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复盘秋拍”系列报告】之一:“新”藏家与青年艺术家组合“上位”

2014-12-09 06:15:00 罗书银

  【编者按】又是一年秋拍时,随着北京几家主要拍卖行的秋拍大幕落下,香港、北京两大战场的拍卖季已近尾声。从总成交额来看,已经持续三年的艺术市场的调整期仍在继续,而且有加深的趋势。未来会怎样?我们恐怕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如果回到基本的市场分析,对一些指标性的现象进行深入梳理,或许能给这个市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便是“复盘秋拍”系列报告的初衷。

  在这个系列报告中,我们将从香港、北京两地的秋拍中,发掘出那些颇有意味的指标性现象:“新”藏家进入市场引发的新组合模式;现当代艺术市场中的价格震荡和青年艺术家的趋势;新水墨在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中不同的境遇;何海霞、王铎这些标杆性人物在各自版块中带动的市场信号;相对稳定的瓷杂版块中,在稀缺资源的催动下,又有哪些波动?顺着这些疑问,我们或许可以触摸到整个市场调整的走势。

  复盘,不是为了追忆一季拍卖的成败,而是为了新的布局。

贾蔼力 2009年作 《疯景1号》在201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创下1180万港元的记录

  在今年整个秋拍所释放出的信号中,年轻艺术家在拍场的崛起成为长期疲软状态下现当代艺术版块的一个新亮点。从2012年香港苏富比“当代亚洲艺术”专场上,70后艺术家贾蔼力2007年作《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以662万港元成交,这不仅刷新了当时艺术家的个人成绩纪录,也开启了市场对包括他在内的其他70后以及80后艺术家的关注,到今年,苏富比夜场首次引入了70后年轻艺术家,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其中贾蔼力(1979年生)的2009年作《疯景1号》以1180万港元,再次刷新了艺术家个人最高成交纪录,同时引领70后艺术家跻身千万俱乐部;同样创下纪录的还有王光乐(1976年生)的《水磨石2004.1.1-2004.2.5》,拍出了544万港元;而刘韡(1972年生)的《紫气系列H2》也取得了340万港元的好成绩。

  紧随其后的,是国内拍卖行今年在70、80后青年艺术家版块上的倾斜,今年秋拍,匡时的现当代艺术专场中,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亮眼,不仅有不错的成交率,而且部分艺术家在现场引起了买家的多轮角逐,并超出预估价许多成交;而保利则首次将“新绘画”引入了夜场,并且取得了100%的成交率,其中有近半数的成交价超过了最高估计。在这些青年艺术家高价及高成交率的背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被称之为“新”藏家,他们的收藏可能不尽相同,但对他们来说,关注这些“未来之星”是他们的共同点。拍卖市场为我们释放出了一个:青年艺术家与“新”藏家组合“上位”的趋势:

2014年秋拍保利“新绘画”夜场成交TOP10

  拍场个案:W先生与青年艺术家版块收藏

  在保利“新绘画”夜场上,遇见了藏家W先生(匿名),他以287,500元的价格拿下了本场第一件拍品:宋琨的《南湖系列六号(拖着铲子的少年)》;之后,他又以92,000元买得了王鹏杰2013年作的《一片》。在之后与他的交流中,我们发现,这是一位典型的关注青年艺术家的藏家。

  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W先生称自己算不上专业藏家,有着自己的光电、影视公司的他,比起关注拍卖市场,平常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了画廊这样的一级市场上,因此,对拍场来说,这并不是一位公众所熟知的面孔。

  说起自己的收藏,他打开了话匣子:“我从90年代开始收藏,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不短的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会去到国外,接触到了许多的艺术品,也参加过国外拍卖行的拍卖会,买了许多东西。从一开始我买东西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标准:那就是跟传统划清界限,对我来说,买东西的标准一直都是一个:喜欢就行,因为我本人就不喜欢传统。我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通过各种方式买过很多东西,所以仅仅在我北京的家里,就有90多件艺术品。经过多年的收藏,我发现我比较感兴趣的还是当代年轻的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对我来说,买东西更多的不是为了投资,而是为了发现未来”,就像他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一样:以消费的心态介入,争取买到具有投资价值的标的。

