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专稿】北京诚轩2014秋拍“中国书画(一)”专场 总成交额6326万元

2014-11-19 14:36:53 未知

  11月19日下午,北京诚轩2014年秋季拍卖会“中国书画(一)”专场在北京昆仑饭店落下帷幕,本场拍卖共计262件拍品,成交率达77%,总成交额为63,260,349元。该专场在拍品设置上主要集中在传统版块,汇集了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齐白石、溥心畬、张大千以及其他二十世纪名家的作品。

  从拍卖结果来看,本场拍卖的最高价拍品为潘天寿的《石背幽禽图》,以680万元起拍,最终以落槌价1000万元拔得头筹,这幅作品是潘天寿早期指墨画的代表作,画中巨石崚嶒而起,几乎充塞天地,呈倾倒之势,石顶蹲立着三只傲兀的八哥,左下角恣意点染着蒲草,令突兀奇崛的画面平衡,于凝重中见动势,极具生意 。他的另外一幅作品《牡丹》也以140万元落槌。

  张大千作品《骤雨图》估价200万元至260万元,最终以落槌价250万元成为场内第二高价。此外,黄宾虹作品《墨山秀茂 》,最终以 200万元落槌。溥心畬的两件作品《朱砂钟馗》和《溪山晚翠图》分别以160万元和210万元落槌。然而,徐悲鸿《竹石雄鸡》以及齐白石的《三寿图》、《丝瓜虫戏》等作品遭遇流拍。

  潘天寿《石背幽禽》1000万元落槌

  

  潘天寿 石背幽禽

  立轴 设色纸本 1948年作 135×41.5cm. 约5平尺

  潘天寿作品《石背幽禽》以680万元起拍,拍卖现场竞争激烈,经过几轮叫价,最终以1000万元落槌。 此前估价:RMB8,500,000-9,500,000。

  《石背幽禽》绘于1948年木樨馨里,即桂花盛开的八月,以花季记时是潘天寿上世纪四十年代作品特点。画中一块不规则的倒梯形巨石崚嶒而起,几乎充塞天地,蹲立在石顶的三只缩脖八哥自然成为画面的焦点所在,八哥眼神傲兀,斜睨周遭,显然来自八大的影响,但又毫无冷涩之感。巨石倾斜,呈岌岌可危之势,竖长幅构图更添险绝,左下角恣意点染的蒲草,又令突兀奇崛的画面顿生平衡,于凝重中见动势,极具生意。【详细】

  张大千《骤雨图》250万元落槌

  

  张大千《骤雨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65年作 97×62cm

  张大千作品《骤雨图》最终以250万元落槌。 此前估价:RMB2,000,000-2,600,000

  拍卖纪录:佳士得香港,1993年10月24日,编号141

  《骤雨图》无年款,据1967年高岭梅编辑出版的《张大千画集》载录,其创作年份为1965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作与出版图片比较,经过补笔润色,相同的情况也见于该画集中1950年的《秋郊揽辔图》,当是因为出版用图拍摄于画作甫成之际,之后张大千检视作品,又对个别部位进行收拾润饰,此为画家的创作习惯,反映出他对艺术的严谨态度。【详细】

  溥心畬《溪山晚翠图卷》210万元落槌

  溥心畬 《溪山晚翠图卷》

  镜心 设色绢本 11.8×83.6cm

  溥心畬作品《溪山晚翠图卷》以210万元落槌。此前估价:RMB600,000-700,000。

  溥心畬画越小越精彩,晚年尤甚,渡台以后每作袖珍小幅,皆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被誉为近世之最。《溪山晚翠图卷》为溥氏晚年典型的小青绿山水,绢本素净,其中山峦延宕,溪水曲折,山间草木葱茏,岩壑起伏间,可望见远山绵亘,营造出景深,意境旷远杳渺。画卷布局满密而不繁乱,细微处极见经意,远山小径上,有三位樵夫正荷柴下山,人物如芥子,而形神俱毕,需定神凝眸方可明察。中部峰峦环围的河水中,奇石盘踞,其透空多孔,状如尖锐的太湖石,为前所未见。溥心畬曾于台湾海滨拾得斑驳怪石,因付诸笔端,并作《海石赋》,以之隐喻自己嶙峋的风骨。此卷中怪石即参“海石”造型,历尽侵蚀才得此奇峭姿态,其旁碎石零落,宁静画面中蕴浩荡气势。【详细】

