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社会,文化观照遗存——艺术家应天齐谈 “万人捡砖”艺术计划
2014-11-21 16:45:36 未知
采访人_于海元
库艺术=KU:艺术介入社会,介入公共生活,是当代艺术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您在安徽芜湖古城废墟上发起的“万人捡砖”大型艺术活动,就是做了这样一个有意的尝试。这也是您在西递村与深圳观澜之后,发起的另一个与古建遗存保护有关的艺术活动。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大政府”的国家体制下,一个艺术家如何与社会,与政府进行沟通对话,这其中的难度是很大的。您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表率性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应天齐=Y:我始终认为艺术家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虽然在学术上有自己的坚持,但在心底就把自己看作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在与政府沟通的时候,我没有架子,很真诚,这对于双方长期的沟通是有好处的。
在我近肆拾年的艺术生涯中,与政府合作的艺术项目主要有三个:一个西递村,一个是深圳观澜,一个是这次的安徽芜湖。第一个是西递村,我对西递是抱有一份感情的,它的徽派古民居给予了我创作上的灵感。在西递村还默默无闻的时候,很多画家、摄影家因为看了我的《西递村版画》慕名而来,西递村的名气在全国也慢慢变得响亮起来。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我非常感激,后来在西递村给我建了一个艺术馆。
随着《西递村版画》在全国取得巨大影响,中央电视台也播放了我的专题片。黄山市物价局和西递村找我开会,考虑要在西递村的门票收入之中给我分成,但被我坚决回绝了。我如果拿这个钱,就是和西递村合伙开店,这不是一个艺术家的行为,我觉得这不好玩。这件事被村里的老百姓知道后,等我再回到村里时一个个都对我眉开眼笑。做艺术的人,自己心里舒服是第一位的,如今我回到西递村,村民们拉着我嘘寒问暖,唠家常,就像回家一样亲切的不得了,这是用金钱能够计算的吗?
在做“对话观澜”古镇当带艺术活动的时候,政府官员非要我解释当代艺术的意义,我就跟他说,如果你们的领导能够拿出一天时间来听我做一个当代艺术的讲座,我就跟你解释,否则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的语言不对等,这个学科你不懂。领导说没时间听我讲座,我说那你们就按我说的做,不要担心,我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好你们的客家文物。现今,沿着高速公路的指示牌,我们一路就走到观澜高尔夫去了,根本到不了观澜古镇。观澜古镇被遗忘在高速公路的一旁, 这是不对的! 深圳不能没有观澜古镇,只有观澜高尔夫!我讲完领导全部鼓掌。这也是一种沟通。
所以说,只要真诚,和政府沟通也没那么难,但是你不要认为艺术家就是神仙,什么事都得听你的,只能够是建议,影响。当然做一件事情,艺术家一定要坚持自己的立场,要在合作中保持一个独立的地位,两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谈不拢我可以不做。每一次合作不是我找他们,都是他们来找我。比如说我做芜湖古城改造的顾问就是政府邀请我的。
我在做芜湖古城“万人捡砖”活动的时候,我对领导说,今天一个十七岁的中学生捡了这块砖,到他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牵着孙子的手到我们的古城博物馆里,找到当年签名的那块砖头,这是何等的意义!我们芜湖市市长说:“应教授,我真的被感动了,我要代表江城这三百八十万老百姓谢谢你” !这就是沟通带来的改变。这种沟通的过程本身已经是在进行艺术创作了。
KU:中国的城市改造是中国这个传统大国现代化历程中的一个缩影。传统与现代激烈碰撞,“过去”与“将来”剧烈转折。大拆大建不合适,修旧如旧又治标不治本。您的古城改造方案则另辟蹊径,实质上是站在当代人的角度上去理解传统,更新传统,使得传统资源与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能够相互融合,从而达到传统在当代的再生。可以这样理解吗?
Y:每一个人都有故乡,每一个人都有故居。我们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感情决定了对这个话题的态度。怎样才是对待这个话题最为理性、科学的态度,是我们今天思考这一问题的出发点。
建筑师是站在理性的角度上,用科学的态度去面对历史遗存,但是他们缺少感性,缺少文化上的感受力;而文化人往往又过于感性,缺少对建筑学本身科学理性的研究。所以任何一方观点都可能会带有一定的偏见,或者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地方。更不要说在实际操作中还要牵涉到开发商和政府各自的利益。这四者永远没办法统一,这就是中国古城改造目前所处的一个困难的局面。
要把这四者统一起来,首先是要靠文化。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曾说,我们要在一个历史街区里面进行建设,首先要考虑到文化的传承。那么我现在反过来告诫文化人,如果要将文化渗透进建筑中去,你就要成为一个建筑师。你可以不去自己画图,但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我真的觉得中国目前很缺乏对一个事物非常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很缺乏既是文化人同时又有专业知识的实践者。所以我就想充当这样的一个角色。
我做了十年的芜湖古城改造的专家顾问。这十年中,我有一半时间是要深入到建筑的结构、机理, 形态、面积, 历史、等等专业问题的研究之中。我用十年时间锤炼出了这方面的专业知识,直到今天对古城的情况完全了如指掌,对古城建筑的历史沿革,毁坏与重建的历史可以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开会都可以不用稿子。听我讲完,建筑师们都跟政府说,你们邀请的不是一个艺术家,而是一个建筑方面的专家。现在任何一个建筑家我都可以跟他对话。明年我在今日美术馆的个展将会邀请四位建筑师与我进行对话,这四位建筑师都是参与过古城改造的,
KU: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一切现存的这种古建遗存,都不应该再去碰它,以我们现有的能力如果改造只会更加破坏它。但是从您的话语里能听到一种自信,一种当代文化人在古城改造中延续传统,更新传统的自信。您的这种自信心来自于哪里?