  W先生说,收获与耕耘比起来,更喜欢后者,这也是他为什么坚持购买年轻艺术家作品的原因,当然,这些年轻艺术家都是得到过学术肯定的,比如最近刚刚结束的hi艺术新锐奖,W先生便成了该奖项中收藏入围艺术家作品最大的藏家之一。他在自己的微信中分享到:“hi艺术新锐奖评选出来的金银铜6位艺术家,我有12幅他们的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眼光,令W先生很高兴,他将此称为:“我购买的是他们今天的学术价值,明天的市场价值”。在他看来,老一辈艺术家的热度一定会慢慢退去,这是其一直关注新人,寻找下一个具有引领性的艺术家的动力。

  事实上,在保利“新绘画”夜场这场拍卖上,还有许多像W先生这样不为公众熟知的藏家,“如果将这些藏家都称之为‘新’藏家的话”,现当代艺术部专家李雅璐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加上年轻的收藏家,与此前主要收藏在书画、瓷杂等板块的藏家,我们也注意到,本专场中有关注到新绘画、并且有购买意向的藏家中可能逾半数”。

  这种“新”藏家的涌入不仅体现在保利的“新绘画”专场,匡时油画部主管谢扬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也谈到了这个特点:“从今年现当代艺术专场的买家来看,除了资深收藏家表现比较踊跃以外,有一些比较新的买家加入到这次竞投中是一个亮点”。在拍卖会举办的现场,开场的几件奈良美智作品竞争激烈,记者观察到,这都是由场内的一些“新”藏家在参与竞投。

  仇晓飞《大摩天轮》 2003年 成交价:RMB1,437,500

  拍场“新藏家”的特点

  如何看待这些在拍场出现的所谓“新”藏家收藏特点?策展人朱彤通过长久的观察对青年艺术家保持关注的藏家群体,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谈到:“我认为关注年轻艺术家的藏家有三类:一类是专业的资深藏家,但他们并不是我们媒体上所熟知的这些,而且他们不会拿出上千万甚至过亿的资金来购买艺术,可能每年会有几百万的资金投入到艺术品收藏上,但是他们都有对艺术品非常专业的判断,对年轻艺术家未来的判断是他们购买作品的一个原因;另一类是年轻的藏家,这个群体近些年来正在不断地成长,对他们来说,选择现当代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会更加靠近个人的理解,可能会从中产生出一些共鸣;当然还有一类可能是一些机构,和基金,这些更多的可能是从投资的角度进行购买”。

  朱彤继续分析到:“第一类资深的专业藏家,是已经具备一定的收藏体系,对艺术有了自己的判断,因此他们在拍场出手时,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收藏的目的也不定是出于未来的增值性考虑,而是从学术价值上做出的判断;而相对地,年轻的收藏家群体,他们处于与这些年轻艺术家同龄的阶段,在彼此沟通上,不会产生障碍,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是进入收藏的很好的一种途径,他们的收藏是建立在个人趣味之上的多元化的感受,于是当代的更加具有多元化创作特性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对他们更具吸引力”。

  已经做过四届“两岸三地青年收藏家邀请展”的匡时可谓牢牢地抓住了年轻收藏家这个群体。不仅每年在艺博会上筹备这些收藏家的邀请展,而且谢扬表示,在征集作品时,也会对这些收藏家的趣味有所偏好。跟青年藏家打交道,她表示拍卖会首当其冲站在了一线的工作上,从两年前开始这个项目,她发现,青年藏家的群体正在不断地扩大。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她谈到了这些年轻收藏家的特点:“这些年轻人都很厉害,会对自己周围的圈子产生影响力,这是这个群体的人数不断扩大的一个原因。因为他们出生的优越性,再加之许多具有的国外留学的经历,所以他们都具有很强的个性,体现在他们的个人收藏上,他们会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且他们很难去被界定。从现阶段来看,他们更多的倾向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达明·赫斯特、翠西·艾敏、奈良美智、村上隆、草间弥生等,而在国内的艺术家方面,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如:王光乐,陈飞、徐震等等”。

