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江山:看李可染怎样把江山入画?
2014-12-08 09:12:36 未知
“记得25年前,接到李可染先生逝世的消息之后,我赶到医院,记得那是个下午,他的几个弟子我们一起给可染先生穿上衣服。突然有个小孩儿,大约10岁,他问我说这个爷爷是谁啊?我告诉他说这是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家。”这是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先生在2014年12月5日李可染先生逝世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回忆的一段故事,他说:“25年过去了,可染先生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可染先生建起的这座高山却越来越大,这是历史的筛选,是历史的认定。5年前,邹佩珠女士带领全家把可染先生的作品捐献给国家,我深刻的感觉到应该对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研究,所以就在每年的这时候举办一次展览,直到今天,这是五年的总结。”这就是“李可染的世界”系列展的渊源,自2010年12月5日至今每年的这一天,北京画院美术馆先后推出了人物、写生、牧牛、书法、山水五个系列的李可染作品专题展,此次“江山无尽——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山水篇)”即是最后一个篇章,12月5日在北京画院开幕。
漓江山水天下无李可染 1984年 67.5cm×126cm
创作于1984年的《漓江山水天下无》是李可染先生对水墨运用到极致的作品之一,李可染曾说:“漓江为我做稿本,我为漓江传千古”,指的就是这件作品,李可染晚年将自然写生山水转变成意境山水。《漓江山水》就一改以往对山结构的强调,此作品突出的是用墨,前景的山以干墨强调书写性,绘画中的主体山则更加削弱山体结构,以墨表现。水面与远景的山则以层次感更强,相对较润的墨进行渲染。
其子李小可在解读这件作品时说:“他把墨画得有玉的一种韵味,这是他晚年把他一个自然写生山水变成意境笔墨画的一个表现的代表性的作品,包括画面中动与静的处理层次,船在水里千帆争秀、争相前行的感觉,他也把东方墨的表现经验也融会在这么一个写意性山水之中。”
万山红遍 李可染 1964年 79.5cm×49cm
二层展厅最为惹眼的是两幅收藏于北京画院美术馆的《万山红遍》,李可染于上世纪60年代创作了同题材作品共七幅,因绘画本身的特殊性和同题材作品的市场表现,这两幅作品成为展览的最大焦点。李小可解读:“据说《万山红遍》是当时要为人民大会堂主席休息厅画一幅画这样一个要求,为了要画这个画,实际上我父亲进行了很多探索,这个题目是主席的诗词“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他所想传达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是中国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的景象和意境,但问题来了,这样的意境如何用中国水墨的语言去表现?他说万山有‘红遍’俩字,红遍常常是带有秋天灿烂的感觉,这用中国水墨该怎样表现?我父亲对此探索的是怎么把墨和红的颜色进行结合。中国画中的红颜色除了胭脂以外,更重要的是朱砂,朱砂相对比较沉着,但是朱砂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层次,具有遮盖力,怎样用朱砂和山水结合,我父亲对此进行了探索,最终他找到这个的表达方式,既能表现出山的雄浑,也能表现出树木的灿烂,再加上瀑布,水在树空里头流来流去,还有排列的房子,画面增加了生机和生气。在这样的作品中,他把墨的皴和擦和朱砂的叠、积结合起来,朱砂能呈现气势,很雄浑。”
1943年的《松下观瀑图》
创作于1943年的《松下观瀑图》是此次展览中最早的一幅山水画。李可染对于山水画的改革提出“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要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的名言,所要做的首先是承传古人,《松下观瀑图》就是他早期学习石涛笔墨的作品,“看不到用笔的起止之迹,没有痕迹,浑然一体,这个阶段是他学习传统打进去的一幅带有代表性的作品,后来又题写了感想。”在提拔中,李可染介绍这件作品是他三十岁时在蜀中所作,如今已过了四十年,当时潜心传统,虽然用笔恣肆,但处处未落前人窠臼,“所以企图用最大功力打进去者”。
雨亦奇李可染 1954年 44cm×59cm
创作于1954年的作品《雨亦奇》是众多文献资料中频繁出现的作品,是李可染上世纪50年代到西湖写生的作品,恰巧赶上西湖下雨,所以就借用苏东坡的一句:“山色空蒙雨亦奇”作名。在这样一幅绘画中,李可染将西湖的湖中小岛作为画面核心,通过带有水墨渲染氛围的笔墨表达西湖的辽阔和湖水缥缈,同时,画面中的塔与岛上树的表现,他将雨后西湖的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1984年的《春雨江南图》
1984年的《春雨江南图》,又名《杏花春雨江南》,也是李可染晚年的精品山水。之所以具有代表性,是因为李可染从五十年代就开始画《杏花春雨江南》,到晚年之时,这件作品用墨发挥到极致,将山、水、云、房子、树表现的浑然一体,将线性结构转变成直接的墨的表现。似乎将江南下雨后清新的空气、浓郁的黑色房顶、白墙和桃花都表达出来。李小可介绍:“我父亲的老家是徐州,徐州既有战乱,又有苍凉感的黄河边上的城市,所以他到了江南之后感觉到江南罪人的杏花春雨江南的诗意意境。所以他在画中想表达空气湿润和云山浑然一体的那种流动感。”
(责任编辑:程晓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