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第1323期】朱万章:陈、齐交游——莫逆之交

2014-12-09 16:48:41 杨孟学

【相关链接】

 【雅昌讲堂第1324期】朱万章:齐白石之忘不了的“引路人” 

各位来宾早上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在这里给大家一起来分享我近十几年来关于研究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一些心得体会,我前几年一直在做关于陈师曾的一个研究,一直到2003年的时候当时出版了一本书叫做《陈师曾》,这本书是一套丛书,是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当时出版的,当时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他里面不可避免地就会涉及到很多齐白石的内容,到后来我成为北京画院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我们在研究齐白石的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陈师曾,所以无论是在研究陈师曾还是在研究齐白石他们二者的交往,他们的关系都是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所以说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的这个讲座也就是从他们两个人的艺术交友谈起,谈他们在艺术史上一段佳话,同时也是可以通过这么一段艺术交流,可以看出对齐白石艺术的这样一个影响,其实我最早对齐白石和陈师曾的关系这种交流的关注,其实是来自于我早年工作的一个单位,就是广东省博物馆,因为我曾经在广东省博物馆工作,当时在广东省博物馆库房里边收藏了一件非常特别的一幅画,这幅画就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是一幅小品,这个是画的是陈师曾画的是齐白石的一幅,一个是比较写意的一个肖像画,受画人是齐白石,作者是陈师曾。这幅画是陈师曾为齐白石所作的一个画像,虽然是一个画像,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写实的,是一个非常写意的一幅画像,我们可以看一下这幅画像的一个局部和他的题诗,这是他画的齐白石的一个肖像,他上面写了一句小诗,就是“误剪红梅树,花前白石僧”,这个用的是南宋姜夔的一句诗,姜白石的一句词,为齐白石写照,落款是衡恪,衡恪是陈师曾的一个别名。当时我在广东省的博物馆看到这件作品之后我觉得非常好奇,因为当时我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在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个时候对齐白石和陈师曾还不是特别关注,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对他们的艺术交游还不是特别关注,由于这件作品后来引发了我对他们浓厚的一个兴趣,尤其是对齐白石的研究,后来他的衰年变法都是跟陈师曾有着密不可分的一个关系,所以说由此展开对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一个研究的课题。

  我们要讲到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交游,不可绕过的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是齐白石的晚年变法,他的晚年变法我们又称为是“衰年变法”,现在先看一下他们最早认识是在什么时候?

  他们最早认识大概是在1917年秋天,其实那个时候齐白石已经都是六十岁上下了,这年齐白石避乡难居于北京,以卖画及篆刻为生,当时陈师曾是在琉璃厂的兰紫铺见到了齐白石所刻的一个印章大为激赏。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资料可以显示当时齐白石在北京的卖画生涯并不乐观,前不久我看到张葱玉的日记,张葱玉的日记里边讲到他当时去琉璃厂的荣宝斋买画,买画的时候很多一些不知名的,现在我们认为是不知名,在当时很有名的一些画家卖得非常高,反而齐白石的画卖得非常便宜,当时齐白石的画可能一个扇面还不及陈半丁或者是其他很多画家的一半,甚至不到他们1/3的价格,当时他的卖画生涯非常不乐观,很多人还不知道他的名字,当时张葱玉在日记里边讲到很多人认为齐白石的画很怪异或者说很冷逸,不喜欢他的东西,而且他本身从湖南的乡下到了北京以后也没有太多的人知道他的名字,自然也就是卖不起高价了,在谁情况下,齐白石在北京算是过着非常落寞和冷漠的一个日子,当时陈师曾在琉璃厂看到齐白石的篆刻以后就大为赞赏,专门到齐白石所住的一个法源寺相访,因为当时齐白石卖不起价,所以他当时的生活穷困潦倒,寄居在法源寺,陈师曾专门到法源寺去拜访他,两个人一见如故,晤谈之下就成莫逆之交。

  齐白石当时称赞陈师曾的画是什么?能画大写意花卉,笔字矫健、气魄雄伟。在京里很负盛名。当时陈师曾算是北京画坛的盟主,当时和姚华姚茫父齐名的,算是在当时北京画坛的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在这样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去拜访齐白石,齐白石也是大为感动。

  我们看一看齐白石称赞陈师曾的话是大写意花卉,可以看看当时陈师曾的画大概是什么样的。这个是陈师曾的画,这个是在天津美术馆收藏的,这次我放出来的很多图片都是平时大家比较难得一见的,因为我们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看下面的展览,齐白石的展览,包括也看到很多陈师曾的作品,但是我这次找出的很多作品是天津美术馆或者是广东省博物馆,他们收藏的,但是平时比较少拿出来展览的,大家可以多方面、多角度看陈师曾和齐白石他们的艺术风貌。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这件是收藏在天津美术馆的一个陈师曾的设色花卉,这些作品目前正在天津美术馆展出。这个是收藏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陈师曾的《田家风味》,也是非常大写意的,画的是蔬菜、国蔬图,田家风味图。

