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第1324期】朱万章:齐白石之忘不了的“引路人”
2014-12-09 16:53:31 杨孟学
【相关链接】
这个也是收藏在日本的京都国立博物馆的一本册页,都是变革以后,即便是变革以后我们可以从他的画面可以看出,中间还是有水乳交融的成份,我们可以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虽然是变革以后,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画的小鹊里边可以看出还有很多八大山人的影子在里边。这又是天津文物公司收藏的一件,这个是古书图的一个立轴。
这个是葡萄松鼠图,这个是天津美术馆收藏的,用的是大片的叶子,在同一幅画面里边有一些比较能够看出变法以前的一些痕迹,也能够看出他变法以后的风格,整个画面的格调还是变法以后的风格。
这个是设色玉簪花也是天津美术馆收藏的,下面还有两只小鹊,这两只小鹊跟他变法之前的小鹊有点儿不一样。
这个是1925年说的墨笔,他们把名字,墨笔的一个虾。有人曾经提出过,他的变法前后是不是以他有无颜色作为一个标志,是不是纯粹是墨笔的,就算是变法前的,有颜色变法后的,这个是比较片面的,变法以后也有很多墨笔,变法前也有很多颜色,不能以是否有颜色和以水墨进行判断,而是以他的一个时间段,大概是在二十年代,因为这个时候持续时间比较长,是从1917年认识了陈师曾,陈师曾是1923年去世,中间他们交往的时间并不长,交往的时间也就是五六年,而且五六年的时间断断续续的,在这五六年的时间中,陈师曾去世以后差不多近十年的时间,齐白石整个艺术从1917年到30年代、40年代,整个齐白石的作品中间既有一些比较冷漠的作品,也有一些比较热闹的红花绿叶派的作品,中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过渡时期,真正能够形成后来晚期,我们目前见到的比较常见的一些成熟期的风格,三十年代以后到四十年代的作品,刚才是讲到了陈师曾和齐白石交游的最重要一点就是齐白石的衰年变法,同时可以看到他们第二点陈师曾是齐白石画的一个主要推广者和宣传者,他的主要推广者和宣传者主要是体现在哪个方面?陈师曾在北京为齐白石寻找他的一个艺术市场,一方面为齐白石寻找他的艺术市场,另外一方面就是当时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带到日本去展销,引起了很大的一个轰动,也是在齐白石的艺术生涯上面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是陈师曾应日本荒木和渡边的邀请于日本参加东京府厅工艺馆的中日联合绘画展览会,去年的时候我在这里举行过一个齐白石艺术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从里边专门讲到这个事,在这里我对这件事情不再做详细的一个讲解,但是我们可以要提到这件事情,因为在陈师曾和齐白石的交往中,他们在日本的展销的活动,这是一个不可绕过的一个重要话题,当时陈师曾是带齐白石的花卉、山水数幅去展览出售,陈师曾到日本卖画引起了很大的一个轰动,带去的齐白石的作品基本上是全部销售一空,而且他的售价还特别贵,当时是比国内齐白石的售价要高出很多倍,法国人在东京选了陈师曾与齐白石两个人的画加入到巴黎的艺术展览会。而日本人把两个人的作品和艺术生活拍摄成为一个电影,在当时的东京艺术院进行放映,名动海外,经过日本展览会以后外国人来北京求齐白石的画日渐多起来,当时尤其是日本人到北京来买齐白石的画非常多,国内认识齐白石的人也都起来了。
这个是当时荒木致陈师曾的一个电文稿,希望陈师曾带一些画带去日本展览,当时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带到日本去以后,在日本的东京《朝日新闻》对这件事专门做了一个报道,这是当时报道的一个原文,里边涉及到的文章把它翻译出来。当时东京的《朝日新闻》是这样评价齐白石的,其中有一幅画《桃花坞》,他说桃花坞赋予气韵,墨色变化妙不可言,相信可以是本次展览的杰作之一。作为一个初出国门的中国画家,而且当时齐白石几乎还没有什么名的情况下,到日本一展览一下就遇到了很多知音,而且引起很大的轰动,在当时很不容易,很罕见的,当时陈师曾带去的画还有很多,除了齐白石而外还有吴昌硕,金城、其他的当时像陈半丁、王一亭等等他们的画都到日本去,据当时的记载陈师曾的画是卖得最好的,而且也是价格卖得比较高的,完全出乎陈师曾和齐白石的意料之外。