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牛玉河:手工艺式的专注,抒写传统与当下的浪漫

2014-11-13 16:16:55 邢千里

一、手工艺的家族记忆
     牛玉河,笔名西子,1982年生于山东泰安,2001年毕业于山东省艺术学校,现居北京,部分作品被相关艺术机构和收藏家收藏。牛玉河对于某些符号如砖头、建筑、废墟等等,以及画面精致感的追求很大程度上来自家族的手工艺记忆。他的祖上是做手工艺的,在农村做编织的手艺活,爷爷是自学成才的中医,二叔最早是木工,后来做根雕、盆艺之类的东西。身为泥瓦匠兼石匠的牛玉河的父亲身上好象没有艺术方面的东西,但是后来画家意识到不是这样,父亲所从事的泥瓦匠其实也是手工活,是比较传统的泥瓦匠。那种对于事物特别是建筑的感情以及一丝不苟的专注,显然在无形中影响着牛玉河日后的艺术选择。
     牛玉河毕业后从事过许多工作,从美工、平面设计、公司打杂,到酒店服务生、实习生,甚至干过好几个月没有工资只管饭那种工作。但无论是哪种工作,画家发现都无法很好地兼顾自己的艺术追求,甚至有一种逐渐被世俗的压力和规律性生活逐渐同化的危险。最后,牛玉河毅然从当时别人看来很不错的单位辞职,做起了前途未卜的职业画家。
 
二、精致与优雅背后的忧伤 个性与当代之下的传统
     牛玉河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是一种清澈的精致感,以及在这种精致感背后所透露出的一股淡淡的忧伤。不论是风景、动物肖像,还是超现实意味浓厚的《三明治》、《望之可居》、《彼岸》,以及传统题材的花鸟走兽如《观猴图》等等,无不让人感到作品背后一种近乎宗教般的内敛与静观。
     毕业后在社会的历练,包括对内蒙古、贺兰山、五台山等地的体验生活,让牛玉河对于人生和艺术的思考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反映到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早期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现实生活的纷杂与压力上,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画面略显压抑和雕琢。随着思考与创作的深入,特别是当画家更多地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当下的艺术与人性时,作品便逐渐走向一种更为洞彻与大观的境界,从小执着走向大关怀,从物象的堆积走向更纯粹的精神塑造。
     
《戏虫图》  35x35cm   布面油画   2013年
     作品《戏虫图》不论是题材、构图还是色调,都给人以宋元小品花鸟的感觉。但仔细一看却迥然而异。高度的写实技巧、荒诞的画面语言,无疑都是画家对传统绘画的毫不掩饰的颠覆。光滑而坚硬的石头,虫子后腿上系着的一根长长的白线,以及画面外控制着这根线的无形的“他者”,都让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压抑气氛。传统的文人意趣不见了,笔墨游戏退场了,剩下的只有画家对于传统的当下性生产的深深忧虑和对隐性权利的如影随形的不安情绪。
《指间之境No.3》  38x13cm   水彩   2013年
     《指间之境No.3》中的红色几何形,包括有些“妖艳”的凉亭,是这幅看上去传统山水题材作品的“入侵者”。它们“道貌岸然”而又“不由分说”地占据了本来是茅屋和竹亭的位置,从视觉和心理上压迫者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它们无疑是画家心中对于自我和当下社会中某种强力的抽象化视觉符号,如庸俗文化霸权。
三、精致、内敛与民族化
     在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家仍然醉心于所谓的观念艺术,从题材的拼凑、无病呻吟到画面语言的“实验主义”以博得市场眼球的时候,牛玉河的作品以其不事张扬的宁静、单纯与精致,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艺术在喧嚣盲目之中的一个积极的方向。他以独特的手工艺式的专注,思考着自己人生和艺术的同时,也在为探寻一条当代中国艺术新的可能性。虽然目前市场对牛玉河作品的关注还不够,但其作品精致、内敛和民族化特质的坚持,一定会逐渐走强一级和二级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卓有眼光的收藏家注意的重点。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