  这个是天津美术馆收藏的另外一件《竹菊芭蕉》,我们从这个画风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非常粗矿大写意的花卉的画法,这个是收藏在广东省博物馆的一件《橘色图》1918年,也是陈师曾和齐白石认识以后的第二年陈师曾所画的,这个是一个《橘色图》。

  待会儿我们可以看到当然我们现在在座的很多人对齐白石的风格都有所料,我们可以看他们两个之间的风格还有一些神似之处。

  这个是陈师曾的山水图,左边是一个局部,是收藏在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这个也是一幅非常写意的山水画大写意。

  我们再看一下陈师曾的葫芦,因为齐白石也是画葫芦著称,陈师曾他也有葫芦的画,当然可以看出他们的葫芦有所不同,他这个也是非常写意的。

  再看一下他的墨竹,这个是陈师曾的墨竹,这件作品是兼工带写的,是比较小写意的。这个写意的成份多,菊花色是有点儿兼工带写。

  我们再看一下瓶梅,这个是墨梅,这个也是天津美术馆收藏的陈师曾,这个也是写意的墨画花。

  再看一下这个是陈师曾的《富贵图》。《富贵图》在陈师曾的画,在齐白石的画里面都是非常常见的,画的一般都是画的是牡丹。这个也是小写意的风格,这种风格跟齐白石的风格,后来晚年的风格是不太一样的。

  这个是陈师曾的绘画扇面,两件扇面,上面是山水,下面是蔬菜果蔬图,下面这幅画和齐白石晚年变法的画非常接近的一种风格。

  当时见了面以后陈师曾就劝齐白石大胆变法,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来,当时还专门送了一首诗给他,他的诗的内容叫“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我们待会儿可以看到齐白石在变法以后的风格是怎么样的,由于陈师曾的点播,在齐白石晚年的艺术生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有了陈师曾的点播,使齐白石晚年的风格为之一变,像这样,这个在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上大家习惯上称为叫衰年变法。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中间这主义位是陈师曾,这个是陈师曾1923年的时候是北京和北京的文化界人士的一个合影。从这件照片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陈师曾在整个北京的文化界,在整个中国文化界他的地位是非常高,尤其是在绘画界,有很多美术史的学者把他称为是当时北京画坛的萌主,由于有陈师曾这样一个点拨和他这样一个建议,还对齐白石的一个欣赏,齐白石当时很快就听从了他的建议,进行了一个衰年变法。齐白石取出自己的一幅《借山图》请陈师曾鉴赏,陈师曾欣然赋诗一首,“曩于刻印知齐君,今复见画如篆文。 束纸丛蚕写行脚,脚底山川生乱云。 齐君印工而画拙,皆有妙处难区分。能似不能非所闻。正如论书喜姿媚,无怪退之讥右军。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这个是当时他写的一首诗规劝齐白石要让他画出自己的风格,不要低首求同群,不要因为当时大家喜欢什么你就画什么,按照目前的观点来说不要被艺术市场所左右,不要被整个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自己一定要画出一个自己的特色来。

  这幅照片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照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去年的时候在网上非常流行的一张图片,说齐白石是中国绘画界最早玩微信的一个人,那个时候正点微信,这是一个玩笑话,他可能是在看手相或者是看其他什么之类的。

  这一幅画是收藏在北京画院的一幅,上面有有齐白石、陈师曾的一个题,这个是齐白石的一个梅花轴,上面也有他的一个题诗,我们可以从这个题诗可以看出陈师曾和他们这种艺术教育的关系“齐翁嗜画与诗同,信笔谁知造化功。 别有酸寒殊可味,不因蟠屈始为工。”“心逃尘境如方外,里裹清香在客中。 酒后尝为尽情语,何须趋步尹和翁。”这个尹和翁是一个画梅花著称的,要他画梅花不要跟着别人亦步亦趋地画,一定要画出自己的一些风格特点来的,这个是局部,这个局部是陈师曾在他室堂上题的 在齐白石的诗集中,也有很多首诗是记载这两个人的一个交往的过程,比如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齐白石写的一首诗“槐堂六月爽如秋,四壁嘉陵可卧游,尘世几能逢此地,出京焉得不回头”他是专门写了跟陈师曾见面之后写了一首诗。