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件作品当时带去的其中一件作品,就是齐白石的《横江杨凌图》可惜这件作品已经找不到原件收藏在什么地方,可能继续收藏在日本,也有可能毁掉了,目前找不到这件作品,索性还能够见到这件作品当时的图片,这是黑白的一个照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是一个比较,比较具有童趣化的一幅山水画,齐白石的很多山水色块非常明显,而且在颜色方面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视觉冲击力非常非常强,这样的一个山水画到那边去之后日本人感觉到一种非常新奇,跟当时学四王、四僧的很多传统中国画相比会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种画面上比较欢快,视觉冲击力比较强的画风,当时打动了很多日本的收藏家。因为这个事齐白石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当时的一个盛况,当时的盛况是什么样?“曾点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纸众争夸;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尤其是海国都知老画家,海国就是指日本,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也是上次的讲座主要内容,讲齐白石的艺术在海国的传播影响,前边的主标题就是海国都知老画家,说明当时齐白石的画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一个反响或者是受到一个追捧,那时候齐白石和陈师曾的推举是分不开的。
齐白石后来就说这都是陈师曾提拔的一番厚意,我是永远忘不了他的。在他们的艺术生涯里边既有前者的衰年变法,也有后来他的推广和传播。
齐白石还写过这样一首诗,在白石老人自述,他的年谱里边专门讲到《白石诗草·卖画得善价复惭然纪事》自注曰:“陈师曾壬戌春往日本,代余卖杏花等画,每幅百金,二尺纸之山水得二百五十金。”当时每幅百金和在国内的价格是什么样?据当时国内很多文字介绍,他这个价格差不多相当于在国内的价格的10倍左右,所以他整个无论是在应该说是量价齐升,无论是在数量、在价格方面都是比在国内卖出的情况要好很多。
齐白石还写过这样一首诗题陈师曾的画“:“君我两个人,结交重相畏,胸中俱能事,不以皮毛贵,牛鬼与蛇神,常从胸底会,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这就说明他们两者的一个关系,也就是互相这样一种砥砺,互相的鼓励,尤其是陈师曾对齐白石的这样一个题跋,还有对他一个点拨、衰年变法,1923年的时候陈师曾英年早逝,48岁就去世,在齐白石的日记里边记得第一时间听到齐白石的陈师曾去世的消息以后,他说有两行眼泪当时忍不住就流下来,他是感觉到非常震惊和痛苦,虽然他们的年龄相差不大,按照年龄上讲几乎都是同龄人,但是齐白石一直是把陈师曾当他的一个相当于长辈或者说是相当于一个老师辈的人看到,在他的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我言君自知,九原毋相昧。”这是他写的一首诗,这个是在齐白石的诗草里边记录的。
同时我们再看一下他们两个人在篆刻方面的一个影响。他们两个人既是一个就是书法家,也是一个画家,同时又都是篆刻家,无论是齐白石还是陈师曾,他们都有专门的印谱传下来,九十年代的时候在荣宝斋印谱还专门出一个三家印谱,一个就是陈师曾,一个是齐白石,一个吴昌硕,所以说在近代篆刻史上他们三家是可以说是并驾齐驱的,诗书画印四绝,他们的篆刻在整个近代,在民国的篆刻史上都是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很高的地位。所以两个人既是近代著名的书画家又是篆刻家,齐白石的刻印受到陈师曾的影响特别深,陈师曾当时鼓励齐白石以汉砖刀法入印,不必模仿飞鸿他们的印谱,小石三房的印谱。因为齐白石他早年是生活在湘潭的乡间,他学到的很多无论是绘画的技法还是篆刻都是受到传统的影响,当时篆刻的印风几乎都是从飞鸿堂印谱和小石三房印谱,我们看到齐白石早年的一些篆刻也都是比较传统的,应该说是就是四平八稳的,亦步亦趋的,没有太多的个性化的东西。你看我们到了晚年,到了他三四十年代以后看齐白石的印,看齐白石的印非常粗犷,而且他的印和他的绘画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正如他的很多大写的一些花卉一样,他的很多大块的盖的印章和他的画风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现在在篆刻上有人提出一种叫什么写意印风或者是写意篆刻,这种写意篆刻、写意印风并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同,但是我个人如果这种写意篆刻或者写意印风这种说法成立像齐白石的就是晚期的篆刻应该就可以称得上是最典型的写意篆刻或者写意印风,这个也是跟陈师曾的点拨是分不开的。
