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海派传承与高冠华的艺术成就
2014-11-17 09:10:23 朱悦嘉
何谓“海派”
“海派”全名叫“海上画派”。是指清末民初在上海一带居住的画家群体,他们是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陈师曾等画家。以后,可称为“后海派”的是齐白石和潘天寿,接下来由潘天寿的入室三十年弟子高冠华一脉传承下来。这些画家都是开宗立派、不断创新的大师级画家。“海派”画家们之所以可称之为“大师级”,是由于他们对中国画传统的继承、变革、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高冠华作品
“海派”画家的宗旨
“海派”画家具有开宗立派的极强创新精神。强调“绝不做古法的抱残守缺者”,“不守绳墨”、“另辟蹊径”,风格多样、技法多变。在绘画技法和风格上的长足变通,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画坛上的新格局。
“抱团取暖”修养全面
“海派”画家喜欢相互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并且是多才多艺的诗、书、画、印综合发展,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在吸收消化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的同时还自主借鉴西方的绘画法则,诸如素描、色彩等。任伯年曾在上海土山湾教堂学习西方素描,结合陈洪绶双勾添彩技法,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潘天寿、高冠华也借鉴学习西方的色彩技法,形成花鸟派崭新的绘画风格,这对于当时画界的保守陈旧、仿古风气是一个极大的冲击。
高冠华作品
大器晚成 衰年变法
大器晚成,衰年变法是“海派”画家又一显著特点。“海派”画家对艺术十分执着,穷其毕生精力成于绘画事业。吴缶庐尝与友人曰:“小技拾人者则易,创造者则难。欲自立成家,至少辛苦半世。”吴昌硕自谓“三十学诗、五十学画”以及齐白石的六十岁后转变风格。都是画界大器晚成的美谈。
作为潘天寿的入室三十年的弟子高冠华先生,不仅在“北艺”的十年教学中贯彻海派的创新精神,而且,用一生的精力身体力行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1.在美术教学上他提出的“构图十要”是美术教学上的重要文献。在作画方法上他提出“十六字诀”更是他的独特作画风格解析的钥匙。
2.在写意花鸟画上他首创激情快速做画的动态语境画法。此法刚好区别于潘天寿的静态语境。在他的画作面前你会听到鸟语、感到枝摇花开的微颤、初雪的轻轻飘降和光幻的移转。总之画中的一切都充满生气。就像他本人的性格开放不羁。
高冠华作品
3.骨感用笔。在勾画的折笔点上为强调力度采用了书法上用笔的顿折方法。这是以书入画的新创。
4.借用西方的润色的方法,在写意花鸟画法上用以烘托空间和气氛,并渲染色调,造成感人的独特魅力。
5.打破构图常理,大胆使用充满画面的左右对称中心构图法。
6.首创画树枝线条的搭配方法;即十字交叉、垂直转折、米字交叉的最具有形式感的崭新技法。
7.以情入画。在许多横塘雪纷纷的画作里眷恋相依的小鸟需要温暖的意境,正准确表达了他当时的困惑及需要被人关爱的心境。
(责任编辑:杨凤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