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辛云鹏个展自述

2014-10-27 10:29:05 未知

  发生

  在此次个展的筹备期间,有一件作品的实施涉及让演员面对镜头哭。具体该怎样引导演员我完全没有经验。周翊微信发来语音,“这事儿其实不难”。他说他经常把美术馆里的女员工说哭。我想,他一定是个人魅力超越我的人,同样的事要是我干,估计只能换来厌恶没有泪水。

  为了尊重彼此的工作,我们有为数不多的几次谈话。有魅力的策展人都是严肃的,谈话在找不到笑点的时刻,不是激情迸发就是在严格要求对方具有创造力,这使我倍感压力。关于题目的讨论,我的提议是“不原谅”。他说:“还是幽默一点吧。”此后的谈话又假装无意地提示我在具体方法上要“尖锐刻薄,随时翻脸”。这一切让谈话的气氛变得凝重,随时都有翻桌子走人的可能。

  能够请周翊这样的艺术家兼策展人为我筹备此次个展,是我的荣幸。他是一个信任艺术家甚至超过艺术本身的人。今后能够和他共事的艺术家都是有福气的,而这应该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共识。

  在这个展览里,我积极地看待自己根据经验去处理材料的方式,并在提炼感受上毫不懈怠。对于这一方向的推进,更为真实的案例都已经放在我的作品里。我相信这一切并不能满足某些激进的期待。无论我的展览发生在路边还是美术馆,我的观众仍旧是永不满足的。

  重要的是失去意义的一刻

  电影摄影有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比如,拍摄对话的场景,可能需要隔着肩膀拍对面的人,或利用两个人的远景画面交代对话场景的确凿,之后再分别给与面部的特写(镜头的正反打)等,去交代话语情绪的丰富变化。牛仔决斗这一场景也不例外,早期的西部电影,甚至在A演员的裤裆下去拍摄B演员正拿着武器对着镜头,来表现这一紧张气氛在同一时空中。

  “牛仔”这件作品我把雕塑的旋转看做是镜头画面的不断转变,可以这样去理解他们的运动——两个演员分别在两个不同的镜头中,当他们相对的一瞬间错过后,便是分开的不同特写的展现,只是这些独立的画面在同一的物理空间内被用雕塑形式呈现出来。当然,这也许使得最有意义的瞬间变得转瞬即逝,但对于我来说更有意义的过程才刚刚开始。

  准确地误导

  13年的时候,我打算拍摄一张仙人球的照片——它浑身带刺,生长在边缘地带。于是就联想到仙人掌科应该生长的环境:高热、干燥、少雨的沙漠地带。学校操场的沙坑便是不错的选择,这个现成的环境可以满足拍摄所需的布景,可以使用广角镜头恰当地裁切出一幅野生的仙人掌科植物。画面足够满足情绪的需求,便无人质疑。

  14年一共拍摄了5次,最终呈现为一个不断推进的镜头画面。从体育场沙坑的远景推到仙人球的特写,再由仙人球的特写拉回体育场的远景。这种景别的顺序变化特别像一个主观镜头——有一位“运动员”跑向这个终点,或是跟随一个“坏蛋”的目光去揭示他布下的陷阱。

  “影片”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合理的,无论是栽有仙人掌科植物的沙漠画面,还是不断推进的体育场跑道,画面运动本身很难说清是不断地遮蔽还是揭露“事实”。或者,可以理解为我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画面去诱导“理解”的前行,并在最终借用这个力量把它一把拉倒在地。

  时间与重复

  13年2月北京的一场大雪,我拍“踢树”这件作品的时候并没有预设将如何使用这段影像。直到今年的工作重心转向影像,才又翻出来重新编织结构。我尝试很多种可能,就像在旧画上重新绘制。这是个有趣的过程,最终如展厅里播放的形式,我将同一的画面分割在两个屏幕上播放。由于没有刻意去同步放映,两个屏幕的影像时间上是错位的,有的时候左边快了一点,有的时候右边快了一点。这个“故意的错误”在我踢树的一瞬间,暴露无遗。而片中我没有踢落树上积雪之前,左右两边的影像似乎时间一致,无差错。

  情节的休止符

  周翊开玩笑说,“牛仔”是个精确的手表,那“踢树”就是块完全对不准的手表。时间成为这个展览的线索。

  “装死”这件作品便是一个完全为时间而建立的结构,我给演员身上安装了血浆炸点,爆炸的一瞬间便是情节的开始,演员要即刻表演死亡,一直到他主动地退出这个情节,我并没有给与任何停止的口令。

  2013年底,我想到要拍摄这件作品的时候还在琢磨:如果表演真的永远没有停止,也许在现实中这个人就应该算真的“死去了”。大多数观众只看到演员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他们会不会认为这是个静止的画面——“时间”停滞在他中枪倒地之后,一觉醒来之前?我不确定。

  不断的实践

  目前展览对于我来说是不断博弈的过程,艺术实践不该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推进。应该具有感性的自足,自发的控制作为前提。

  艺术家“称号”的退场需要“作品”使得“我”不得不缺席。我尽量不去解释我为什要这样做或者那样做。因为我有时也不知道,只能瞎编。另外,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做“不政治的艺术”,也就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艺术的政治”。

  我的作品一贯回避特别的“布景”,尤其是具有话题性的。就像我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我知道只有为数不多的人真正关心我究竟做了什么,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感谢家人、朋友对我工作的支持!特别感谢:赵晓宏,杨耸,徐礼邦,梁半半,张一,沙伟臣,马宁,欧阳苏龙,侯蓁蓁,周洁,崔程,梁硕,于磊,常青及中间美术馆的工作人员;特别鸣谢:中间美术馆,YOMA 有吗新媒体工作室,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昊诚艺术物流,NASH 那时摄影。

(责任编辑:刘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