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海拍卖:从文物商店到拍卖公司
2014-10-21 12:15:31 未知
国有拍卖行转型报告之一:翰海二十年,文物商店的变身缘起
导语:从文物商店到翰海拍卖,不仅是一次业务上的调整,更是国有文物商业机构向二级市场转移的标志性事件。已经仙逝的秦公先生缔造了翰海拍卖的行业地位,与其他商业拍卖行的征集、营销体系不同,翰海从起步便依托着文物公司跨越全国的文物交易体系。由此,翰海的成立就为计划经济时代的文物交易体系转型寻找到一个出口。翰海的这种“先天特质”,决定了这家公司的发展路径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拍卖样本。
同时,翰海给中国拍卖带来的,除了体制上的参考之外,更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拍卖业态,在嘉德承袭了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翰海的兴起则从另一个方面奠定了中国拍卖“行家经营”的基础。因此,重新梳理秦公先生创造的翰海、观察翰海20年整体的变化,也是寻找中国拍卖的企业基因。
“创”翰海
通过温桂华的回忆和描述,我们也大致还原了当时北京市文物公司的处境,已经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蓄势待发的情形。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就是在****1992年南巡的时候,之前各地文物公司主要是为国家博物馆服务,都还处在一种养尊处优的地位。它们的功能有二:一是在各地区为国家收购文物,二是将一些不够国家收藏级别的文物作一些经营活动,文物商店就是具体承担这种责任的机构。那时候因为是独家经营,再加上人们的意识中还缺乏象今天这样的市场性,文物公司不用自己找卖家、买家,就可以收到许多东西,在一些地方,因为送东西的人太多了,还会出现领号卖东西的现象,那时候应该是文物公司收购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在这些阶段,虽然也存在非法的文物私下交易,但各地文物公司、文物商店的买卖行为是唯一具有合法性的、主流性的商业行为。”
翰海拍卖现场
但是在这之后,文物艺术品市场开始放开了,虽然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政策还没有到位,但是像北京的潘家园、天津的沈阳道等地,公开交易文物艺术品已经是非常普遍了,那这个时候,文物公司的经营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甚至连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出现了一些很悲观的负面情绪”。
“大家觉得市场的资源也好,客户也好,都已经被分化了,收益也明显的不如以前了,那个时候,秦公先生和我就提出来要去考察一下这些鬼市,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回来的时候,当时我们就研究出来三个对于文物公司的改造方案,其中一个就是关于成立一家拍卖公司,把文物艺术品交易放在一个公开、公正、透明的平台上去”,温桂华对记者说道。
“1990年,我国包括中国文物流通协调中心在内的国家允许存在的文物商店及分店来说大概全国是97家文物商店,这97家文物商店也只有北京的文物店,上海的文物店、广州市的文物店经营稍微好一些,其他90%以上都奄奄一息,难以为继,所以我们之所以同意创办拍卖公司就是因为在90年代初期靠原来的文物商店来经营文物的买卖已经是无法继续了”,时任文物局局长的张德勤先生向记者解释为什么当时就同意创办拍卖公司的原因。
也正是在这样的强烈对比之下,首场拍卖会的成功让秦公异常兴奋。“第一场拍卖会无数天价瞬间产生,拍品以高出门市标价数倍甚至数十倍的价格拍出,更加坚定了他在拍卖品甄选上“ 真、精、稀” 的方针。不久他又提出“一票否决制” ,即对于上拍的拍品,只要顾问团中有一位专家提出异议,这件拍品就要毫不犹豫地撤掉。秦公是专家又是生意人,他了解文物特性又懂得买、卖双方的心理,这样有原则又不失人情味的政策一经出台,立即受到各方的欢迎”。
但是至此,翰海拍卖的首要任务还是要以征集馆藏级文物为主,向全国的文博机构推荐标的,这也正是后来温桂华提出的翰海的责任——竭力挖掘湮埋于民间的珍稀艺术品,包括国宝级文物,提供国家或有条件收藏的企业购买。尤其是在温桂华继任翰海拍卖总经理之后,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寻找海外文物回流上,据数据统计,当年一场翰海拍卖会上,甚至有超过35%的拍品由海外“空降”。
徐悲鸿 《愚公移山》 翰海拍卖
其实当时整体的情况不仅仅是要寻找国宝海外回流,还确实在征集上出现了问题,以瓷器为主,到了2000年的时候,瓷器拍品的征集风向开始转变。经过几年的拍卖,内地的货源已经大幅萎缩,拍卖公司逐渐转向国际市场征集拍品,日本、英国、美国以及港台等地成为了主要货源地。北京翰海也开始调整了征集方向与网络,大批量接纳海外回流文物,每季拍卖之后,即远赴海外征集新的拍品。
之后的2004年更是被看作是一次改革。2002年,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出台,其中第五章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文物商店不得从事文物拍卖经营活动,不得设立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第五十五条则规定“文物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得举办文物商店或者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北京市文物公司势必要和翰海分开,这也是对温桂华的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是在非常时期接手翰海这个担子的,现在又碰上改制这样的事情,如何能够平稳的实施进行下去,并且借助这样的一种契机,将翰海的业务向更深一步开拓”,温桂华说道。2004年,翰海推出第一个海外藏家专场——狮城藏画,70件佳作100%成交。“诚贵堂藏”、“陈之初藏”、“张大千珍品”、“竞爽堂藏扇”等名家收藏,悉数纳入翰海拍场。在此改制的契机中,翰海陆续推出品类丰富的海外藏家专场,促成海外文物高流量回归;跨越领域、地域的艺术品交易,也彻底改变了国内艺术品市场“内陆循环”的局面,使国内拍卖市场与香港比肩,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的艺术品交易平台。
从文物商店到成立拍卖公司,翰海拍卖等于是成立在一个改革之期,甚至于成立之初还没有专门的拍卖师,这样的一次尝试带来的就是翰海二十年,甚至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二十年的开端。而在十年之际的改制,则是把一家完全“国有”的拍卖行强制的剥离开,翰海拍卖又率先挖掘出海外藏家收藏重要专场,引领了此后的拍卖公司对于海外征集的热潮,并且让一批国宝级的文物回归,翰海拍卖也在这十年间慢慢的建立起自己的经营模式,那如何让这种有国字头背景的老牌拍卖公司散发出新生命,这是翰海要思考的,同时也是留给行业所有拍卖公司的问题。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