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342期】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
2014-10-22 14:30:31 于淼
雅昌艺术网: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雅昌带你看展览,今天我们来到了北京时代美术馆,在这里正在展出的展览是第三种批判艺术语言的批判性,展览集中展出了包括崔岫闻、徐冰、展望等22位当代艺术家在内的46件绘画、装置和影像作品,下面我们就跟随策展人刘礼宾先生走进展览。
这样的一个展览在时代美术馆举办,您能不能针对这个展览的主题以及展览的整个的框架简单地介绍一下,谢谢!
刘礼宾:这个展览其实是我最近四五年思考的一个结果,也是最近的当代艺术界很多事件促成了我这个展览迅速举办,我觉得在中国当代艺术中过于在叙事中过于注重题材性和所谓的立场存在,这种题材性当然和立场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我看来如果过于强调这些东西其实忽略了第三个线索就是艺术家艺术语言的探索,在这样一个情况下,还有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艺术家主体建构的一个问题,这样就促成了这个展览的成型。
隋建国 《时间的形状》
刘礼宾:隋老师这件作品应该是他最新的作品,因为他针对这个展览专门来做的,其实他针对的是时间的形状那么一个聚合的方法,时间位移的方法,这件作品是用一种消融的方法,一种聚光灯消化一块冰,这件作品它的时长是从点灯开始到这块冰熔化完,所以说这件作品是一个时间长度的作品。他其实是对主体追寻的这样一个问题的一个个人思考,就是说你把它主体不停地追问,追光,大家去追逐它,最后可能是最后一个消解,消解完了可能什么都没有,所以说中国艺术家的主体建构问题,他自己本身也提出了一种质疑,用这样一种方式,这个应该是首次露面,从来没有展过。
展望《空间闯入者》 石头 尺寸不定 2014
刘礼宾:这个石头的作品也是展望最新的作品,他也是专门针对这个展览所做出的一个砸石头的行为,因为展望以前他是选石头,从来没有自己砸石印投入这样一个行为。他其实在研讨会当中专门说了,他这样一种砸石的行为其实是向融合主题、题材和语言批判之间的烘托性,而我个人感觉他这种砸石头的行为也是对自我的一个态度的一种表达,因为展望,我提出第三种批判是一种立的方法,展望一直的态度是不立不破,不破不立,他都是走在中间的,他认为破和立具有同等的价值,二元之间他并不认为哪一个是更重要的,所以说他其实是要搅局的,我觉得搅局搅得蛮好的。
刘小东《自画像》 布面油画 38*33cm 2010
这张是刘小东的自画像,我是想通过他这种比较彪悍的笔触,其实这件作品一直引起我的关注,就是他的物质性的存在,他这种表面看似一块纱布其实是一块颜料的绘画方法,语言走到一种自觉状态,他有意地凸显一种颜料的在场,这种从一个我们的所谓的一个题材性的画家,其实我想表明他有很多的语言探索在这里面。
(左图)李松松 《做棺材》 木板油画 244*244cm 2010
(右图)李松松 《大容器》 装置 207*307*117cm 油彩、不锈钢,钢 2010
这件作品是李松松的一件作品,其实在两年以前我曾经做过一个讲座叫“写实最后也可以变成一砣颜料”,其实就是在讲李松松这件作品,因为这件作品在2008年左右我看到的时候受到很大的震撼,当时并不认为好,但是过了几年以后我觉得这是李松松他这种互涂绘画产生身体和物质咬合性的最后的结果,他从这件作品也走向了圆形装置,这样一个大型装置的创作。所以说在我来说这种画家、装置艺术家等等来说在语言探索上并没有什么严格的界线。
王广乐《墙》 喷绘 310*410cm 2014
这个作品应该是王光乐2002、03左右的作品,可以看一下标签,其实我觉得这件作品出现以后已经奠定了王光乐以后的创作方向,甚至成为王光乐的一个创作基因,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画了一个水墨石墙,后来这个墙被拆掉了,因为是当时南湖渠电影院食堂的一面墙,在这里面他表现出来的修行状态,坚韧状态,图画和身体的对峙关系已经造就了他后来的这些水磨石、寿漆也好这样的一个基因。所以一种雨花点。
萧昱《脚垫》 丙烯 120*120cm 2014
萧昱《铁丝网》 丙烯 140*245cm 2014