  黄宾虹《墨山秀茂》200万元落槌

 

  黄宾虹《墨山秀茂》

  立轴 水墨纸本 戊寅(1938年)作 74×41cm

  出版:《黄宾虹画语录》图版10,(香港)上海书局,1961年3月

  《黄宾虹先生画集》第37页,(香港)大公报,1961年5月

  《黄宾虹先生画集》第37页,(香港)艺林轩,1961年5月

  《明报月刊·第六卷·第五期》第48页,(香港)明报有限公司,1971年6月

  《荣宝斋·2006第五回中国画清赏雅集特刊》第6页,中国美术出版总社,2006年

  著录:《黄宾虹作品展》黄宾虹先生年表,香港艺术中心及香港大学艺术系,1980年6月

  《黄宾虹年谱》第406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6月

  其中,黄宾虹《墨山秀茂》以100万元起拍,最终以最高估价200万元落槌。此前估价:RMB1,600,000-2,000,000。

  《墨山秀茂》作于1938年,题赠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容庚。此前一年,黄宾虹应邀赴北平鉴定书画,不料“七七事变”爆发,身陷北平,不得南归,于是“伏居燕市,谢绝应酬,惟于故纸堆中,与蠹鱼争生活,书籍、金石、字画,竟日不释手。”虽然“伏居燕市”是其画风由“白宾虹”向“黑宾虹”转变的关键时期,但《墨山秀茂》依然是典型的“白宾虹”面貌,董源、巨然一路山水的披麻皴、矾头,画中清晰可辨,而用笔的圆浑,墨色的沉凝,亦可见其师法沈周、龚贤等明清巨匠之踪迹。【详细】

  溥心畬《朱砂钟馗》160万元落槌

  

  溥心畬  《朱砂钟馗》

  立轴 朱砂纸本  壬午(1942年)作 100×31.5cm

  出版:《溥心畬画选集》第39页,(台北)中华书画出版社,1977年1月

  《艺海杂志·第一卷·第三期》第45页,(台北)艺海杂志社,1977年6月

  溥心畬作品《朱砂钟馗》以高出估价4倍的160万元落槌。此前估价:RMB300,000-400,000。

  溥心畬好画钟馗,他笔下的钟馗形态各异,有福自天申的降福钟馗,有镇邪驱厉的神威钟馗,有儒服还家的归隐钟馗,有松阴听泉的高逸钟馗,也有嫁妹、啖鬼、骑自行车、吃西餐等的谐趣钟馗……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力,故溥心畬亦有“溥钟馗”之称。他将钟馗题材现实化、趣味化,道尽世态人情,刚直不阿的钟馗也是他人格情志的象征,寄托其作为旧王孙的心酸与无奈。

  是幅《朱砂钟馗》绘于1942年端午节,钟馗驱鬼,朱砂辟邪,适为应景而作。画中钟馗瞋目竖眉、铁面浓髯、着袍服、戴乌纱、佩宝剑,通身粲红醒目,自有一股凌云浩气。面颊须眉刻画谨细,眉髯用细笔丝染,历历分明,显其浓密飘拂之态。目中点睛,眼珠稍向内聚,笔注神凝,更具威严。衣袍靴帽线条劲健,有如山石斧劈,使转迅捷,充分展现其英姿飒爽。辅以朱砂长题,气贯如虹。【详细】

  潘天寿《牡丹》140万元落槌

  

