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瓷艺术需要批评

2014-11-21 09:25:24 未知

 

陶瓷作品

  在文学领域,有一门学问叫“文学批评”。陶瓷艺术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她很年轻,但发展迅速,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而与之很不协调的是,陶瓷艺术批评却显得苍白无力。以景德镇地区为例,至少15 年以来,陶瓷艺术创作空前繁荣,表现在各类大师云集,陶瓷工艺品、艺术品数量之多难以想象,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社会现象以及人缘关系一般人难以理解,等等。而对此过多的是褒奖,缺少的是必要的批评。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陶瓷艺术创作的繁荣,而对此展开的批评过于滞后的原因至少有三个方面:

  第一,没有浓厚的批评氛围。文艺的发展和文艺批评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所以,当代中国文艺事业才会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陶瓷艺术也然,如果只注重陶瓷艺术本身,而忽略陶瓷艺术批评,那么,这样的发展必定是畸型的。我们现在所见所闻的是:对陶瓷艺术品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众口一词,大唱赞歌,任意拔高,却听不到半丁点的批评之声。如此一来,哪有批评的环境和氛围?!

  第二,没有高素质的批评队伍。当前,景德镇不缺的是所谓的“大师”、“艺术家”、“技能大师”,少见的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陶瓷艺术评论者、批评家。究其原因也很简单,“大师”之类的人物社会地位高、能赚取超常的白花花的银两,是名利双收的好职业。而从事“批评”的职业是得罪人的事,充其量也只是赚些有限的“稿费”。当下,艺术市场有一种奇怪现象,无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文化的,也不论是科班的还是非科班的,甚至不论年长年幼,都乐意去“画瓷器”,他们抱定宗旨——这是一条通往财富之门的金光大道。

  第三,没有良好的批评阵地。据笔者观察和了解。在景德镇也有一些陶瓷评论(批评)爱好者,虽然说不上他们有很高的水平,独到的见解,很深的造诣,但他们热爱陶瓷,偏爱对陶瓷艺术品头论足,但是苦于没有表达的地方、诉说的平台。一些媒体缺少这方面的专栏,有关部门和单位也没有很好的引导,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

陶瓷作品

  陶瓷艺术创作要健康发展,必须要与陶瓷艺术批评相向而行。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除了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整改之外,就景德镇而言,批评的内容和范围至少还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大师制”的批评。我不是“大师制”的坚定反对者,但不争的事实是,“大师”的评选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什么机构(不论是官方机构还是半官方机构或者民间机构)发一个通知就可以评“大师”,甚至是冠以“全国性”。另一方面来说,一位有建树的艺术家真正黄金创作生涯只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果大部分时间都来考虑如何评大师,哪有时间静下心来搞创作。

  二是创作形式的批评。文学的创作形式很分明,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而陶瓷艺术创作就比较复杂,不易理解和区分。比如,用青花装饰在一根瓶子上进行创作,可以说是用青花的形式来表现内容,也可以说是瓷花瓶这样的器型形式来表现内容——因为同样的画面内容也可以画在瓷板上或其它异型的品种上。再有,同一个内容采取了多种装饰方式,这样的形式如何去界定也值得研究。什么样的内容用什么形式去表达,则更加完美也应该去探讨等。

  三是陶瓷艺术创作内容的批评。这是重点。创作就是经过生活的积累、加上灵感、用画面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以达到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效果。然而,真正静下心来搞创作的有多少人呢?有些人常年都在画一种画面,画人物的照搬照抄,张冠李戴;画山水的东拼西凑,移花接木;还有些所谓的大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文化浅薄,历史知识缺乏,不注重当代知识的学习,一些画作犯低级常识性的错误。由此种种,就该有人说话,出来指正。这就需要批评。

  作者感言:陶瓷艺术呼唤批评,陶瓷艺术期待批评,陶瓷艺术需要批评。只有陶瓷艺术批评的繁荣发展,才有真正的陶瓷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