这件作品是萧昱的作品,萧昱其实这件作品看起来像一件抽象作品,其实是萧昱对抽象作品的一种质疑。他其实是用防盗窗檩子,还有地踩垫支,随机喷绘的一件所谓的抽象作品。这里边其实我觉得他有意彰显的是物质性的在场,而所质疑的是这种抽象的装饰化和简单的观念的呈现的一个方式。
张培力《30*30》 32分09秒 1988
这件作品应该是中国新媒体作品的第一件1988年张培力在当时自己的工作室里边拼玻璃大约拼了三个小时,同步录像的方法把这个拼玻璃,摔碎玻璃、拼玻璃的过程展现出来,其实我更看重的是他的语言的纯粹性,他知道镜头语言的在场,而且知道镜头语言和题材之间的契合性,张培力从那儿以后已经奠定了他语言的机制,包括旁边的两件作品基本上都是把时间性,把一些尴尬的历史场面纠结到通过时间重新剪辑的方法而呈现出他的批判性,在这件作品里边我更看重的是他的语言的磨砺感、砂砾感和存在的波浪形。
邱志杰《大荷花》 布面丙烯 193*256cm 1998
这个作品是邱志杰1998年的作品,当时他正在进行两方面的学习和两方面的思考,一方面是语言哲学的学习,跟着陈家瑛先生正在精读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他当时正在系统地梳理西方现代艺术史和后现代艺术史,同时他进行一个艺术家观看作品的方法,提出了对这些艺术家不同的解读方式,这个作品就是那个时期创作的,其实他是用视错觉的方法来重新绘画塞尚的这件世界名作。所以说这件作品其实是他当时的一个研究状态或者是思维状态的一种呈现,同时这种视错觉里边又有他对于图像,作品在图像时代生成关系的一种思考。
谭平《一杯》 纸上丙烯 38*26cm 2011
这件多品是谭平的《一杯》,大家都知道谭平的一画,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谭平的一杯,上次“水墨味道”展现了一部分,这次我是把他的一杯倒的过程专门呈现到这个过程,他身体在场的行为和波洛克的身体在场的区别性,而在我看来这种身体在场的不同特质正是中西艺术家对于身体和物质关系的另外一种特别需要注意的东西,而这种东西正好又和中国艺术家的语言主体进行了直接的连接,所以说我这次专门打了一张波洛克作品的图片,就是看徐冰倒一杯的方式和波洛克这种挥洒的方式有什么本质性的不同。
卢征远《温度》 行为摄影 40*30cm*12 2010
这个作品是卢征远的,卢征远曾经做过一件作品是一百天,每天做一件作品,这件我觉得在那个时候他已经把卢征远的状态催化到另外一种状态了,卢征远到那个时候经常在这种边缘线上游走,所以说他这几年呈现出的面貌多变,装置、绘画、雕塑、多媒体、影像甚至今天展现的摄影,其实我觉得他对这种边缘线的把握特别好,所以这次作品我专门选了这件《捕光捉影》,在这种可触及、不可触及之间这种微妙关系中所呈现的关系。
蒋志《颤抖》 7屏录像装置 6分 2009
其实我用这件作品其实是提示中国行为艺术家,中国行为艺术家这几年出现了大量的只关注行为艺术的事件性,而忽视行为艺术本身、身体作为语言的一种在场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身体符号化,甚至变成了一个这个身体它并没有构成他语言的一个方式,这就像水墨着不到纸上,画油画的人不懂油画一样,这件作品其实它非常精悍,而且他通过下体摇动和上体静止的方法,其实是激活了这种身体作为在行为艺术过程中的语言形态,所以说这件作品是这样一个作用。
陈若冰《作品1218》 布面丙烯 200*200cm 2012
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当代艺术发展脉络里边抽象是一个特别关键的问题,但是抽象一直被人所不懂,我通过这个展览其实我在语言和抽象之间想建立一个连接,当然语言的探索绝不仅仅是抽象,从青年艺术家陈若冰这里选了三件作品,其实就是要和大家说一下这个语言的脉络里边其实有抽象艺术这个板块,而抽象艺术现在语言探索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我是要通过这几件作品去告诉大家,抽象艺术并不是装饰画,也不是一个点子的机器制作画,它是需要一个人的介入,一个磨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艺术家主体或者抽象艺术家主体,他其实是进入这个画面之中,不是说随随便便摇一摇手就能做出来的一个作品,所以说是这样一个作品。
雅昌艺术网:感谢您收看本期的雅昌带你看展览,如果想了解展览的更多信息欢迎您来到北京时代美术馆,或者登录雅昌艺术网。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