  在保利现当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看来,除了这些市场不断涌现的年轻的收藏家对青年藏家的关注外,其他的“新”藏家的出现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加健康的信号:“我觉得收藏家的群体不应该用年龄来划分,应该用动机来划分,在我们的拍场上有一些老的收藏家,这个老不是年龄,是指资历;也有一些年轻的收藏家,这个年轻也跟年龄无关,只是新进场还是后进场。我觉得年轻艺术家这个板块既是针对专业的收藏家也是对消费类的收藏家,可能之前有很久收藏体验的藏家朋友们,他们现在拿出一部分钱来关注,不光是从拍卖上,可能从画廊里去买,这个已经是一个很好的健康的推动力;还有一些刚刚对艺术产生兴趣也愿意拿一部分钱来买,毕竟这个板块里艺术家的价格还不是那么贵,我们所有人都可以消费得起的”。

  王光乐  《寿漆系列070810》 2007年作 成交价:RMB1,150,000

  “新”藏家与未来的艺术之星

  对于目前市场出现的向青年艺术家倾斜的现象,在贾伟看来,这正是出于市场的需求。从近几年的艺术市场来看,年轻艺术家以经具备了比较肥沃的成长土壤:如像刚刚举办的hi艺术新锐奖等各类年轻艺术家评选的奖项逐渐增加;像青年100这样的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平台不断扩大;同时处于一级市场的画廊对年轻艺术家推广力度越来越强;这些都大大地加大了青年艺术家在媒体上的曝光度。慢慢地,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比如某位年轻艺术家展览上的作品销售一空,而且许多购买者都是消费型的藏家。

  “这些现象都为市场释放除了收藏青年的艺术家作品的信号”,朱彤谈到:“收藏总是这样,收藏家总是在期待未知的世界是怎样的,恰恰这些年轻的艺术家,或者是一种年轻的艺术形式,可以使我们的艺术走向未来可能的边际,或者使我们的收藏家对未来有更多的想象。我们总是惊叹尤伦斯夫妇在十多年前花了10万美金买了一张曾梵志的《最后的晚餐》,最后买了1.8个亿。每个人都希望这样,在这些艺术家还没有被发现的时候,用一双懂得艺术的眼睛去发现他们,这是一个收藏家的荣耀。收藏不一定是要买贵的作品,全世界很多著名的收藏家都是在艺术家还没有出名的时候,大量的收藏他们的作品,这一点其实是一个资深收藏家、专业收藏家更应该具备的条件,而不是拼的是钱。如果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还没有很贵,收藏家就能去发现、喜欢他们的作品,同时,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也是市场、学术所承认的,这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吗”?

  正如朱彤所谈到的,市场总是对未来抱有新的期望,而吃螃蟹的总是少数的人,就像这些愿意冒险发现青年艺术家的“新”藏家一样。虽然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不再是靠着一位收藏家的力量支撑,但是朱彤认为,肯为过百万的年轻艺术家买单的藏家群体依旧还是少数。活跃于艺术市场的画廊主华雨舟谈到:“年轻艺术家的上位可以让藏家的视野变得更加宽泛是毋庸置的,然而,以如此过快的速度成长也不一定是一件好事”,他的担心也让人对年轻艺术家及“新藏家”的组合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提出了质疑?

  结语:在当下,想要去概括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特点本身就是很难的事情,他们不像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有非常明确的诉求,如果说有一个特点,那么就是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似乎也体现在了以年轻的藏家为代表的“新”藏家身上。虽然当下“新”藏家对年轻艺术家版块的关注,无法为依旧处于调整期的市场带来令人振奋的消息,而且这些“新”藏家是否会对这个版块保持持续的关注力也不一定,但是这也许从另一面让我们看到了市场更加趋于理性化的趋势,也可能是国内的艺术品市场走向更加健康的一个信号。至于这样的一个新现象的出现,是否将为之后的市场带来明星级的艺术家?值得所有人的期待。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