Y:有人认为一个传统的东西最好不要碰它,否则只会毁坏它。这个观点我完全同意。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目前芜湖古城改造这个项目,我就建议政府用玻璃罩住几个古建筑,原汁原味不要动,荒草就是荒草,砖头就是砖头,房子要倒了用钢管支起来,把里面的防腐、通风设备做好,再打上灯光,好比是博物馆里面的一个破陶罐,我觉得那是很漂亮的。
但我们不可能全部罩起来,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我提出了“再生”的概念。要具体考虑什么样的建筑保持不变,什么样的需要重新复建,什么样的需要重建。比方说古城废墟上有一个城隍庙,只剩下一个地基,我们只能重建。那我们就要查阅历史资料,查阅历史照片,根据这个地区的历史变迁来考虑是应该建一个清代的还是明代的,还是一个混合了徽州与湘西建造格局的城隍庙,因为曾国藩的湘军在剿灭太平军时曾长期在此驻扎。所以不能笼统的说建假古董就不对,改造就是破坏。我觉得这是一种缺乏深入研究的,过于简单的说法。
在古城改造的规划里面,我们现代化的电信、网络、地下停车场、管道等等都已经进来了,这是今天这个时代的物质文明。同样,我们今天对文化的思考也要放进去。今天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碰撞的时代,是一个传统和现代共融的时代,是一个现代逐渐取代传统的时代。这种时代的文化特征也应该体现在古城的改造之中,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
KU:“市民参与”是这次活动的一大特色,也使得这次活动少了以往官方活动的高高在上,形式主义,而是融入了很多普通人的温情与回忆。还有专门的电话亭录下他们对古城想说的话语。普通人的声音在这个活动中为什么重要?
Y:当代艺术不能把民众作为工具,他们应该是这个事件的主体。我是一个古城的原住民,也是一个老百姓,那么我要发动更多的原住民来响应我的观点。
为了做“万人捡砖”的活动,我首先做市民文化大讲堂。我去谈芜湖的历史遗存,谈对古城改造的经过,甚至在讲堂上批评政府拆的太多了。,中国曾经有二十年的时间疯狂追求GDP,在这一过程中犯下了很多错误,不止是拆迁。那么现在中央政府不用GDP去考察各地政府的政绩了,这正是我们遇到的改造古城的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我们的市长说想做个十年的计划去改造古城,我们的省长说做个百年也不嫌多,一定要把它建好。这个“放慢”恰恰是我们能够进入的一种可能,我们进来之后的建言献策,是为了把古城建的更好。
我在市民文化大讲堂上讲的话求真务实,得到了市民的信任。报名要进古城去捡砖的市民很多,非常踊跃。活动开始之后,报纸每天都有整版的跟踪报道,电视台每天都在播放捡砖现场的各种情况。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一个古城原住民带着她做了三次手术的丈夫来现场捡砖。她对着摄像机说,我的丈夫患了癌症,身体已是个空架子了,他是鬼门关走过来的人,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古城改造完成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带他来,让他到自己家门口来捡一块砖,请应老师签个名,我带回去寄给我在美国的孙子,让他留下去!……像这样感人的语言在捡砖的现场还有很多。
我在捡砖现场放置了两个红色的话吧的装置,老百姓可以进入话吧,把对古城长久积郁的情感说出来。话吧中间摆了很多空木箱,大家把捡到的砖放进木箱,木箱装满了,贴上封条,这个装置就完成了。它是在和老百姓互动当中完成的一件作品。
当代艺术是公共艺术,是公众艺术,如果不仅仅只考虑个人情感,而是通过你的艺术创作,使更多的人和你一样能够表达他们的情感,那么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我听了话吧的很多内容,老百姓的想法非常珍贵,提供给了我无数创作的可能性。
KU:您的本职工作还是一个艺术家,这次的活动将会对您以后的艺术创作,展览活动带来哪些影响?
Y:我认为这次活动是到目前为止,我所做的最满意一件当代艺术作品,它符合了当代艺术的种种要素。我之所以能够这样大刀阔斧的做这样一个非常彻底的艺术行为,不光是因为这些年来不断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是由于我这几年不断走向国际,对当代艺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中国当下的时代语境下,到底应该如何实践当代艺术?在这一时代命题中,我走出了一条属于应天齐的道路。所以我倒不像有一些当代艺术家那样,觉得当代艺术越来越难做了,或者是找不到方向了。我倒觉得路是越走越宽,越做越大了。
这次的成功坚定了我的艺术思路:坚守艺术家的话语权,同时要和民众和公共发生关系,产生互动。从《西递村版画》开始,我这一辈子的艺术事件都是在和民众,和社会发生关系,包括即将要在西递村建成的我个人的艺术馆,也不是一个对我歌功颂德的艺术馆,它还是和西递村的旅游发生连带关系的这样一个互动的场所,所以它永远发挥着一个当代艺术所应该发挥的作用。
到今天为止,也许仍有许多人不理解我的艺术观念,但这都无关紧要,只要坚信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最后必然会被接受。正如我的《西递村版画》一样,也经历过一个从不被理解到被大家认可的过程。这个时代对艺术家的诱惑很多,干扰也很多,如何坚持自己的东西是很重要的,这种坚持有时可能会比较困难,需要一个人孤军奋战,但我觉得这恰恰是做当代艺术所需要的一种坚持。
(责任编辑:李积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