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将于12日在省博开幕
2014-12-11 15:00:56 未知
广彩花卉纹章纹咖啡杯(清·乾隆)
2014年12月12日至2015年3月31日,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从馆藏和个人作品中精选出200余件/套精美的广彩瓷器,共同举办“重彩华章”广彩瓷器300年精华展。本展览按广彩发展历程分为初见华丽、式多奇巧、金碧耀眼、探新与低迷和传承与创新五个部分,力图能较为全面地展示广彩的发展历程和独特魅力。
广彩瓷器又被称为广州织金彩瓷,以“绚彩华丽,金碧辉煌”闻名于世,是清代专门为外销而生产的釉上彩绘瓷器品种。当时广彩为适应外销的需要,将景德镇所烧的素瓷坯运到广州后,再根据外商的需求,在素瓷坯上加以彩绘,经过700℃至750℃烘烤而成。广彩始于清代康雍之间,盛于乾隆、嘉庆年间,流传至今,成为享誉中外的瓷艺。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解除海禁,次年下令于广东广州、江苏松江、浙江宁波、福建厦门设置粤海关、江海关、浙海关、闽海关等四个海关,此四处为对外贸易港口。此为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海关的开始。至此,中国海禁结束,海外贸易进入海关管理时期。此时外国来华贸易的商船随之增多。西洋重华瓷,在广州订货或来样加工,因而促进了广彩瓷器的生产和发展。
康熙中晚期至雍正时期,是广彩的初创阶段,国内流传下来的实物很少。此时无论是师傅、颜料都是来自景德镇,大多依照景德镇彩瓷纹样绘制,仍带有较多的景德镇彩瓷的痕迹,色彩的对比度不像后来的那么强烈,来样加工的器物较少。
在18世纪至19世纪早期(乾隆、嘉庆时期),广彩瓷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广窑仿洋瓷烧者,甚绚彩华丽”的基本特征已形成。此时的广彩瓷器多销往欧洲:“海通之初,西商之来中国者先至澳门,后则迳越广州。清中叶海舶云集,商务繁盛。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运至粤埠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加以彩绘,于珠江南岸之河南开炉烘染,制成彩瓷,然后售之西商。”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广彩行会组织“灵思堂”成立,加强和规范了广彩生产、销售、招徒、学艺等方面的管理。
此时的欧洲洛可可风尚和中国热流行正酣,因此对广彩瓷器的影响较为明显。在绘画技法上除了延续中国传统画法外,也引入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尤其是深受西方油画和版画的影响,用彩厚重。纹饰多用“S”形的线条装饰,色彩明艳。欧洲定制的纹章瓷在此期数量最大。人物、花卉、庭院风景等纹饰既有西式的、也有中式的。中式人物中的 “满大人”纹饰较受欢迎。成套订制的餐具、茶具、咖啡具开始大量出现。广彩进入到式多奇巧、岁无定样的繁盛阶段。
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道光至光绪时期),广彩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色彩绚丽、形式逐步程式化的大批量生产阶段。
18世纪欧洲成功生产出优质瓷器以后,欧洲自产的瓷器逐步开始与中国竞争市场,导致中国瓷器对欧洲的外销自18世纪后期开始渐减。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中国皇后”号的首航成功,标志着广州—北美洲航线的成功开通。此后,广彩的销售市场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主。与欧洲以社会上层为主要消费对象不同,广彩瓷器在美国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美利坚民族热情奔放的性格,以及当时美国广为流行的金色调装饰风尚,导致了广彩瓷器以浓烈的大红、大绿、大金为装饰的风格转变,尤其是金彩的使用空前突出。这种装饰风格构图丰满、色彩绚丽、金碧耀眼,成为广彩的典型特色而延续至今。程式化的风格演变,也是为了适应市场大批量生产的需求。此阶段满大人、西洋人物和西洋风景、西洋花卉等纹饰逐渐消失,以中式明装人物、中国山水风景和花鸟图案为主。
清末至民国初期,广彩瓷器在延续传统风格的同时,因岭南画派画家们的介入而出现了另外一种风格——在瓷器彩绘画中融入中国画的技法,使广彩画面中出现了类似浅绛彩和新彩的特点。绘画题材有的暗寓了政治性。这种短暂的探索为广彩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国中期以后,因战乱等原因,广彩瓷器的生产大受冲击,多移至港澳。此时广彩瓷器的风格又回复到以传统风格为主。民国时期广彩的主要出口地是南北美洲和东南亚,同时也兼顾内销。
