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将艺术品收藏作为人生的一种修行
2014-12-11 15:09:45 小一
在收藏界,提起马未都,圈内人都尊其为大家。据马未都说,他手上的大部分文物都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地摊上“捡”来的。原来,以前北京有很多半地下状态的市场,马未都经常出入如玉渊潭东门、北海北门、朝阳门等自发形成的古玩交易市场。
当时还有国营文物商店收购点,每天早晨没开门,外地农民已推着自行车,车把上挂着旧瓷器在那里等着,有时队伍足足有一里长。马未都回忆:“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旧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任我挑,10元钱一个,现在这样的碗在拍卖会怎么也要三五万吧。”
马未都的第一件藏品是在1982年花1600元买的四扇钧瓷挂屏。当时他刚成家,是用准备买彩电的钱买了这件宝贝。马未都说:“这件东西对我后来的影响很大,它既是瓷器,又是家具。”后来,马未都的家被小偷光顾了一回,等他回家一看,四扇钧瓷挂屏都还在,心里就踏实了。可见在当时,人们对于收藏毫无概念,马未都捷足先登涉足这个行业。
1997年,马未都创办的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成立并开放,这展现了马未都从事收藏的野心。说起自己倾心打造的博物馆,马未都表示:“我的馆藏内容丰富,品种多、面积大,在私人博物馆中我是最认真去做的,是不是第一,观众自有公论。”博物馆内设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和多功能厅,其中以古代家具的收藏为最大亮点。馆内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为收藏文物,马未都一掷万金,想要打造一个以博物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博物馆不但带给主人精神愉悦,而且承担着普及文物知识、丰富百姓生活、追寻失落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马未都认为,文物是人类文明的坐标,对文物的认知程度和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标志着一个民族发展的水平。
马未都自谦最大的生存优势是没有家学、没有渊源,因而也就没有框框,这也是取得成功的一大秘诀。“捡漏”应该结合文物收藏的时代性客观看待,不应该脱离上个世纪80年代的背景。
马未都的收藏方式和收藏理念都有自己的标准。“买了还想买是收藏家,买了就想卖是投资者,收藏家与投资者实际上也就这点差距。”马未都说:“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上的追求温饱的趋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是一种社会动力;第二重是趋名,希望心情愉悦,表现为精神上有所寄托;第三重是灵魂上的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有些人就将收藏艺术品当做一种修行,马未都希望自己也能达到这种境界,至少要像丰子恺所说的处在坐二望三的“二楼半”。
收藏不仅靠财力、靠运气,更靠眼力、靠知识,一个有文化底蕴的收藏家在收藏过程中,也会透露出其学养的光泽,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关于收藏,马未都的观点很独特。他说:“收藏是一个话题,社会上相关新闻天天会有,用以吸引百姓的眼球,挑动百姓的内心,但凡稍有心动就会解囊。”
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中国文物,大部分人会手足无措,这种滋味早期谁都会有,很正常,原因是文化对我们构成的诱惑太大。这种诱惑会长久缠绕。我们生长在这块文化土壤中,不管你在意与否,都会受其营养滋润,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强壮身心。
(责任编辑:心蓝)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