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安塞姆.弗兰克谈上海双年展的空间布局

2014-11-23 13:33:08 郭雯

【 当代艺术中心东移报告之一】上海双年展的“社会工厂”效应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2014年11月22日晚,万众瞩目的第十届上海双年展揭开神秘面纱。在前身始建于1897年南市发电厂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来自德国柏林的安塞姆.弗兰克担任总策展人操刀本届上海双年展,这也是上双历史上首次由外国策展人担任的总策展人。

  回想1996年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奠定了上海双年展对于前卫艺术、先锋性的探索。到第三届双年展“海上·上海”进入对城市现代化的探讨,上海双年展明确开始聚焦“城市”主题。历经十几年风雨的“成长”,随着它开放性和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上海双年展逐渐成为国内乃至亚洲艺术届的盛会。本届上海双年展在安塞姆的主导下,以“社会工厂”为主题,从城市探讨进入了社会深层问题的思考,是否也带来了上海双年展新的方向和新的转型?

  更具“理性”与“开放性”的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展览,已经成为文化的标杆。上海双年展举办的意义在于将城市与当代艺术合理的汇聚一起,呈现丰富而多样的面貌,激发我们不断反思与探索。”本届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轮值主任冯原说到。

  本届上海双年展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77位艺术家百余件具有社会感的作品,分布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一、二、三层楼。这座国内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拥有4.2万平方米的总面积,展厅面积1.5万平方米,馆内拥有16米、24米和36米的超高空间,无疑为当代艺术的展览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但同时对策展人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在安塞姆这位拥有丰富经验的国际策展人的合理利用下,整个展览显得井然有序。

  整个场馆没有超大体量震撼级的装置,也没有大尺幅的架上作品,每件作品之间都保持了各自的距离,拥有各自的“空间”。多次参加过上海双年展的艺术家周滔谈起自己的亲身体会:“我的作品有各种类型,摄影、绘画、影像,主题相同,但表现形式不同。在过去的展览中,常常会放在一起,作品之间互相拥挤。这次展览依然是同一个主题关于广场文化,但这三个类型的作品被放置在三个分割但又距离不远的展位,手稿位于外侧墙上,摄影作品在内侧墙,而影像作品在对面独立空间,每个作品都拥有了合理的位置。”位于二楼外侧过道上是刘窗的《被分割的风景线》,90年代经典纹样的防护窗和飘动的窗帘,从一楼抬头仰望,尽收眼底,是为最佳观看视角。颜峻的《噪音催眠》声音装置位于三楼东侧,一排排按摩椅靠窗安放,当你舒坦地躺在按摩椅上,静静听着催眠的噪音,望着对面的滚滚而流黄浦江,甚是惬意。

  

  刘窗《分割的风景》  

  颜峻《噪音催眠》

  总策展人安塞姆曾经成功策划台北双年展、第七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意大利特兰托举行),同时也是柏林艺术工场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而在此次展览中,他对细节的注重显露无疑。田霏宇看完展览后告诉记者:“他合理利用了展厅的空间位置,灯光处理也很细致,作品看起来非常舒服”。当记者问及安塞姆对于如何布展时,他说:“一方面我要处理好这些艺术品和放置地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为一件作品只有摆在一个适合的位置才能显出它的意义。另一方面这栋建筑很宏大雄伟,正如你们看到的,我们也经常依据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有时候会放纪念碑,有时会放更大的艺术品,有时会播放音乐,让人们既可以感受到艺术的柔美,也能体会到艺术的刚硬之美。”

  此外,在此次展览的作品中,音乐与影像作品明显增多,占到总作品的一半。安塞姆说:“当代艺术早就离开了架上绘画,转而以更多艺术形式出现,而在此次展览中,我更希望大家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作品。”由黄然执导的《对荣耀的管理》获得第67届金棕榈电影短片大奖赫然出现在今年的双年展中,这是1965年以来中国电影短片首次提名金棕榈,作为电影艺术出现在国内双年展中,是第一次。如果说声音与影像作品,丰富了的作品视觉形式,同时也为观者第二次第三次来馆观看展览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机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