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董其昌绘画的抽象美

2014-11-29 16:56:13 未知

  明代董其昌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也是有名的书法家。书法于文人画家而言,既是实用的,也是审美的,对于书法艺术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书法原则的普遍认识,也成为古代文人关于造型“抽象美”意识的源头。中国绘画的语言是一种抽象性语言,其抽象性主要来源于东方特有的感性认识与表现方式,具体而言,如意象造型观念、线条的抒情性、笔墨的程式化、空白与虚实的运用、书法形式美的融入等。中国绘画语言的抽象性,是最能体现画家个性特征的形式因素,一个画家的绘画风格主要是通过其笔墨的抽象性体现出来的。董其昌顺应笔墨语言本体发展的这一趋势,通过进一步融合书法与绘画、淡化笔墨的具象写实因素,将山水景物提炼、简化,并且使之“符号化”,凸显“笔墨程式”的抽象美,使之成为画面的核心审美对象,实现中国山水画审美对象、审美价值观念的大转换。从某种角度来讲,董其昌改变了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轨道。

  一、董其昌山水画抽象美在对画面空间的平面化处理中的具体体现

  中国山水画从魏晋开始,努力营造的是一个能容纳万水千山的、有纵深感的“再现性空间”,到宋代郭熙总结出“三远法”,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空间观念。山水画在“再现性空间”中还没从对自然的模仿中脱离出来,景物的组织比较遵循视觉的真实再现。到董其昌山水画中,他把原来再现性空间山水的具有纵深空间感的造景,变成了追求平面感的诸造型元素的平面构成关系。与其说在勾画山水,不如说是山、石、树、亭等造型符号进行各种主观抽象的、平面的构成组合。一方面仍注重对山水形质的把握,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超越自然而对画面本身空间形式的经营意识。

  二、董其昌山水画抽象美在书画融合的绘画观念中的具体体现

  董其昌长于书法,强调书法与绘画的进一步结合。他认为“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董其昌的作品中石、水、云、树、舟、桥、亭、台等具体的景物呈几何式简化,形成抽象的造型符号,其意义就如同抽象的书法艺术中点、横、竖、撇、捺、钩等基本笔画。山水画就使用这些基本元素,遵循着与书法中结字、章法一样的原理,进行各种形式的平面构成组合。这如同写书法时,某一字用基本的笔画可以组合成各种不同的结体变化;同一篇文字,用不同的书体、不同的布局章法可以有无穷的变化形式。董其昌将书法艺术中线条表现情感的功能融入绘画之中,利用线条自身的粗细、长短、直曲、燥润、浓淡、顺逆、疏密、厚薄等关系,对线条千变万化的复杂处理构成了其绘画的特点。

  三、董其昌山水画抽象美在笔墨语言的高度程式化上的具体体现

  一般来说,艺术的美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绘画讲究所谓“似与不似之间”,这其中的“不似”就是“抽象美”的因素。这种不仅仅局限于描摹纯粹客观物象的具象之美,而更加在意由人创造的主观造型的美感,它的承载平台就是“程式”。程式是艺术家对生活长期积累、提炼、升华而创作出来的艺术语汇,它具有相对的典型性与稳定性。程式化的产生与抽象美的产生是同步的。

  程式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就像具象美以摹拟物象为骨架一样,抽象美以程式作为其骨架。从山水画常用的笔墨程式――披麻皴法的发展来看,五代董源初创表现丘陵山包的“披麻皴”笔法,经过其弟子巨然的锤炼,披麻皴笔法逐步脱离物象的特征,形成一种极具典型性的程式化的艺术语汇,并具备抽象性特点的独立审美对象。“元代四家”的笔法主要是继承了董、巨的笔墨程式,但在此基础上又有各自的发展创新。黄公望画《富春江图》,在披麻皴法中融入行草的笔意,潇洒恣意;吴镇披麻皴法喜用湿墨,显得苍润淋漓;王蒙把董巨披麻皴法较平直的线条改画成短曲的形状,又多用枯笔,状如牛毛,变化成为王蒙的独有的笔墨程式;倪瓒以侧笔作锐角转折的皴法,干笔皴擦更多,变为“折带皴法”。不同的笔墨程式产生不同的抽象视觉美感,形成不同的绘画风格,成为区别画家各自不同的精神面貌与思想秉性的标志。

  作为笔墨程式要具有独立的抽象审美价值,首先在山水造型符号上来源于自然的写生,又要融入画家的主观意象而与自然拉开距离。经过宋元的演变,到明末董其昌时期,在他的山水画中,自然丘壑的形质已不重要,山水造型符号经过抽象简化,已经远离了自然形态,而成为半抽象的造型符号。其次,抽象的笔墨程式要有表现现实的生命情感的能力。董其昌改造造型符号、平面化空间的层次,致力于提高笔墨语言的表现力。他用笔多用中锋,锋藏于内,运腕转变,线条挥洒自如,浑化无迹,其用笔淡雅、中正而朴拙,与他的书法风格如出一辙,他充分地利用线条变化展现了个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董其昌的墨法精妙,用墨皆随笔自由点画,笔墨相辅相成,灵动鲜活、墨趣横生,其笔墨程式达到高度成熟。

  结语

  董其昌以后的300年间,中国山水画坛一直没有脱离他的影响。董其昌的绘画代表了古典文人画的高峰,他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文人画笔墨语言和价值体系,为其以后的山水画家架构起一个全新的表述框架,甚至,当下的许多绘画观念仍出自董其昌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萧元.书法美学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3]孔新苗.二十世纪中国绘画美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0.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邱振亮.血脉的回响[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8.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杨凤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