  潘天寿 《牡丹》

  立轴 设色纸本 三十五年(1946年)作

  诗塘46.5×37cm;本幅45.6×37cm

  阮毅成题诗塘,释文、钤印皆略。

  潘天寿作品《牡丹》以140万元落槌。此前估价:RMB500,000-600,000。

  《牡丹》绘于1946年深春,时潘天寿已从重庆回到杭州,并着手筹建杭州国立艺专校舍。历经抗战期间的笔墨沉淀,其绘画劲健严谨的个人风格业已形成,花鸟画基本已脱出吴昌硕、八大的影响,构图用笔多出己意,呈现出清隽生动的韵味。【详细】

  徐悲鸿《竹石雄鸡》流拍

  

  徐悲鸿《竹石雄鸡》

  立轴 设色纸本 丙子(1936年)作 147×38.6cm

  徐悲鸿作品《竹石雄鸡》以200万元起拍,加至290万元后流拍。此前估价:RMB3,000,000-3,800,000

  拍卖纪录:广州拍卖会,1998年1月11日,编号447

  1935年秋,徐悲鸿因“慕八桂山水之胜”,离开南京远赴广西,受到李宗仁等军政要人的热情款待,在当地游历将近一个月,秀丽的自然风光、安定的社会环境给他留下极好的印象,而鉴于徐悲鸿的社会影响力,广西当局也极力拉拢。翌年,徐悲鸿受聘为广西省政府顾问,九月上旬,随省政府迁至桂林,宛如仙境的山水激起他创作的热情和灵感,每天勤于绘画,并着手筹办美术学院,甚至萌生长居桂林的想法。或许是远离社会纷扰,此时作品多呈现出一种宁静面貌,富有清新的水墨韵味。

  《竹石雄鸡》绘于初到桂林后的重阳节,画上一只雄鸡立于石上,石后数茎修竹。雄鸡一足屈曲,一足直立,尾羽高翘,正回首凝视,眼眸炯炯。画家以灵活多变的笔法和墨色表现器宇轩昂的雄鸡,头冠与双足笔法精细严谨,颈和背则通过寥寥数笔表现蓬松的羽毛,腹部用浓淡不一的水墨晕染,尾巴则以浓墨大笔扫出,冠红如火,尾黑似漆,在线与面、精与粗、红与黑的对比中,栩栩如生的雄鸡形象跃然纸面。它脚下的岩石,则仅靠湿墨勾勒及赭石晕染,辅以些微绿色表示苔藓,饶具生意。【详细】

  齐白石《三寿图》流拍

  

  齐白石《三寿图》

  镜心 设色纸本 100.2×34.5cm

  齐白石作品《三寿图》流拍。此前估价:RMB2,000,000-2,500,000

  《三寿》约绘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属于齐白石典型的红花墨叶风格作品,因寓意吉祥,色彩喜庆热烈,成为齐白石最受欢迎的题材之一。此作中,三枚硕大无朋的红色桃子,或隐或现,生长在繁茂的桃叶之间,沉重的果实压弯了枝头,仿佛即将落入下方的空篮中。桃子的造型夸张,以没骨法写成,色彩饱满,曙红色的大桃,配以藤黄表现出具体形貌,鲜艳欲滴。运笔以桃尖为起点,大笔侧锋向桃蒂方向扫去,因之边缘出现浅色的洇晕,更显娇嫩水灵。竹篮纯以水墨,笔力雄肆,与桃实形成线与面、墨与色的强烈对比,将桃实的丰硕结实之感淋漓尽致地突显出来。青绿为底、墨笔勾筋的桃叶则在之间起到了连缀、协调和过渡的作用。在枝叶、竹篮的墨色映衬下,不仅画面色彩显得更加丰富温暖,同时也使色彩与水墨、骨力与韵致相得益彰,运思巧妙,形式感强,洵为盛期佳构。【详细】

(责任编辑:刘元)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