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黄宾虹山水画的鉴定(二)

2014-12-07 15:25:48 叶三宝

  二、笔墨个性的具体剖析

  观黄宾虹的山水画,可用“笔墨精妙,神运贯通”概括之。在他的山水画中,无论是用笔还是用墨都达到了“尽其灵而足其神”之境地。他用笔沉厚凝重,刚健遒劲,自然天成;用墨干湿互用,墨彩焕发,妍艳无比。作画前,一纸既展,凝神静虑,专精以注之;一旦落笔,则精神充足,气韵自生于外,似生实熟。一笔下去,弄笔如丸,得心应手,有笔有墨。笔笔连贯,且笔笔见笔意,笔笔无痕迹。真是意到笔到,一气呵成。那浓淡、粗细、干湿、虚实、刚柔,一一俱应,自然天成。那画中的山山水水,似自然生成,极呈光鲜之气,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转中透逸出自然物象及主体心境浑然一体的境界。宾翁晚年的笔法得力于金文大篆,刚中寓柔,圆浑厚重,生辣稚拙,沉着刚健;他的墨法,将各种墨法灵活交替运用,尤其注重破墨、焦墨、积墨诸法,重重密密,层层深厚,纷而不乱,乱中有序,且清而见厚,黑而发亮,秀润华滋,神采焕然,真乃神来之笔。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画,不但笔力遒劲,力透纸背,似飒飒有声,而且圆浑厚重,如古藤蔓结,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内中的奥秘难为人知。其实,黄宾虹画画,除了用书法的笔意挥写之外,更有一个秘诀,这便是“转笔”。对于转笔,他曾这样论道:“用笔之道则宜以指转笔,作篆尤非用转不得灵活,但不可落邪怪耳。”(1921年《与郑履端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黄宾虹的用笔用墨有两个明显的特性:一是心使腕转;二是腕使笔转。心使腕转,即是将其主观的情趣通过腕落实到笔上,这实是他心灵的召唤;腕使笔转,即是将书法中特有形态具体落实到画面上,并且具体而生动地将这些不同的用笔特点形象地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以心运手,以手运笔的笔墨运动的规律,使“笔墨”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命脉。

  在黄宾虹看来,中国画的用笔用墨已非纯技术意义上的线条或骨法用笔,而是将笔法和墨法作为衡量中国画的最高审美标准。他说:“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最为上品。”他还说:“离于法,无以尽用笔之妙;拘于法,亦不能全用笔之神。”可见,黄宾虹已将用笔用墨上升到法的高度。我们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来看,早在五世纪中叶,宗炳就在其所著的《画山水叙》中提出了“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的“澄怀观道”的思想。这就是说,画家在创作山水画时,重要的是表现画家的心灵世界和生命价值。山水画从出现到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一方面是与佛、道、儒思想的盛行有着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也与山水画本身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密不可分。文人画的出现与“南北宗”之说,更是将山水画演绎到一个更高的境界。黄宾虹在深入研究总结历代中国画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将笔墨提高为品画的主要手段,这就不仅仅是将绘画作为书法的简单延伸,或是描绘自然物象外形的手段与目的,更是将笔墨越过法的层面升华至美学的地位而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

  他的笔墨,粗观似来源于诸家诸派,细察又不囿于某家某派。他的创造是根据自然规律的不同变化而演绎成自家风范,在这灵动多变的笔墨中蕴含着自己的笔意、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意念,并化为自己笔墨技法的情蕴。他有一批作品以大量的笔墨倾注于对黄山胜景的描绘。静谧冷寂的《黄山白岳》,壮阔瑰丽的《黄山松谷》,气象万千的《黄山古松》等,无不透逸出独具个性的艺术灵性。尤其是《黄山诸峰图》,更是布置巧密,幽深冷寂,别具一格。他绘黄山,绝不作自然主义的描绘,而是在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中,注入了自己对黄山独有的审美感受。这些黄山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虽以一定的自然原物为对象,但已完全按美的创造规律,赋予了深刻而独特的审美内涵,化传统为己有,融笔墨为物造,是一种万物皆为我备的主客体相融的创造,是笔墨、形式、意境融贯一气的审美佳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体现了一位集笔墨之大成者的高瞻远瞩与坦荡胸怀,并开创了一个中国画笔墨境界的新天地。

  我们在具体审定黄宾虹作品时,不管是其早期、中期还是晚期的作品,内在的笔墨个性应是一致的。总的来说是骨法用笔,力透纸背,基本面貌呈黑、密、厚、重,体现在画面上即是古拙奇趣、浑厚华滋这一纯为化机的“内美”境地。自然,黄宾虹早期的作品虽比较讲究用笔,但与晚期相比,笔力较为软弱,整体气局较为涣散;中期作品,在讲究笔法的基础上,虽较注重用墨,然墨法较单纯,其气势已较早期博大些;晚期作品,笔墨互参,无一笔是笔,无一笔是墨,而又无一笔不是笔,无一笔不是墨。其运笔用墨从容疏朗,干湿互用,层层皴染,淋漓尽致。画面实处紧密,疏处作适当留白,让人在雄逸厚重中感到与之相生的空灵。他的笔墨面貌又是呈多样性的,或枯涩老辣,或遒劲苍健,或邃密清润,或透逸空灵。在那以少胜多,或以多胜少,取象不惑,虚实相生,妙合自然,以气命笔的驱使力下,其造型、力度、气象、韵律无不通过笔墨点线的纵横挥洒幻变出生命的物态,并幻化为自己笔墨技法的情蕴。

  从笔墨技巧来看,黄宾虹集中国画笔墨之大成,最终形成他自己的笔墨,是前人从未有过的,也是他努力探索表现自然精神之魂,从“搜尽奇峰打草稿”中不断演变而成,更是他心灵的外化与自然精神实质的异化及主客观融合的结果。而这种笔墨技巧上的娴熟精到,并没有限制他的个性,反而驱使他的笔墨振起感情抒发的翅膀,达到挥洒自如的极点。正是这纯正的笔墨、纯正的品位、纯正的山水画,形成了黄宾虹艺术特有的精神内涵,从而构成了他完美的审美形式结构。了解黄宾虹的山水画风极其笔墨特性后,再审视其山水画作的真伪,就显得相对容易些。从市场上泛滥的赝品来看,作假的地区多为安徽和浙江,又以安徽为多。这些伪作,或笔力不逮,或墨韵散溢,不是气脉不畅,便是笔浅墨浮,画面呈现“脏、乱、污、板”的局面,且火气较大。曾在某拍卖行见一黄宾虹扇面山水,设色、无款、无印章。画中虽笔墨繁密,然笔致松软,墨韵散溢,全无精神可言。点景人物线条轻浮,尤其是苔点,不见笔力,游离于画面之外,整幅画无层次感、距离感。画中虽有诸多名家题跋,但却并不能证明此作系真迹,可见鉴定中的复杂性。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