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消费:富商收藏艺术品为何只买贵的
2014-10-30 14:06:43 孔祥东
这很像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某服装店,有一款衣服滞销,老板在价牌上添一个零,反而畅销了。艺术品说到底是奢侈消费,一件作品只要够好,价格再高不愁无人接手;相反价格再低,有钱人看不上,普通消费者也没有同样的需求。所以书画市场分大名头与小名头,大名头价格越高越受追捧,小名头价格越低越被冷落。一般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按钟摆规律震荡,而艺术品因为评价标准是弹性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是价值的组成部分,有影响了,传播广了,就直接提升了价值。它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会有人因为大名头价格偏离,回过头去寻找低估的小名头。因此伴随着大名头价格的高歌猛进,小名头往往是永远的沉寂。有人讲小名头价格低估,呼吁价值发现,在投资为主导,富人为消费主体的艺术品市场,只能是说说而已。
艺术品的价格形成有其复杂因素,试以李可染、钱松喦、陆俨少为例,三人大致是同一层次的画家,但地域因素,李可染位居京城,且作品数量极少,应酬的小牛卖过后两者山水的价格;话语权因素,李和陆任教高等学府,桃李满天下,新中国山水最杰出者明明有南钱北李的说法,硬有人说是北李南陆;经济因素,浙江民营经济发达,买画的人多,推动了价格。钱松喦幸亏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有巨大影响,早就确立了大名头的地位,因而不致被埋没,而无锡的同辈画家秦古柳,虽然画得也很好,由于他没有进入一流的平台,就只能是地方小名头了。
当代书画家的价格形成又是一种套路,起点往往是被某一机构价值发现,一般基于艺术成长性或因为政治前途两种考量,机构推介形成初始价格。随着传播范围的扩大、艺术的精进、地位的继续提高,市场追捧人数增加,形成涨价趋势,画家根据市场成交记录不断提高润格,也有因为供不应求,提价限制需求。这种快速轮番涨价模式,一般由推手和润格引导双重造就,只要这个书画家继续成长,就不会停止,一直到润格完全脱离市场,被只看价格的终极消费者看上。这种因时誉产生的价格偏差,要等一个时代过去才能得以矫正。
买艺术品,投资、收藏、喜好是不一样的。投资着眼的是卖点;收藏得有方向、有研究、有意义;喜好是艺术品市场最健康的需求,只要赏心悦目、物有所值。但当今艺术品市场距离健康消费还很遥远,即使那位有文化、有购买力的地产商也不例外,他买了很多傅抱石,有人说有伪作,他将信将疑,索性把所有藏画都卖掉了。不是发自真正喜欢的收藏总归不够自信,也不是拥有一堆藏品就叫收藏。
一位有文化的地产商,喜欢字画,上世纪90年代艺术品市场冷清时,已事业初成的他,顺手买了不少市面上广泛流通的新金陵画派钱亚宋魏。到了本世纪初,艺术品和房地产市场双双火爆,他受人鼓动,卖掉钱亚宋魏,买傅抱石。鼓动他的人说:像你这么大的老板,收藏钱亚宋魏,档次不够。因为当时钱亚宋魏价格不高,于是倒洗澡水就连小孩一起倒掉了,等到钱松喦价格暴涨时,他又回头去买钱松喦,因为价格高符合他的身价了。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