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将笔墨伴终生
2014-11-03 16:22:27 王越炜
书法艺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数千年来无数先贤名流在这块天地里孜孜耕耘,传承民族文化,播洒民族精神,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新人,矗立起一座又一座丰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大篆文化传承者窦德盛先生就是当代优秀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特别是大篆书法,代表了当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
2013年底,由中国报道杂志社主编、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笔墨上的中国》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好评如潮,洛阳纸贵,供不应求。该书仅选编了我国目前三位知名书法家窦德盛、张海和欧阳中石的艺术简介和作品,文艺评论界和读者盛赞他们用自己的笔墨,勾勒出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神韵,泼洒出大国崛起的旷世蓝图,称赞他们是为中华民族文艺复兴做出重要贡献的艺术导师。在此之前的2011年,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出版的《九十年九大家》,以记录一代艺术大家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收集了窦德盛、刘大为、沈鹏、吴冠中、李铎、张仃、赵无极、范曾、欧阳中石九位书画大家的精品力作,同样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欢迎。而在这两部印制精美的书法绘画着作中,窦德盛先生均以大篆文化传承者的浑厚实力和突出贡献名列首位,足见编着者的眼力和书法家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不凡业绩。而由荣宝斋出版的《窦德盛·大篆书法作品集》则更因收集了窦德盛先生的书法、绘画等多幅作品令广大专业人士和书画爱好者爱不释手。
耳濡目染打下“童子功”
窦德盛先生出生在篆书的故乡——陕西咸阳。咸阳是秦王朝的国都,也是中国统一文字的地方。窦德盛的家与咸阳文庙(即现在的咸阳博物馆)相邻,那里常年摆放着中国最早的刻有铭文的青铜器和刻有秦始皇发布改革文字命令的秦诏版。因此,窦德盛从幼年开始便耳濡目染,对篆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秦诏版堪称我国的“国唱”,虽然它只是一个长10.8厘米、宽6.8厘米、厚0.4厘米,重量只有0.15千克的牌子,但无论在史学上还是在书法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它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度量衡而颁发的文告,当年秦始皇命令丞相将其铸于铜板上,正面用秦篆铸成,阴文书刻40字,“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咸阳又是书法之乡,在窦德盛的祖上就有着良好的书法传统,他的父亲对他在书画学习上要求很严,自幼年起便令他研习和临摹篆书,并且要求他专注于拓片、篆帖和青铜器铭文的收集,这使窦德盛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在窦德盛的童年时代,他的家境并不富裕,买笔墨的钱难以支出,为了支持他练习书法,父亲就在家里的后院为他平整了一块地,弄个泥罐,让他以废笔蘸泥水在地上练字。窦德盛对篆书从练习到喜爱再到痴迷的程度,后来他戏称篆书艺术是他人生最好的老师。**爆发以后,***们在咸阳文庙凤凰台等地方烧书,许多名书名画被焚之一炬,令青年窦德盛十分痛心,他便趁***不注意的时候检出一些来留下作为自己的教材和临摹范本,这些珍贵的收藏至今也是他的最爱。为了节省开支,他还在废弃的大字报的反面练字。这些功课使他的书法水平长进很快。在他的书法道路上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去一百多里外的周原博物馆参观学习,浏览之余竟然发现了一副梦寐以求的西周晚期名拓散氏盘,为了换取这件几近绝迹的稀世之宝,他毫无犹豫,拿出了身上仅有的6元钱和五斤半粮票作为交换。但是兴奋之余的他在返回的路上却把蹬断了自行车链条,夜幕降临,饥寒交迫,无法回家的窦德盛只好央求附近农村的老大爷留自己在饲养室住了一宿。在艺术追求的道路上,这样的事情远不止这一件。正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刻苦的钻研,窦德盛的篆书水平不断提高,他对大篆书法艺术的领悟和掌握也渐入佳境。
书画同源 偏爱篆书
窦德盛1982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师从张锡生、何海霞、张邯、马蓝鼎等书画界前辈,他的书和画都具有相当的功底和水平。但是就书画来说,他更偏爱篆书。咸阳是篆书之国周、秦的发祥地和兴盛地,窦德盛先生对篆书的挚爱与追求,正是他生命中隐藏的传统文化基因的调动和感应。大篆是秦代以前古文字的总称,从文字上讲,它是汉字的源头。从书法史上看,它是诸种书体的母体。从书法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讲,篆书,尤其是大篆,比其它书体更能体现出高古、雄浑、沉静之美。长期以来,窦德盛对篆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不断心有所得,不断向新的高度登攀。他挚爱大篆艺术,为此不辞辛劳,长期以来白天拜师请教,夜晚研读名着,甚至曾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因临摹而冻坏了手指。在名家的指点下,他坚定了在书画艺术生涯中以篆书为主攻目标。在西安美院的求学岁月里他更是如鱼得水,篆书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几十年来,无论生活和工作环境如何变化,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坎坷,他始终坚持在自己认定的篆书领域里驰骋,坚持对每一个汉字的产生追根溯源,仔细揣摩每个字的演变过程。他认为,继承和发展这种古老的书体,不能机械临摹,也不能刻意为之,而要在书写过程中随意地显现自己的个性。要提高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是要不断加深自己的学养,不仅需要常读经史子集,遍临各种法帖,吸取百家之长,还要修炼个人品性。