明南窑是我国迄今发现窑炉分布最密集的、布局最有规律的、瓷业生产组织最严密的唐代窑场。
所揭露的龙窑遗址长达78.8米,推断为使用竹藤材料起拱,采用支座垫烧的中晚唐时期龙窑,由窑前工作面,、火膛、窑室、窑壁等几部分组成,结构完整,北壁保留有十三处窑门,窑室中多处保留原始的支烧状态,是迄今我国考古发掘最长的唐代龙窑遗迹。南窑发现的方形减火坑,表明南窑是我国最早使用减火坑技术的窑厂,是晚期分室龙窑的发端。
南窑是唐代青瓷窑场的集大成者,窑业生产博采众长,勇于创新,以自身的工艺技术为基础,充分吸纳长沙窑、洪洲窑、越窑、鲁山窑的特点。
南窑所烧瓷器品种多样,有青釉瓷、酱黑釉瓷、青釉褐斑瓷、青釉褐色彩绘瓷以及素胎器,以青釉瓷器为主,器物造型典雅,胎质细腻、釉层均匀、釉色莹润,形成了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具有包容性、开创性的风格。
器型丰富,以碗、盘,双系瓶居多。碗盘类器流行元饼足、玉璧底,见少量的圈足碗,还发现了穿带壶、人面埙、茶碾、瓷权、砚滴等罕见的器物。产品中腰鼓、夹耳盖罐和器型硕大的大碗器,彰显了唐代赣鄱与西域交流频繁的史证夹耳盖罐,是公元800年前后出现的新产品,是随海上陶瓷之路兴趣的标志性产品。表明南窑还是唐代重要的外销瓷器生产的基地之一。产品烧造是采用南方地区流行的龙窑,多数采用明火烧造,少量高档产品采用匣钵先进工艺烧制技法装饰艺术富有特色,有的技术走在同时期窑场的前列。
南窑窑场的兴起得益于当地丰富烧瓷资源和地处环鄱阳湖以及东南西北大交通线等综合因素;是唐代多民族国家繁荣常富强,多文化因素融合的结果;是瓷都景德镇“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的先声,为宋元时期景德镇瓷业一枝独秀,明清景德镇瓷都的兴起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