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逛画廊第37期】马瑞青:细分艺术品价值 做艺术品市场的基础工作

2014-11-18 20:20:00 裴刚

马瑞青

  2009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经过前半年的积极调整之后,又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该年中国艺术品总成交额突破了1200亿元的规模。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延续了2009年的好形势,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形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1694亿元,比2009年增长41%。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规模继续呈现快速增长,市场交易总额达到2108亿元,占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达30%,年增长率为24%,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艺术品市场。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发展降速,市场交易总额为1784亿元,同比2011年下滑15%。从2012年初的艺术品市场进入拐点调整,到2013年末出现回暖迹象,处处透露出市场求新求变化的态度。201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艺博会”)总策划马瑞青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公众消费时代。因此“201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艺博会)”突出了“交易”和“消费”的概念,通过交易和消费来促进艺术产业的发展。

  画廊在拍卖与微拍的双重冲击下

  学油画出身的马瑞青,负责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对外艺术展事的策划工作中,看到画廊的运营在一级市场拍卖和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双重冲击下的影响。“从我个人的经验看画廊,它应该是一级市场里最常态的艺术品消费平台,因为画廊都是由专业的艺术经营者,甚至包括艺术评论家也在经营。他们选择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从艺术品的品质,还有对将来艺术家的发展这都是非常好,非常专业的。但是,画廊的困难在于消费群体和艺术家的信誉问题。消费者会跨过画廊直接和艺术家交流,千方百计拿到艺术家的联系方式私下交易。画廊有房租、人工成本、税收、展览、宣传推广等成本的压力,也销售价格比较低的艺术品。但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背景下,移动端的各种微信、微店销售,比画廊的价格更低。打个比方,在画廊卖两万的,微拍几千就能拿到,形成画廊所面临的新威胁。”

  马瑞青从他的经验角度讲:“在‘艺博会’的平台上建立的拍卖,在一个小时内拍卖了四件经过挑选的原创作品,每件作品都在8千至9千元。有一个宋庄微拍群,最多的时候有150多人参与,又都有各自的朋友圈,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拍。”

  针对移动互联开发的应用产品越来越方便与买家和卖家,据微店网CEO莫钧松介绍:“微店是独立平台,但能打通微信入口。微店网的核心模式是云销售:供应商把产品发布到云端,由无数开微店的普通网民负责推广销售。消费者在某个微店购买了商品,由背后的供应商统一发货和售后,微店主获得了推广佣金,实现双赢效果。”

 

  做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基础工作

  马瑞青在谈到艺术品市场的现状问题时,认为现在的艺术市场虚火过大,除了规模巨大的传统绘画的礼品市场,就是拍卖行一件件高价拍卖的噱头,做一级市场的画廊有过一段好时间,但是现在慢慢被边缘化,自身赢利模式也成了问题,现在的艺术市场很大程度是艺术品投资、收藏的市场,大多数东西都在循环中,而非真正艺术品消费的终端市场。而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就是要做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基础工作。

  如何让公众了解艺术品,让拍卖掀起的价格巨浪不成为艺术品与普通受众群体间的隔阂?马瑞青说:“‘201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艺博会)’是通州区政府发起并出资,和文化部及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的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由我们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北京文创国际公司承办。行业内有该行业内的角度,政府有政府的角度,政府的角度是发展经济,他要发展这个区域的经济,艺术产业恰好是它的一个内容,那么两者结合就产生了这么一个推进艺术品消费的基础平台。

  从我个人来说,就是一个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问题。我本科学油画到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始终关注艺术和公众的问题,艺术接受的问题,我的研究生论文《美术欣赏差异研究》就是通过艺术欣赏和艺术接受的角度研究艺术和公众的关系问题。研究生毕业选择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这个单位,做了十几年中国对外文化的传播工作。在工作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注意思考艺术与公众关系,我发现现在艺术和公众之间的墙和鸿沟非但没有弥合之势,反而有越来越明显的问题,公众不了解艺术品,也缺乏拥有艺术品的想法,而且由于前面说的艺术品拍卖高价噱头的问题,让人们觉得艺术离自己简直太远了。其实还是我们艺术业内人士的传播和推广活动没有做好,需要很多的有志之士去努力,做好传播和推广教育工作,有一次我和张子康在一起聊天我就说‘一定要有人站在艺术和公众中间’,建立美术馆是很好的方式,画廊、网站、博览会等平台去推动,去传播都是很好的方式。”

 

  站在艺术和大众中间

  马瑞青2004年从中国艺术研究院毕业来到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工作。中国对外文化集团的前身是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两家企业,同是文化部的直属事业单位。在2004年这两个单位转企改制,由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拥有全球演出业务和艺术展览业务的企业集团。“中国文化部和世界各国文化部门,每三年、五年会签订文化交流计划,交流计划里有演出、展览、各种论坛和人员交流活动,中展公司负责其中的展览项目,包括出国展览和来华展览,都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我们叫做官方展览,这种对外文化交流是公益性的。后来在工作中逐渐意识到中国艺术的推广不只是以这种公益性的交流方式,还应该有艺术品的交易。通过对国外受众对中国文化产品的消费,来达到认识和认可双方文化的目的,这就涉及到艺术市场。所以我们转企十年以来,从专门承办那些官方公益的文化交流,慢慢转向到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品产业,集合起艺术资源,我们再做对外文化交流和对外文化贸易就效果就会更好。”

  有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经验,马瑞青认为艺术品消费应该是一个关于终端市场的问题,真正的消费是进入家庭,不会在短期流通出去,才是终端。而在他看来大部分画廊流通的作品和拍卖公司拍出的作品都在继续循环流通,找更高价格的接盘人。他说:“为什么有人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但是中国能沉淀很多艺术品?个人美术馆比较多是一个原因,而真正的艺术品消费应该说是中层人群,中等家庭他们自己收藏。这个收藏不是为了卖,是为了可以放在自己家欣赏,甚至是传承几代这样的消费概念。我原来一直有一个观点:对于普通公众而言,艺术品本身太硬,太难消化,一定要打碎,打散,将一件艺术作品的艺术元素分解开才容易让公众接受。把艺术品所包含的价值释放出来,通过艺术品授权,艺术衍生品进入到公众的生活用品行列,这样艺术品就可以更方便被普通公众消费,进入更广阔的市场。”

  马瑞青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站在艺术和大众中间,起到打通两者隔阂的桥梁作用。“我一直在思考怎么让艺术和大众结合起来。‘2014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艺博会)’在政府资金支持的背景下,又有宋庄这么多的原创艺术品机构的资源,你可以注意到这个艺博会的名称里有产业和交易这两个关键词。我在规划方案里是围绕着两个中心点设计艺博会的,一个是艺术博览,一个是艺术交易。在艺术博览方面我请彭峰、王春辰、杨卫分别策划了《碰撞的世界---世界艺术博览展》、《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国家馆回顾展》、《情境2014—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等展览,因为博览是普及艺术,也是推广艺术、启动艺术市场的基础工作;另外一个中心就是艺术品交易,在上上美术馆主交易馆有全国和世界各国的原创艺术品和艺术衍生品、授权产品进行交易展示。另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易会和艺术淘宝街鼓励和引导原创艺术品和艺术产品的消费。本次艺博会不同于其他单一场馆举办的博览会,由两大主展馆、五个主题展馆和一条艺术淘宝街,加上高峰论坛、三百余家工作室开放,十几家开放美术馆、五个分会场,覆盖通州区906平方公里范围,带动全区文化艺术资源,规模宏大、影响广泛。”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