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于无径路通幽处于无声处听惊雷

2014-10-22 17:45:15 李宇

  “天东长白近蓬瀛,飘渺仙人玉雪清。凤去紫箫声已绝,青鸾独跨上瑶京。”是元代诗人王结在其所著长诗《辽东髙节妇》中对长白山表达的无限爱慕与敬意,这座蜿蜒1300多公里的关外圣山,不但是滋养黑土地的血脉——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祥地,也是孕育了塞外无数少数民族生息繁衍的起源地,所以自古在北方文化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神圣位置。这座《山海经》中的不咸山,北魏时期的徒太山,唐代的太白山,金始称的长白山,直到今日仍旧保持着自己千年前的无限风光,被视作中国大地上最后的巍峨净土之一。所以长白山保留的千年原始风貌,也为人们放空神台、寻找自我、洗涤心灵、思考灵魂提供了最佳的自然平台。

  作为长白山脚下被养育的生命,我几乎所有的思绪也都起源于那片连绵。林高物密、跨雪连碧、巍峨深远、地广人稀是长白山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终得以完好保护的原因,所以尽管一直无私养育着包括人们在内的无数生灵,却也要对那些寻觅着发出最严苛的挑战,所以往往收获就意味着挑战与冒险、勇敢与智慧。而无论是狩猎抑或采珍,在对长白山不断的探取中,我得到的最大启迪是,寻着前人趟出的山路走过去,只能获得前人拾剩下的果实,而如果你想超越得到更好,就需要自己去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崭新的路来——在无路的路上,才能收获最大的丰获——要实现对更美好事物的探求,就要先探出属于自己的新路。

  艺术的世界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具备亲和艺术的天赋、经历科班美院的专业学习、熟练掌握中西方绘画艺术不同形式的技法,都只是完成了可以进山寻珍前的准备,踏进山来才是每一位追求艺术真谛的艺术家的创作之路,略显宽敞的大路自然是成门成派的师门弟子们一同踏进的方向,而曲折小路也是之前做过创新的“小撮”人们当初的尝试,但只要有路,自然就算有所方向,还有前人踏过的经验可以借鉴,但问题在于,我们的目的在于寻珍而不是翻山——顺着路走得再远,没有寻到山珍仍旧是两手空空。而那些无路的林深处,茂密的荆棘里,虽没有前路,却预示着收获的可能。问题就在于:又有几人能放下师门派别趟出的大路,甚至不踩着看似之前少有人过走的小路,而具备迈向无路之处的勇气与魅力呢?

  所以说,承袭与传承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给予了艺术家开山寻珍的能力,但只要我们细数那些开宗立派、自成一家的名家大师们,又哪一位不是无径通幽的高手。记得鲁迅先生有句话叫:“其实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那些勇于踏向无路之处的人们,自然会被冠以先行者的名头,而自古以来的先行者,又有哪些不是将背影留给后者,独自承受无路的荆棘与坎坷。但事实上,那些开宗立派的人们之所以被奉为大师,也就是因为他们在无路的路上,寻到的真正的珍宝。

  更多的人会担心无路上的风险,毕竟即便是在无路之上,寻珍的结果也只是更多的可能,但肯定的是无路的荆棘与冒险的旅程,所以莫不如在有路的路上,安慰地寻些小成。于是就有了无数艺术创作的模仿与跟风,形式与教条,要知道在艺术的寻珍路上,还没有一位写进中外美术史的成名艺术家,是因为惟妙惟肖地效仿,而不是原创而独立的创作。因为鲁迅先生还有句话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所以若想真正地获得属于自己的艺术成就,我们的艺术家都应该踏上那些无路的前路,在不断披荆斩棘的尝试与创新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珍宝,而这一条被自己踏出的寻珍之路,就是艺术家树立自己独到的艺术风格、技法、观念、创作的方式,或者说是他们在艺术的大山中行走安身立命的根本——于无径路通幽处的努力与成功。

  注:此文章发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大型艺术类核心期刊《艺术市场》2014年6月(中旬刊)第114-115页。

(责任编辑:孙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