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位国际陶艺艺术家为泥做祭 开启泥土与人的对话
2014-11-21 11:06:54 未知
“泥胎塑成,送入窑体,心中好一阵敬天悯人的庄重,待到窑火举动,顺天起势,一如春秋岁月的祭祀。”20日,在“泥之祭”第九届中国当代青年陶艺作品双年展与“泥土的呼吸”2014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的开幕展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谈起对陶艺作品制作的感受。
陶瓷虽起源于中国,但当前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在用看似简单的媒材——泥,去寻找陶艺的韵味。本届展览的国际展部分,邀请了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英国和瑞士等国家的三十位陶艺艺术家,呈现了陶瓷在国际舞台上的演变,实验和多元的特点,凸显集东西之学、借物赋情的当代文化精神特质。
生于青瓷之都的周武,学习研究陶瓷已经三十多年,如今是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他的参展作品《湖.山》寄托着自己对故乡龙泉的感悟,“绿色的青釉是山涧的泉水,白泥的曲线是水的流向”。周武认为无论是开裂残缺的、光滑细腻的,都是陶瓷生动的表情,渗透着鲜活的视觉感知和灵动的思想,“所以,在我看来手工陶艺比兄弟艺术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策展人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主席考夫曼,在他的陶艺作品中融入了现代科技表现方式,希望通过多媒体 技术和参展观众互动,“投影仪把画面印在展品后的墙上,观众可以闭上眼睛触摸作品,体会它与人体的结合。”考夫曼表示,陶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吸收当代艺术创作观念和新兴技术后,能够建构与观者间更贴近的对话,审视科技文化时代境遇下的人文手工。
在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一手拿着手工陶瓷杯,一手持着手机,生活和享受于古老文明和先锋科技的两极。“陶艺不仅可以实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更实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韩国陶艺艺术家李在苑说。
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陶瓷艺术家刘正总结出这样的规律,科技越发达,生活越精致,陶瓷器物越受欢迎,尤其是一些充满泥性、釉性和艺术家个性的陶瓷器物,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而这种潜力核心在于人们对古典生活方式的关注和寻觅,甚至重建的愿望。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