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明:胶彩画(东洋画)的传入

2014-12-11 10:42:22 陈明 

  正如萧琼瑞所说的:“日治时期的台湾美术运动,虽是台湾青年在新文化、新思潮冲击下,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智慧成就,然而,从其形成的过程看,则始终有着日本殖民统治者以文化收编知识分子的政治用心在。”这段话虽特指日据时代的台湾西画,但也可以套用到东洋的胶彩画上。而且与西画相比,胶彩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冲击更甚,它的引入直接将中国的传统绘画排挤出主流展览。胶彩画的出现是近代日本在文化上“西化”的必然结果。日本美术界接受西方绘画观念之后,派出大量留学生去西洋学习,同时也大量引进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西化的强烈风气一度使日本传统绘画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和否定,甚至在一段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废佛毁释”运动。为纠正这一风气,1878年,在日本教学的美国画家费诺罗萨与学生冈仓天心创立了一个旨在创新日本美术的画会“鉴画会”,这个画会力求发掘日本传统美术之价值,推动日本传统美术之复兴。冈仓天心等人的传统艺术复兴运动,获得狩猎派画家狩野芳涯和桥本雅邦的呼应,并促使保护传统艺术的协会不断出现。1882年,日本政府成立了以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团体“龙池会”,这是日本美术协会的前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龙池会派”,即“日本美术协会派”。东京美术学校的毕业生如横山大观、下村观山、西乡孤月等人则创立了“日本绘画协会”,他们在尊重日本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创新,融入西方写实技巧和空间表现,充分利用本民族的传统绘画优点,发扬日本民族的传统,所创作的日本画已经突破了狩野芳崖、桥本雅邦的画风,形成新的语言风格。“日本绘画协会”的改革运动得到东京美术学校的支持,1899年,东京美术学校设立日本画科,除了邀请狩野芳涯和桥本雅邦之外,他们还聘请了横山大观、菱田春草、下村观山等人来校任教,东洋画自此逐渐兴起,胶彩画在台湾的出现和兴盛正是基于这一历史背景。从画风和技法上看,胶彩画与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画有相近的表现语言。因而一般学者认为,胶彩画源自我国之重彩画[28],唐代青绿山水即其源头。青绿山水系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着色浓重,由于重彩画风格比较倾向富贵气息,故为帝王重臣及宫庭画师所钟爱。唐宋时曾风行一时,后因水墨画兴盛,渐渐趋于衰微。唐时曾传入日本,颇为日本上流社会所重。日据时期由日本回流至台湾,中国人于是称之为“东洋画”、“日本画”。

  胶彩画传入台湾之前,日本已经开始出现了“将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由冲突走向并存、融合的发展趋势”。冲突和融合的结果是促进日本绘画逐渐适应了近代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步入现代美术的轨道。日据初期,胶彩画被引入台湾,但在早期,这种绘画形式尚未在台湾产生影响,一直到1915年之后,一批热爱东方绘画的台湾学生到日本美术学校留学,学习变革中的新日本画,并将其技法和风格带回台湾,才促动台湾胶彩画的发展。胶彩画传入台湾后受到富裕阶层和部分知识分子的认可,有其特定的原因:一是胶彩画注重写生和写实,比较方便反映当时的生活状况,表现台湾的风土人情;二是胶彩画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表现技巧,又带有传统的东方意蕴,艺术效果更加丰富。不仅如此,日治时期的台湾官方美术展览为有别于西洋画,特设立了东洋画科作为展览东方的胶彩画和水墨画的部分,为胶彩画的正统地位提供了条件。因为上述几种原因,成长于日据时代的一代台湾年轻画家逐渐抛弃了中国传统水墨画,完全成为西画家或胶彩画家。

  乡原古统 台湾山海屏风——北关怒潮(局部) 水墨 172×373cm 1931 台北市立美术馆藏

  日据时期,优秀的台湾学生争相赴日本留学,这一方面因为台湾本土的美术教育相对落后,日本美术教育相对发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台湾本岛缺少高等美术学校,根据当时的日本殖民政策,台湾学生只有通过激烈的竞争方可获得留学日本的机会,接受高等美术的教育。为进一步传播日本画,日本画家早在日据早期就来台执教,不仅在教学课程上模仿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连美术教具也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不过,在20世纪20年代“台展”设立之前,胶彩画还只是刚刚引入台湾,很多人并不熟悉,绘画技巧及风格也没有成熟,当时的胶彩画作品绝大多数来自日本。