  1920年的时候当时已经年已58岁的齐白石在谈起这次历史性会见的时候,他当时仍然满怀感激地说那时学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不为北京人所喜爱,除了陈师曾以外懂得我画的人简直是绝无仅有。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是齐白石当时画画的一个场景,可以看出在齐白石变法以前他的画风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风格,当时他就画的是非常冷逸的,学八大山人那一路,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件作品是收藏在京都国立博物馆,这种风格当时很多是学八大山人、胡思涛,尤其是学八大学得非常惟妙惟肖,我们可以从看他的这种画的这个是画的鸟的形态,包括八大山人画的鸟都是眼睛白多黑少,表现出一种很冷漠、很孤寂、很寂寞的一种情境。这样的画风自然不是被很多人所欣赏,也许他的艺术价值可能会高于后来他的红花绿叶派的一些绘画的作品,但是实际上这样的作品真正能欣赏的人不太多。我们现在所看到这是他画的是这是一本册页,他完全是用水墨来画的,这件作品是当时是被日本驻中国的一个领事叫虚摹,他的收藏,后来是捐赠给了日本的京都国立博物馆。这都是齐白石变法以前的作品,我们仔细再看看。

  你看他这个他这个题款的很有意思00:21:49。当时是学那个是……八大山人,那种比较冷逸和幽寂,这个是册页中的第五件,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风可以看到。无论是他画的是小鹊,还是画的是蚕虫,还是画的这种螃蟹,从整个画面来我们都可以看出是表现出一种非常冷漠的这样一种景象,这个也许可能是一个文人画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但是反而是在整个收藏家群体中或者是在整个当时的艺术市场上并不是受人追捧的。还有一些其他的像这类风格,最近在天津市文物公司是他们收藏的,这批作品来源非常可靠,因为这批作品来源很多是直接来自齐白石本人,他们现在是收藏在天津市文物公司,没有卖出来,所以最近在天津美术馆做一个展示,我很有幸得到这批图片,这批图片看出这个是比较早年的,像这批作品都是他早年应该说卖得不太理想的,卖的不是很理想的,在艺术市场上不是很追捧的一些作品。这个是收藏在天津文物公司,这个是甲子年是1924年,虽然1917年以后他开始变法,但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时间段,不是说1917年以后就不再画比较冷漠的作品,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的一个过渡时期,我后来了解到在1927年左右还有那种比较冷漠的一些作品,到30年代、40年代、50年代的时候这种红花绿叶派的作品越来越多,中间有好几年的过渡时期计划一些比较冷漠的,像八大山人这样风格的作品,也画一些比较欢快的,红花绿叶派的一些作品,这批作品的原件正在天津美术馆展出,大家有兴趣可以在12月6号以前去那里看。这个也是画的一个石头,一个小鹊,这样的作品在当时很多收藏家里边有点儿狂怪,甚至有点儿荒诞不经,大家不知道能不能看得很清楚,画的是石头,非常得歧义,石头下面有一只小鸟,这种小鸟的构图、构思也特别像是八大山人笔下的小鸟,回过头来再看一下前一件。

  这里是画了类似于太湖石这样一个怪石,旁边有三条鱼在那里游动,整个构图非常奇特,甚至有一些荒诞不经。在当时很多收藏家眼里,包括张葱玉(张珩)日记里边都提到当时很多人都视他为狂怪,怪诞不经,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可以欣赏得了的,当时张葱玉的日记里边讲到当时花几块钱买了一件齐白石的画以后受到人的讥笑,认为他似乎没有眼光怎么会买这样的一个画,后来张葱玉当时说五十年以后自有识者,自有人会认识到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事实证明当时不到五十年,只有五几年以后齐白石的画已经受到人们的追捧,到三四十年代,尤其是四五十年代他的作品一直在收藏界受到很大的一个追捧。

  我们再看这一件,这个都是画的石头,上面有两只小鹊,这四条屏是非常有意义的四条屏,在齐白石全集、齐白石的画里边类似四条屏的风格非常少,而且你看这个画的时候还是画了一点彩石,好像带有一点装饰趣味的石头,上面这个小鹊,都是像刚才我们看到册页里的小鹊一样,比较八大山人的风格。当时陈师曾劝齐白石自出新意,变通画法,齐白石就创出了红花绿叶一派,待会儿看看他红花绿叶的风格。

