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亚洲艺术周创办的初衷
2014-11-07 15:35:44 王歌
伦敦亚洲艺术周报告之一:伦敦亚洲艺术周,从古董商到拍卖的权利转移
伦敦苏富比拍卖现场
伦敦邦瀚斯
导言:从10月30日起至11月8日止,伦敦亚洲艺术周(Asian Art in London)在2014年已经进入第17个年头。经过主办单位多年来的精心营运,这项活动已经成为全球爱好亚洲艺术者的年度盛事,不仅吸引世界各地买家和专业人士前来参观,更成为欧美及亚洲艺术展会联办的经典模式。根据主办者统计,今年参与的业者共计超过50家的跨国艺廊和古董商携带精品共襄盛举,另外还包括世界著名拍卖行与当地老牌的拍卖行联袂举槌。展会期间,各类亚洲亚洲名品佳作多元化呈现,为参加者提供了一场丰富的艺术盛宴。
伦敦——亚洲艺术周首创城市
十月初,英伦大地气温下降,平均温度在 8℃ ~ 14℃。刚刚抵达希思罗机场便能感到寒意阵阵,随即在单装里面添加毛线衣。还好,下榻地和展览场所暖气很足,让人感到暖意融融。也许,此时此地的一场春意盎然的亚洲艺术盛会一扫深秋的料峭,记者看到所有来这里的人都怀揣希望和面露喜色。
说到亚洲艺术周,人们很容易想到的城市首先是纽约。让人记忆犹新的是2014年3月,纽约亚洲艺术周举办期间,湖南收藏家群体以重金从纽约佳士得洽购国宝级青铜重器皿方罍,并将其捐赠于湖南博物馆。这一重大事件也让更多的人们把注意力投向了大洋彼岸纽约的艺术盛会。的确,这个城市所举办的亚洲艺术周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不断增大,参与的人数也在2014年春天达到峰值。殊不知,比起仅有六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伦敦亚洲艺术周今年已经迎来了第十七个年头。伦敦才是亚洲艺术周模式的发源地。
施福(Colin Sheaf):系邦瀚斯全球亚洲艺术总裁,也是伦敦亚洲艺术周的创办人之一。他愉快地回忆起亚洲艺术周创立的初衷,完全来自于对中国买家的期盼。不过当时他效力于佳士得,任佳士得中国艺术品部门主管。“那个时候(1998年)几家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菲利普斯的专家,加上几位资深的古董商如埃斯肯拉奇等等大约7、8个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量着怎样才能让中国客人(之前主要来这里的客人是香港和新加坡人)能够来伦敦参与第二波的拍卖。邦瀚斯那会还没有现在的影响力,所以并没有参与其中讨论。”令施福难以置信的是,自亚洲艺术周创立之日起,这项亚洲艺术聚会和拍卖日程表直到今天居然没有多大改变——五月迎来春拍,秋拍安排在11-12月间——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但是我们发现香港、新加坡的客人很愿意在五月份过来,但到了11月几乎就不愿意来了。原因是他们受不了伦敦寒冷的气候。其实这里11月份的气候对于中国北方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那个时候,大陆的客人很少来,主要客户来自香港和新加坡,加上当时艺术周各方面条件不如今天那么完善。于是我们就想办法,怎样能够吸引他们一年里能来伦敦两次?于是便决定由我自己、埃斯肯拉奇以及已经去世了的朱汤生等出面,联合所有的力量,去说服伦敦地区所有的拍卖行和做中国艺术品业务的古董商,让所有相关的艺术机构和人员在同一时间举办活动。当然,博物馆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果不其然,我们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响应,于是伦敦亚洲艺术周这一年两次的模式便永久地保留了下来。后来我们还专门成立了一家艺术公司——ASIA ART IN LONDON(伦敦亚洲艺术),来专门策划和筹备每年的亚洲艺术周。”施福说。
开幕晚宴
大英博物馆 大明50年展览
创始至今,伦敦亚洲艺术周已然成为国际关注的重要艺术活动。这项艺术盛世每年的五月及十一月在伦敦举行,不仅呈现中国艺术,同时也展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为代表的其他亚洲艺术。而在美国纽约的三月及九月也同样举办规模空前的亚洲艺术盛会。在伦敦的示范作用下,今天的亚洲艺术周已经成为国际艺术市场年度亮点。亚洲艺术周扎根于国际艺术市场及金融中心的伦敦和纽约,以中国古董艺术品为主体,涵盖日本等亚洲国家重要艺术品,汇聚了各大拍卖行、艺术商人、画廊等专业机构,共同隆重推出为期一周的艺术盛会。这项大而全的亚洲艺术盛会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以及东南亚的机构和藏家,也令欧美国家的亚洲艺术爱好者难以忍受寂寞。所以每每盛会谢幕总会取得不俗的业绩。因今年佳士得拍卖缺席伦敦亚洲艺术周,使得人们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蘇富比。在伦敦时间11月5日晚间,蘇富比在此艺术周期间的拍卖完美落幕,共斩获891.2万英镑,折合约九千万人民币,超过了预先估值。之后邦瀚斯拍卖将连轴拉开,可以乐观预计仍有精彩好戏在后头。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