同时从他们两个人的篆刻里边可以看出他们互相的题边跋或者说互相地鼓励或者是互相的对这种齐白石的切磋都可以看出他们二人交往的一些点滴。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是陈师曾的篆刻“无欲为欢”,这是陈师曾的一个篆刻,我们可以看他的一个题跋,题跋里边就是后边有一个“齐黄观并济”,这个是他刻了这个印以后齐白石在旁边题了一个边跋,而且在齐白石的印里边有很多陈师曾的边跋,主要集中在荣宝斋出的《荣宝斋三家印谱》里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这里是01:01:09,这后面讲了……你看这个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1917年秋,这个乾安是杨朝骏,1917年秋陈师曾为杨朝骏刻朱文方印01:01:27,边款写的是陈师曾作于怀堂,丁巳末秋旁边还有齐白石的一个观款“01:01:39”
从这个边宽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之间这种在印学方面互相砥砺、互相切磋和互相鼓励和题跋是非常多,我统计一下大概有十几条,无论是在齐白石的印上面,还是在陈师曾的印上都有这种题跋,他们的印风也非常得有些就是神似之处,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是陈师曾最常见的一方印,就是“无欲为欢”,是他的一个就是闲章。当然我们从就是齐白石的,因为这次就是说,我没有找到相关的一个齐白石的印章,当时我曾经翻到,因为我当时找到这本荣宝斋三家印谱的时候,但是这本书我最近突然一下子找不着了,当时我看到他这里边有一本大概三四十年代齐白石所刻的印,那个印风跟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个“无欲为欢”的印风非常接近,到了四十年代以后齐白石少量刻一些印,但是非常粗犷,我们见到很多的一些齐白石的大画,中堂或者说是一些挂轴,或者是一些条幅,上面很多齐白石一些比较粗犷的印,大部分都刻于三四十年代,有的时候刻于四十年代、甚至五十年代,越到晚年他的印风越是粗犷,越是写意。
在1917年的时候陈师曾还刻了一个朱文方印,白文方印,当时有齐白石的一个款,有01:04:05师曾篆刻01:04:11。这个乾安就是刚才说的杨朝骏,齐白石01:04:25。这个是1917年,其实这种印章互相的交流,应该说是贯穿着齐白石和陈师曾交游的始终,陈师曾最早对齐白石的欣赏也就是因为前面我们讲到在琉璃厂,在地摊上看到齐白石在那里卖印章,觉得这个人印章刻得不错,后来留下了地址,留下了地址还专门去法源寺看他,就是因为刻印,所以让他们两个开始交往,后来到了法源寺之后才知道齐白石除了刻印而外还画画,同时还写诗、写字,所以他的诗书画最后才引起了衰年变法,反而印章的这种篆刻、砥砺在他们两个人的交往之中还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你看我们在胡适的一个日记里边还专门记载了这样一段,1917年10月25日师曾来谈及平翁01:05:53,指齐白石,纵横有余,古魄不足,画格甚高,然能赏之者既能品其味道处,这是胡适在日记里边讲的。对他的评价纵横有余、古朴不足,画格甚高,对他的评价非常之高,当然同时也指出他的刻印的不足,这个是1917年,1917年10月25日当时刚刚过了秋天不久,也就是他们齐白石和陈师曾就是相识以后不久,胡适记下的这段日记,这也就是说明他们的这种在篆刻方面的这种交游,在他们的艺术交游史上所占到这样一个重要的地位,他里边还讲到一个画格甚高,然能赏之者既能品其味道处,就是他画的格调非常高,但是还能够找到他的一个不足之处,跟后来的衰年变法算是打下了这么一个基础。在整个齐白石的一个和齐白石和陈师曾的交游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讲到齐白石、陈师曾他们的一个诗文、书画还有词文的记述,刚才讲到胡适还有杨朝骏或者就是张悦诚他们这些人在他们的文献记载里边都有很多大量的关于两个人交往的一个过程。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