  齐白石1920年所作的一本《花果册页》有做如下的题记,里面讲到“余画梅学杨补之,由尹和伯借双钩本也。友人陈师曾以为工真劳人,改其改变。”他早年画梅花都是比较工笔、比较工整,陈师曾以为他是工真老人,劝其改变。所以25年以后当时又印了这本册页,85岁的齐白石在自跋中仍然再次提起陈师曾劝其变法之事。当时他是这样来写的,85岁的时候他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是这样写,“余50岁后知画,冷逸如雪个,这是八大山人。避乡乱窜于京师,识者寡,认识他的人很少,友人师劝其改造,信之,即一弃。今见此册,殊堪自悔。年已八十五矣,乙酉白石。”后来的美术史论家称齐白石的这次艺术变法为衰年变法,随着衰年,50岁已经到了算是中晚年了。

  这个是我们现在见得最多的,目前在市场上最受追捧的风格,前几天我看有人发微信,同样是齐白石的两幅画一幅画是拍了300多万,一幅画是拍了80多万,两幅画都是被认为是真的,尺幅大小几乎是一样的,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后来我看了一下风格,拍了300多万的风格比较接近于现在所见到的红花绿叶派这样一种风格,而拍了80多万那种作品完全是水墨,没有任何的颜色,比较冷漠的,画了一个虾,当时是拍了80多万,这就说明直到目前为止,大家对齐白石喜爱的程度或者说对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喜爱,可能还是以他变法以后的作品为主。

  这个是天津文物公司收藏的一本册页《草虫册》,这个也是目前正在展出的,这个是这个草虫册页既有工笔也有写意的,这可能有一些是他比较早年,比较工整的一些是小写意的作品。

  齐白石的画非常注重一种趣味性,我们可以看从他的构图、绘画的题材,非常有生活化、生活情趣,这个也是小写的作品,兼工带写,以工笔居多。同样一本册页里边也有很多小写意的作品,这个也是变法以后,红花绿叶这样一种风格。像这种风格我们就见得非常多了,晚年的。这个是另外一件《草虫册》第五开,齐白石这种构图、创意不是一般人可以比得了的,越看他的画越觉得真是无人可以超越他,只能模仿,无法超越,这个是我一直对齐白石,看了他所有的画,无论是早年、中年、晚年,构图的奇特,无论是画的虾、花卉、葫芦等等,是跟常人的构思和想法不一样,像我们所看到这件草虫册也是这样的,昨天晚上我还认真地把草虫册反反复复看了好多遍,齐白石真是能被称为是二十世纪的艺术大师是没有浪得虚名,名副其实,整个画里面表现出他自己的天赋和与众不同的才华,不是其他画家可以相比拟的。

  再看一下,同一本册页里边有很多不同的风格,这件作品都是他后来比较应该说是变法以后的一些风格,但是也有一些比较工整的,这个作品,这件册页并没有年款,有一些比较工整的作品是他早年画的一些。

  从他的画面兼工带写,画的草虫、昆虫都是画得非常工整,画画得非常精致,但是画的这种树叶。

  这件作品是比较典型的后期的作品,目前我们在收藏市场上看到最多的都是这类风格,这类风格比较多。我后来发现天津市文物公司收藏了大量齐白石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作品,这批作品我们平时比较少见到的,除了刚才看到的四条屏的石头、小鹊外,这本册页也是比较特别的,非常值得研究的。

  这个是画的水果上面,有两只小蜜蜂,是画得非常生动有趣。从他后面的题跋可以知道这件作品大概是60岁上下,也就是1920年左右的时候画的,此册于60岁才做,有人来鉴曰真伪,把它带来让他鉴定,他后面再补记的,补记的时候89岁,晚年的时候写的。

  这个是他变法以后的作品,这个是牵牛小鸡,这个是他晚年88岁以后的作品。

  从这个作品我们不难看出他和早年刚才我们看到的他比较冷漠的那种风格,应该说是有天壤之别,而且无论是气韵、格调、表现出来的气息,这幅画的画面给我们一种比较欢快,比较热闹的感觉,之前画的八大山人非常冷漠的感觉,一个是冷,一个是热,在一冷一热之间受到的关注程度就是大相径庭,所以因为陈师曾是对当时的北京画坛甚至对北京的艺术史都非常得了解,非常的俩如纸张,既是北京画坛的萌主,又是当时在北京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文化人,他这样一个眼光劝齐白石,说齐白石深信不疑,为此而进行变法,正是因为有了陈师曾这样一个劝说,使齐白石的艺术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革,所以说后来有美术史论家甚至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没有陈师曾,很有可能就没有齐白石。这就说明当时陈师曾在齐白石的艺术发展历程上所起到重要的一个作用。这个是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个齐白石的荔枝图,这都是齐白石晚年的作品。所以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个知音或者是引路人士非常不容易,陈师曾算是齐白石的一个贵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贵人的指点,我们也能见到现在的齐白石,至少是他的风格跟现在齐白石的风格很有可能有所不一样。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