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圈为何那么关心市场价格?
2014-11-11 15:53:25 未知
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 1915年
马列维奇 《动态之上主义》
王远
据国内广泛报道,苏富比拍卖行将于11月11日在纽约拍卖一幅画面几乎全是白色的画作,估价从1500万至2000万美元(约9千万至1.2亿元人民币)。引起了业内外的哗然与热议。
被称为极简主义艺术家的罗伯特·雷曼,其作品曾经在西方美术图录上见到过,也在国外的展览上看见过类似的作品。但是,印象不是很深,感觉也很平淡。之所以印象不深,感觉平淡,是因为此类作品太多,艺术语言没有突破,而且比他影响大且先于他的此类风格的大师就有马列维奇、罗斯科等艺术家。从极简主义而言,最早可追溯到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校,该学校培养了不少极简主义艺术家。沙俄尼古拉二世末,俄国艺术家马列维奇(1878—1935)就于1913年开始了《白上白》、《白上黑》的空白艺术创作,马列维奇的作品证明了最早的极简主义作品的诞生。虽然,有称马列维奇为至上主义鼻祖,但从作品而言,极简的概念无以复加并影响了德国包豪斯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及后来的极简主义发展。此外,俄裔美籍画家马克·罗斯科(1913—1970)于1950年代就开始创作极简主义绘画,影响更为广泛,虽然有记载把罗斯科归类为抽象表现主义,但从罗斯科个人表述以及观察其作品,其简约之风也可归为极简主义先驱之列。不管从时间上和作品的创作手法上以及思想观念上,仅这两位就比雷曼的艺术更具代表性。
罗伯特·雷曼Robert Ryman(生于1930年,在田纳西州的纳什维尔)年轻时在田纳西理工学院学习。1950-1952在纳什维尔美国陆军服役,之后搬到纽约玩爵士乐。1953年,他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做门卫工作七年。不久之后,他决定将绘画作为职业生涯。雷曼的作品主要用白漆在画布上或在其他材料的介质上用偶发的简单重复的笔触涂抹,并借助利用光与影的微妙变化影响作品视觉。据拥有雷曼作品的佩斯画廊主页介绍,雷曼的作品并不抽象也不完全是单色的,他主张绘画是矛盾的“现实主义”根据艺术家自己的语汇去创新。这些简单的介绍并不能说明雷曼艺术的价值,也毫无进一步的意义。从雷曼的绘画手法与意图以及在美术史的作用而言,没有看到更多历史意义上的不可能性。在美术史的长河中,雷曼的作品显然属于没有什么特色且很平庸。
为何一个在美术史上并不具有代表性的所谓极简主义艺术家雷曼的作品可以估价为1.2亿元人民币?只有一种可能,拍卖市场与艺术机构的合作,助推雷曼作品的市场价格,甚至不排除把这一喜讯故意作为传递给那遥远东方的又一个“礼物”。我一直感到很奇怪,为何欧美的艺术品拍卖,甚至是拍卖之前的估价,即会引起国内人士的迅速反应,以至于广泛的集体强烈兴奋。为何他人的家事总会引起那么多无关之人的共鸣?我想,原因可能是艺术价值判断的迷失,产生对艺术价格的过分敏感,使得国人尤其关注别人的举手落锤,以期来帮助决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吧。这似乎沦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奋斗目标。
世界上每天要拍卖许多东西,不值钱的就在地摊上拍卖,缺钱了就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送典当行换钱,公司倒闭了财产由法院判决拍卖抵押欠债……拍卖其实是一种被迫行为,也是与更多人毫无关系的事情。拍卖在过去对于卖方实为是一种无奈之举,因此,拍卖之物通常都比市场价低。如今,拍卖发展成为引领市场的风向标—很奇怪!有人喜欢把艺术与拍卖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艺术市场的拍卖价格来决定艺术的价值取向。如果是这样的话,伟大的比尔·盖茨若脸皮厚的话去画画,去办画展,去拍卖自己的画作,他的画肯定是世界名画啦!因为,他完全可以雇人用最高的价格拍回自己的大作,然后,成为举世瞩目的艺术大师。可惜,比尔·盖茨没有去画画,甚至也没去学写书法……这到令我很惋惜!
没有了艺术的学术价值,只要是权贵、明星、大碗们都可以玩艺术,甚至是在艺术殿堂开画展,出画册,拍卖场拍出高价……这种例子在中国屡见不鲜。
诚信缺失的年代,艺术拍卖的价格与价值没有必然联系。简单的道理,有人就愿意愚昧地接受市场决定艺术价值的论调,甘当市场的奴隶,并且乐在其中。
(责任编辑:丁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