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从包豪斯到乔布斯:设计仍需启蒙

2014-10-22 09:12:08 未知

  

  1917~1918年设计的红蓝椅

  一个电热水壶、一套玻璃保鲜盒、一个铸铜门把手、一张铝管躺椅……你走进的不是超市,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展厅。从9月28日到11月8日,由杭州市政府、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作为启蒙的设计—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包豪斯藏品展”在此举办。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包豪斯遗泽与中国”国际研讨会与展览同期举办。

  展览策展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助理杭间说:“你走进国博,无意中看到墙上、地上散落着一堆‘东西’,觉得‘这把椅子好像我家楼下杂货店就有’,‘这盏台灯也很眼熟’,别惊讶,这可能是你看到过的最贴近生活的展览。”

  包豪斯(Bauhaus),是1919年成立于德国的“公立包豪斯学校”。在中国迎来“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同年,德国诞生了现代设计。作为设计的启蒙,包豪斯强调,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技术要与艺术统一,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如果这些理论听上去有些遥远,那么举个最贴近的例子,乔布斯把苹果系列产品打造成了有人文情怀的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继承了包豪斯的遗泽。

  “少即是多”“上帝就在细节之中”“所有日常用品的标准化设计都是产生于社会的需要”“今天看上去非常奢华的,后天就成正常的标准了”……这些包豪斯的名言,在当时听来惊世骇俗,但如今早已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被实践与证实。于是,在约300件展品中,能看到锅碗瓢盆、桌椅柜橱,1909年设计的电热水壶,今天看来一样实用。

  包豪斯不仅是一所学校,一种设计理念,更是当时一群年轻设计师的乐园,经常举办形形色色的派对,主题有“胡须和鼻子”、“提灯节和风筝节”等。世界各国年轻人的想象力都十分“奇葩”,曾有包豪斯的学生回忆道:“瓦西里·康定斯基(俄裔抽象艺术先驱—记者注)喜欢扮作收音机天线,利奥尼·费宁格(德裔表现主义画家—记者注)扮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莫霍利·纳吉(匈牙利构成主义大师—记者注)扮成被十字架刺穿的碎片……”

  包豪斯与中国其实也早有联系。早在1928年,中国工艺美术的奠基人庞薰琹就曾赴德国考察包豪斯学校。”年过七旬的著名设计师靳埭强,称自己“受包豪斯影响终生”,但仅有包豪斯并不够,他在1979年之后更重视“包豪斯风格与中国文化的交叉”。靳埭强曾在1980年为中国银行设计行徽,中国铜钱和“中”字的结合,至今仍被视作典范。

  2010年8月,德国收藏家托斯腾·布诺汉将他收藏的7010件有关包豪斯的藏品出让给中国,最终落户中国美院。2011年5月,中国美院成立包豪斯研究院,并招收首批“包豪斯与世界设计遗产研究”博士。

  自1933年被纳粹关闭后,时隔近80年,包豪斯在东方再次成为教育的殿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说:“用中国人的艺术思维、中国人的生活习惯,构建我们自己的东方美学,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周梦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