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从港、澳回穗的广彩技术人员和内地的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创造了广彩瓷器的新辉煌: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采取多元化及变革之路。这一时期广彩的发展,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复兴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的低迷期、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的兴盛发展期、进入21世纪后的多元发展期。在这个阶段,广彩的绘画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更多地与景德镇彩瓷和中国画技法相融合;纹饰题材和用彩更加丰富多样;除了绘制传统器物外,还作了壁画、雕塑等不同艺术形式的创新探索。总体纹饰布局大部分保留了繁密而不凌乱的传统风格。
进入21世纪,国家与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的力度。广彩瓷器逐步转向工艺精品和艺术品的生产,产品类型更加多元化,艺术手法和技法也因广泛吸收其它彩瓷和工艺品种的养分,而更加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使广彩生产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期。2004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广彩列入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并颁行了《广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规定实施方案》,把广彩列为“近期需保护、抢救的重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2008年,广彩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将更有利于对广彩瓷器烧制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弘扬。
广彩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外销瓷品种,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它一方面因中国元素而吸引追逐中国趣味的西方人,另一方面又融入西洋元素以迎合西方品味,成为中西文化互动和交流的载体,兼容了东西文化的内涵,为中国古代陶瓷史增添了亮丽的一笔。希望这枝明艳夺目、独具魅力的瓷艺之花愈开愈盛。
展览期间省博还将举行一系列学术活动及观众互动活动,欢迎广大观众积极参与。
学术活动:
研讨会名称:重彩华章——广彩与釉上彩瓷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古陶瓷学会 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12日 9:30
观众互动活动:
1、教育活动
广彩,全称广州织金彩瓷,是清代专为外销而生产的釉上彩绘瓷器品种,以色彩绚丽、金碧辉煌、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它一方面因中国元素而吸引追逐中国趣味的西方人,另一方面又融入西洋元素以迎合西方品味,成为了中西文化互动和交流的载体。广彩盛行于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是清朝规定欧洲商船与中国通商只能在广州互市的产物。由于广彩多为来样加工,因此纹饰方面也和内销瓷不同,并且逐渐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通过工艺体验及纹饰绘制,加深观众对广彩瓷器的认识。
活动一:
活动名称:巧手织金绘广彩
活动目的:让观众认识广彩,了解广彩制作的工艺流程,并在素坯上亲手绘制广彩,引起观众对传统工艺的关注。
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0日、2015年01月02日(二楼大厅)
2015年02月07日、2015年02月21日
活动对象: 8岁以上,家庭或个人
活动二:
活动名称:慧心巧思——广彩纹饰挂件DIY
活动目的:进一步加强观众对广彩纹饰的认识,让观众在特质材料上绘制“满大人”图案、西方神话故事、广州风土人情及设计家族徽章等,制作出自己专属的广彩纹饰挂件。
活动时间:2015年01月11日、2015年01月25日
2015年03月08日、2015年03月22日
活动对象:8岁以上,家庭或个人
2、沙龙
广彩是广州彩瓷的简称,又叫广州织金彩瓷, 是在各种白瓷器皿上彩绘并烘烧而成的一种具有浓郁东方特色的工艺品,以色彩绚丽、构图严谨、绘工精细而著称, 有堆金织玉的美誉。广州彩瓷始于明代的广州三彩,到清代发展为五彩,并在乾隆年间逐步形成艺术风格,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2008年, 广彩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届时我馆将举办“门径初窥”、“寻踪访迹”、“名师高徒”系列活动:邀请本馆专家从策展理念,广彩历史,收藏趣闻等角度为观众宏观介绍广彩瓷器及展品,通过小游戏,深化观众对于广彩的认识;邀请广彩技艺传承人与观众分享学艺经历,介绍广彩技艺,探讨广彩现状,发展,传承;组织观众探访广彩工厂;广彩技艺传承人当场收徒,教观众绘制广彩。
活动目的:