窦德盛说:“人一生能做自己深爱的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机遇,只有执着和持久才能走向成功”。如今,他对篆书的研习已经长达半个世纪,他的篆书作品已经成为我国书坛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笔画园劲秀美,飘逸灵动,牵丝引带,笔笔呼应,气脉连贯。字体大小穿插避让,斜正疏密渗透,浑然一体,动感十足;谋篇布局,疏朗匀称,一任自然。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他情感的投入,体现着他生命的激情以及对和谐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尺宣的巧秀雅韵,如花临壁;丈宣的厚重质朴,古拙苍劲;巨幅的沉雄大气,扑面而来,使读者在作品中见学养,从书法中悟精神,充分享受艺术的芬芳和挺拔。多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获奖,被许多国内外知名人士视为国宝,很多作品被荣宝斋、国家博物馆、中央档案馆、等国家权威机构和部门展出和收藏。
让篆书代表中国文化符号走向世界
自人类肇始以来,在各个民族和国度萌生和发展的文化,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着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高尚的文化总是在交流中被人类共同吸取和珍藏。我国的书法艺术为世界独有,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享有特殊的地位,让篆书代表中国文化符号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一直是窦德盛先生的愿望。
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全世界关注中国的盛事,窦德盛先生积极投身其中,并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10月,北京奥组委向窦德盛先生颁发了“特殊贡献奖”和“北京奥组委收藏证书”。在筹备举办北京奥运会的岁月里,他受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委托,用大篆笔意书写了奥运会35个运动标示,创作了一幅丈二匹的“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并用石鼓文笔意创作了一幅八尺对开楹联作品“美丽中国健康发展,和谐世界互助共荣”,以及一幅与该楹联书法尺幅相匹配的北京奥运徽标中堂作品,均被北京奥组委收藏。受北京奥组委委托,他书写的20幅唐诗大篆精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前来考察奥运会的外国首脑和贵宾。
为了加强对大篆书法这一传统文化的研究,数年前由他担纲成立了陕西华夏大篆文化研究院,北京奥运会之后,他在北京奥运村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为了参加中外文化交流,他受聘于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促进会,担任首席艺术顾问和副会长。近十年来,自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西安世园会,从瑞士的联合国总部到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从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到法国巴黎的市政议会大厅,从新加坡到台湾都留下了窦德盛先生传播中华大篆文化的足迹。如今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部门和组织单位,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法国、瑞士、德国、意大利以及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收藏有窦德盛的作品,其数量已经达近1000幅。其作品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国家首脑、当地政要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对中华古老文化的由衷赞叹。
愿将笔墨伴终生
数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对窦德盛在大篆书法艺术上取得的骄人业绩都做过专题报道,这使他成了我国书法文化界的知名人士。他曾多次应邀在荣宝斋等地举办大篆书法艺术展,推动大篆文化建设发展。面对无数奖励和赞扬,窦德盛始终保持着陕西人惯有的低调和质朴,西装皮鞋他不穿,却偏偏钟情一身唐装,话语中也带着浓浓的乡音。他始终坚守自己的艺术操守,目光始终凝聚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目标上。他坚持处事高调、为人低调的原则,卓尔不群,淡泊名利。当我们走进他在国奥村的工作室,既没有看到豪华的装修,也没有看到过分的装饰,敞亮的大客厅里只有满满的书法作品,墙角的小柜子上高高的摞着一排奖状和奖杯,空气中飘溢的墨香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如今与共和国同龄的他已经过了耳顺之年,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自己对祖国大篆书法艺术的探索和追求,每天都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室里精心创作。因为工作繁忙,邀请很多,他不得不奔波在西安和北京两地,如今他也成了时髦的“双城人”。最近,北京大学又向他发出邀请,聘请他担任新筹建的北大国学院教授,这将是他的又一个新使命。
作为我国大篆书法艺术的传承者和优秀书法家之一,窦德盛已经把他的人生与书法紧紧地结合了在一起。回顾自己的人生道路,窦德盛无怨无悔。他说:“书法艺术是我一生不变的追求,它与我的人生事业并驾齐驱,我心甘情愿为此付出,为此拼搏,并且乐在其中。我愿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书写我的书法道路”。他还曾吟诗自勉,“懒向世间学乖巧,愿将笔墨伴终生”,这是他成功的内因,也是他人生的方向。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能不断向新的高度冲锋,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副会长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490])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