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伦敦拍卖——“以不变应万变”

2014-11-10 14:27:43 王歌

伦敦亚洲艺术周报告之三:伦敦亚洲艺术周战报

  

伦敦苏富比拍卖现场

      正因中国艺术精品已现捉襟见肘的窘境,让本届艺术周的中国艺术平淡无奇。相对应的是,日本艺术在本届伦敦亚洲艺术周上亮点频现。也许是征兆,在采访艺术周主办方时,他们就曾指出,日本画廊、古董商,参与度较高。如,东京Sagemonoya 画廊即是今年新加入的,并且尚有不少日本画廊或经营日本艺术品的机构正在沟通中,他们准备参与下一届的伦敦亚洲艺术周。另一方面,专营日本艺术古董商马尔科姆告知记者,近两年来,在日本艺术有所回升的同时,日本的买家活跃度明显上升。很多亚洲艺术的经营者都有此感触,日本买家在其他艺术品类交易场合出现的频率也在上升,如中国古董、西方经典艺术,并且实实在在地在购买。再者,邦瀚斯在亚洲艺术周期间不仅仅推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同期举行的也有日本艺术品的拍卖。用邦瀚斯全球亚洲艺术总裁施福的话说:“这在亚洲艺术周的历史上是从未发生过的,最高价作品居然为日本艺术品。” 日本艺术家Shibata Zeshin的漆画作品以84.25万英镑成交,合人民币约842.5万元。邦瀚斯的三场日本艺术拍卖,总成交高达约3500万人民币,使得邦瀚斯在本次亚洲艺术周总成交额达到1.12亿人民币,创历史最高。众所周知,上世纪90年代由于日本经济的泡沫,日本艺术市场随即从高峰跌入低谷,而今日的回暖让很多人都为之雀跃。

  伦敦拍卖——“以不变应万变”

  伦敦既是世界拍卖业的发祥地: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均诞生于此;它也是全球最古老的艺术交易中心,较纽约和香港更为久远。伦敦开拍中国艺术品,大概开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Bradlow(苏富比伦敦中国艺术品部)主管说:“从我们的图录来看,20年代以前已经在拍中国艺术品,但多是掺杂在瓷器、或者工艺品专场中,并没有单独将中国艺术品单列成为专场或者是部门。”佳士得资深专家苏玫瑰说:“佳士得的第一场拍卖里,就有中国艺术品。真正定期做中国艺术品拍卖大约在上世纪初。”

  从中国艺术品拍卖业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破土而出之时,人们早已习惯于看到五星级酒店的富丽堂皇和香港会展中心那样颇大的排场,总以为那些高不可攀的记录就应该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事实上,在伦敦苏富比也好、邦瀚斯也好,他们的拍卖多是在自己办公楼里劈出一间,如果能涌进去100个人恐怕就会挤爆了。曾就这里拍卖场地相对狭小的问题咨询和求教,里昂&腾博的拍卖主管Lee告诉记者,因为伦敦拍卖发源得早,一般观点认为,这本就是少数人参与的事,并不需要多宽敞的地方。记者了解到,这种古老的拍卖形式及传统(包括不大的拍卖场地)在英伦已经几百年没有变化过!

  

伦敦苏富比(邦德街)

 

伦敦佳士得(SK)

     如果你逛伦敦街头会发现,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都不止有一个办公的地儿,会有2到3个。与国内一些拍行会做四季拍和小拍一样,邦瀚斯和佳士得除了这两场大拍,本年还有组织两场小拍。但是他们的小拍仅是在自己的一间办公室里低调地举行,并且这里的大小拍界定完全是根据金额来区分的。苏富比则在5月和11月只做一年两场拍卖。

  不仅仅是运营模式没有变化,记者在国内、香港调查,观察到业内普遍关注艺术市场发展到今天而引发的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多的趋势使拍行更加迫不及待地开拓艺术品新的领域。然而在伦敦一些古董商长久地主打中国玉器、外销瓷或高古艺术品,完全没有要根据市场风向而条子自己运营品类的意愿。采访伦敦苏富比拍卖主管时,他也认为,或许正是因为伦敦地区的艺术交易已经存在了几百年,面对市场的审美更趋向以不变应万变:“审美永远在变,就好象时尚在变一样。对于苏富比,我们接受几乎所有类型的艺术品。” Bradlow说。“这两年,民国瓷器比较流行,宋代瓷器又好像重新被大众接受,我们也会相应的推出这样的拍品,但审美永远在不断变化中,并不是我们做拍卖所考虑的重点。”佳士得中国艺术品部主管表示。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