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平和的方式介入芜湖古城艺术计划
2014-11-04 17:23:58 陈博
【头条】“疯狂艺术”改造城市报告之二:艺术家的城市变身术
清朝末年的芜湖古城
导言:与北京遥相呼应,在中国的南部沿海——深圳,也存在着许多致力于改造古城旧镇,试图将文化艺术纳入都市生活与规划的一批建筑师、设计师以及艺术家群体。或许相比有着三千余年建城史、八百五十余年建都史的北京,仅仅设立特区33周年的深圳实在太过年轻,但恰恰在这片充满朝气的开放都市里,有一位当代艺术家,他用三十余年的时间去关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城旧村,在艺术干预社会的道路上,走出了不同于旁人的平和介入模式,影响以致造就了世界级版画中心——深圳的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的西递村,成为少数成功达成了艺术改变现实的艺术家范例之一。如今,这位艺术家在退休之余,再次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家乡芜湖古城,在那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个人艺术秀”——“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他就是深圳大学的教授应天齐。从他那里,我们或许可以一瞥当代艺术家是如何看待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的历史遗存的,是如何认识存在于城市改造周围的种种限制的,以及如何与之“切磋”进而实现自己的城市变身梦的?
待改造的芜湖古城一角
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
平和的介入模式
“我从做《西递村》版画开始,正因为我平和的介入,我保护了西递村,西递村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至今我和西递村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应天齐说,“但是我还是会不停地跟他们提出各种建议、各种看法。如果我在一开始就用一种非常激烈的方式去对抗它,可能我做一次就再没有办法去影响他了。”
作为在芜湖出生的艺术家应天齐,从2001年即参与到家乡古城的保护改造之中,2007年被政府聘为芜湖市政府古城改造的策划、顾问。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应天齐也有过不平静的时候,当他为威尼斯双年展准备作品《西递节孝祠》时,跑到芜湖古城捡砖。那时他上任芜湖古城顾问已有一段时间,但由于尚不确认一定能够参加,所以应天齐并未向当地政府说明情况。当他发觉自己可以肆无忌惮的去搜罗古城的古砖时,一种义愤感让他当街破口大骂,骂他们对古城保护不力。尽管过去很久时间了,应天齐在讲到这里时,依旧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声音微略哽咽。
应天齐用芜湖古城旧砖创作的《西递节孝祠》
等应天齐从威尼斯双年展回国,由于芜湖古城顾问续聘一事再次来到这里,并向古城的保护人员交流起自己捡砖而无人阻拦的事情时,他才知道古城里是设有暗哨的,古城里的一砖一瓦也都不让动,应天齐的一举一动都在看护者的眼中,他们只是觉得作为古城保护者的应天齐不会做出破坏古城的举动,才任由他捡砖。应天齐回忆道:“我在古城一开始做顾问的时候就给他们建议,提出要把古砖保护起来以备将来之用。我虽然不懂建筑,但是作为一位画家来讲,肯定会敏感到一块做旧的新砖和一块老砖是不一样的。而他们真的收集了不少,还告诉我说有很多砖收集不了,资金是个大问题,而且工人不愿意做,因为要一块一块地找。我就想到了孔明的‘草船借箭’,发动市民进来捡砖,一个人捡十块砖,十个人就是一百块,一百个人那还得了。我问他们大概要花多少钱,他们说要花2000万。我说你给我100万,我来把这些砖捡出来”,这一事件由此成了“遗存﹒再生:芜湖古城艺术计划”的诱因。
家乡人的信任与不阻拦鼓舞、感动、坚定着应天齐的保护决心。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个行为艺术?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行为艺术。应天齐怀抱着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去影响而非对抗政权,才让他赢得了足以继续施加影响的话语权。应天齐说:“我觉得我在当代艺术里通过这几十年的实践,不仅实践了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在和体制合作,我的西递村在和体制合作,观澜也是和体制合作的结果。我和体制合作,并没有失去我当代艺术的身份。”在合作的同时,适时、适量的提出批评,而他们也接受了批评,王林由此定义应天齐为“匍匐前进的前卫”,易英给定义他是“温和的前卫”,而他那件带去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被人们视为保护西递村成功结果的《西递节孝祠》作品,并不见得就是对这份功劳的颂扬与表彰,它超出了对所有在城市化进程中遭受无情拆迁的古城旧地的祭奠,隐含了在应天齐保护行为背后的那份游子对故土的眷恋以及善意的批评。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