  (本文源自作者所著《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史》一书的相关篇章。)

  较早来到台湾教授胶彩画的日本画家主要有乡原古统(1892—1965年)、木下静涯(1887或1889—1988年)等人。乡原古统原名藤一郎,日本长野松本市人。1910年3月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同年4月进入京都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12年4月辞去京都女子师范学校教职,跟随东京美术学校教授藤岛武二研习东洋画,并从书家宫本可亭学习书法。1917年5月来台任台中中学教谕,1920年12月转任台北州台北第三女子高中教员,并同时在台北第二中学任教。在台期间,不少台籍学生跟随他学习绘画,如陈进、林阿琴、蔡品、周红绸、彭蓉妹等。乡原古统擅长山水、花鸟,注重写生,作品风格细腻、繁复,构图宏大,颇有气势。在早期台湾胶彩画的传授上,乡原古统起到很大的作用,他不仅是台湾胶彩画的启蒙者之一,而且还是胶彩画在台湾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后来蜚声画坛的陈进即是在他指导鼓励下学习胶彩画并留学日本的,而郭雪湖也深受其影响。郭雪湖他曾回忆道:“第九届‘台展’结束不久,乡原先生辞去教职要回日本,李石樵同我为他送行,席间他有一句话竟影响到我的终生,他说:‘当了二十年的教员,固然这段日子是值得珍惜的,但论及艺术成就,我却是十足的失败者,既然身为一个画家,就不应该在兼职去当教员,分心以后,就没法在自己岗位上坚持到底了。’听了这话使我俩相约终身不进美术学校授课,因此我坚持到现在,一辈子是专业画家。”尽管乡原古统认为他在台湾的教学耽误了自己在创作上的研究,但他无疑是一个称职和严格的教师。在第四届“台展”中,时年15岁的李秋禾的作品遭到质疑,有人说他的作品是别人代笔的,于是乡原古统以喝茶为由,让众人及李秋禾即兴创作一幅作品,然后拿出李秋禾的画作说明他的创作是自己完成的。此一事件足以说明乡原的求真精神。在第九届“台展”结束后,乡原辞去教职回到日本。

  木下静涯 南国初夏 胶彩 214.5×87.3cm 1920—1930年 台北市立美术馆藏

  另一日本胶彩画家木下静涯本名源重郎,曾师从于日本画大师京都派画家竹内栖凤,1 9 1 8 年与同道一起去印度研究佛画,途经台湾举办个人展览,后因喜爱台湾的景色,决定留在台湾教学、创作,直到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结束。木下静涯擅长花鸟,重写生,作品融合了南画的用线手法,设色浓艳,体积感很强,富有东西兼融的趣味,创造出具有台湾特有风格的胶彩画,为台籍画家所推崇(。木下静涯在台湾并没有从事教职,但对台湾的美术创作十分关心。他认为:“台湾的画家们一直没有好的艺术环境来给予培养,今后应考虑到如何给予以奖励的办法才对,比如向(日本)内地当局借来好的作品以供观赏研究,而美术馆的第二章 中华文化的隐退:日据时期的台湾美术设立就是当前的急务了。”木下静涯回到日本后,靠教授画画为生,但在日本画坛上影响不大。

  在1927年“台展”创始之前,胶彩画在台湾的发展还处于传播阶段,并没有扎下多深的根基,但其影响已经开始体现。尽管胶彩画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但与中国传统水墨画已经相差甚远,它实际上是一种融合西洋绘画的日本近代绘画形式。胶彩画在台湾的地位十分特殊,它与西洋画成为主宰台湾画坛近30年的主流绘画,并且在战后延续至今,实与当时殖民政府的教育政策和政治走向相关。在胶彩画大放异彩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传统水墨画特别是文人画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穷途末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万舒[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