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康:精心耕耘咫尺间的天地 书法市场的大鳄
2014-11-17 09:13:28 古力
目前价格:★★★★☆
市场潜力:★★★★☆
装 饰 性:★★★☆☆
收藏热度:★★★☆☆
文化价值:★★★★☆
一、艺术家简介
1968年,陈忠康生于永嘉,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曾工作于温州市博物馆,2005年始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师从邱振中教授。他的书法取法二王,用笔精熟,法度森严,是典型的学院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今书坛为数不多的实力派青年书家之一,曾多次获得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和比赛的最高奖项。
《行书》136x34cm 纸本
陈忠康年方“不惑”,但在书界的声名却已老叟皆知,这缘于他以一手风神洒落的二王书风频频在国展上摘金夺银,使得人们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
可以说陈忠康是传统贴学的忠实继承者,他的作品,用笔理性,气息舒缓,每幅作品中我们仿佛都能看到历代书法大家的影子,如“二王”、颜真卿、苏轼、米芾、黄庭坚、何绍基等,对传统极强的消化吸收能力,乃当今中青年书家中所少见,更是当今中青年书法爱好者中为数不多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以陈忠康这般年级即取得如此令人叹羡之成绩,即使是那些书坛宿将也会为之动容。陈忠康是很有主见的书家,从不随人作计,亦步亦趋。作为当代传统帖学的忠实传承者,他在广大青年书法爱好者当中曾一度形成了“陈忠康书风”。
二、艺术作品赏析
他的作品,气息古意盎然,节奏舒缓,用笔富于理性,从其众多作品中我们仿佛都能窥见历代帖派书法大家的迹象,如二王、颜鲁公、苏黄米、何绍基等,他对传统的这种不同一般的消化吸收能力,实为时下青年书人中所鲜见。从继承优秀传统的角度而言,陈忠康的学书方式无疑为更多的爱好者树立了借鉴取法的榜样,给那些心浮气躁而急功近利者以某种警示和提醒。
陈忠康书法 34x34cm 纸本
但优点有时恰恰会成为一个人的弱点,或者说是不足。由于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太过于注重传统气息的深度表达,故而在个人情性的体现上则显得不够明显。他还没有写出那种“功性合一”的个人面目强烈的激动人心之作。或许陈忠康本人并不想过早地给自己确立书风面貌,而是想让自己在传统的汁液里浸泡得再久再纯粹一些。而事实上,刻意求变,往往越变越糟,有时甚至会陷入“创变”的误区中不堪回首。自然求变,或许走的路要更多更长一些,但对于一个真正的既对传统有足够的认识把握能力,又对创新具有自主的分析识别本领的书家来说,却无疑是一条更为康庄之路。
陈忠康自己认为,临摹的最大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入古深浅就看这了。因此这么的话形的逼真很重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逼真的笔触摸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就是不能入古。至于如何纯化学书动机,如何保持平静心态,则更是考验当代展厅文化背景下书法人综合素养的一把标尺,但陈忠康显然有自己智慧而准确的把握,否则的话,他就不可能在易于完成的二王风格里逗留这么久。
三、书法市场中的大鳄级艺术家
因为网络,陈忠康这些年几乎成了中国写小品最多、价格、市场最稳定的大鳄了。
艺术家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一心”学古,很少受时风影响,这种不与时俗合流的作派需要多大的思想定力?我想热衷于“创新”时髦的人自有体会。陈忠康作品所透视出的强烈的古典气息和他的作品的频频获奖与人们对他的广泛认同充分说明,尽管当今书法,入古不易,创新更难,但并不意味着其中没有成功的可能。盲目追风固不可取,因循守旧更无出路。我虽不敢断言陈忠康已成就非凡,但他在不断打动自己的同时也在打动别人,他尽管还行走在半道上,然而他的身后已留下一串坚实的脚印。
陈忠康书法作品 34x34cm 纸本
比如这件书法作品,第一行是标题,标题后面是小字行书。正文分成两部分,落款颇有匠心,将“西江月”这三个字几乎可以安排在最显眼位置,落款与名字并列在一起。这件小品也颇有代表性,用了五枚印章,足见陈忠康对小品的重视程度。据说,原来他就是写着玩,现在可见他已经把小品当做了自己的一个品牌来了。相信随着陈忠康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的不断上涨,他的作品前途亦将越来越敞亮。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