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永进:全国美展到底怎么了?
2014-10-23 11:22:17 宋永进
期待五年之久的全国美展开幕了,成千上万的各地画家,兴致勃勃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各个画种的承办地“朝圣”国展。一些尊敬的专家和可爱的观众都已经习惯于发表和传诵宏伟的赞词,诸如“中国当代美术的大检阅”、“代表当代美术的最高水准”、“一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展览”、“时代的最强音”等等。应当说,展览的主导无疑是正确的,积极而健康,主流也是好的,许多作品值得肯定。可是,作为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专业人,我看了这样的展览却不得不想从专业的角度发出一点不同的声音,说说其中的一些问题,不知当否?
数千百件作品二三十张面孔
尽管主流美术历来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但观众在各个画种的展览上见到的,却都是那二三十张熟悉的面孔。很多中国画成了精致而华美的装饰画,品格低俗,思维的方式、制作的手段、形式的运用以及用笔、用色等表现手法都十分相像;一些油画成了早已过时的西方古典油画和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的东方复活,或者干脆就成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图式拼盘;一些综合材料作品更是把西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抽象绘画直接照搬过来,几乎千人一面。一些作品从观念到手法,都缺乏原创性,许多作品有表达无情感,有形象无内涵,有技术无思想。尽管形式五花八门、题材无所不包,尽管宏幅巨制、精雕细刻、挥洒自如,但能够打动观众内心的富有个性魅力的作品却少之又少。
难道这二三十张面孔就构成了主流美术的当代面貌,并代表了所倡导的百花齐放么?
连续三四届几乎一个样
对照前几届全国美展上的作品,不难发现,这二三十张老面孔事实上已经在展览上存在并延续三四届了。
艺术作品的评选并不像科学技术那样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准,每个评委都会有个人的审美口味,加上个体的师徒关系和艺术小圈子关系等方面的人际干扰,一个评委的审美喜好往往决定了展览中一部分入选和获奖作品的风格倾向。评委集体的审美倾向便决定了一届展览的整体面貌。更令人担忧的是,纵观每一届展览,各级评委几乎都是基本固定的那些人。也正因如此,某些评委的身后,常常聚集着一群“学术”的追随者或吹捧者。当前,各类名家班火爆现象的背后是否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呢?
在许多国家的类似展览活动中,评委的成员往往是轮换制的,从而给各种不同画风的画家,尤其是真正富有个性的画家创造更多的参展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以上类似情景的出现。国外这种简单而有效的做法,我们是否可以借鉴?
一个功名利禄的竞技场一场精心筹划的技术赛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无论对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画家来说,都是何等重要,职称的评审、平方尺的价位以及个人的专业荣誉和社会地位都与之一脉相连。因而,这个展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美术的发展,甚至对当代美术的创作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展季一到,全国美术界上上下下准备、酝酿、创作了足足五年之久的大量美术作品蜂拥至各个评审地。面对数量庞大的这些巨幅作品,各级评委却只有短短几天的匆匆筛选,这如何能够确保做出较为合理的评判呢?先撇开评审中是否有潜规则、照顾性等等因素,即便评选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公平公开,这种大规模层层筛选的评选方式仍然很难做到基本的合理和公正。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艺术精神和艺术灵魂是很难分辨出真假高低的,只有技术的高下可以一目了然,因此评审的关注点最终往往都投向了技术层面。这样一来,展览最终必然演化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技术大比拼。在这场“学术”的较量中,真情实感不重要了,艺术思想不重要了,绘画品格不重要了,只有美术技术是唯一的,于是,卧薪尝胆苦练技术者有之,投机取巧者有之,展示独门绝活者有之,走捷径者有之,弄虚作假者有之……
艺术作品的诞生需要经过两个重要的环节。一是从现实图像到心灵图式的生发过程。二是表达心灵图式的探索过程。画家首先需要对现实进行感悟和思想的提升,上升到个人的独特理解,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表达探索中逐步提高艺术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形成画家的独特个性。然而,许多参展画家为了尽快实现入选和获奖的目的,往往走捷径,舍去了艰苦的中间环节,而依照评委的审美口味,或套用、或借用、或挪用,从模仿直接进入 “创作”,完全缺乏独立的思维、独特的体悟和独有的表达,丧失了个性和自我。“精湛”的技术背后,是思想的贫乏、精神的空白和灵魂的缺失。随之而来,艺术家个人的名利欲望日益膨胀,学术门派之间的势力博弈,艺术小圈子之间的利益角逐等等现象自然也难免滋长。
当代艺术家少一些花哨的制作,多一份实实在在,朴素点不好吗?少一些喧闹的表演,多一份思考,内敛点不好吗?少一些竞技的状态,多一份平常心,轻松点不好吗?少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多一份自在,自由点不好吗?少一些投机行为,多一份虔诚,率真点不好吗?少一些功利心态,多一份文化责任,担当点不好吗?其实,艺术家谁不期待那样一种状态,然而,在如此激烈的竞技场上,艺术家清楚地知道那样做所要付出的代价。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艺术家又能作何选择?
谨以此文与艺术同行共勉!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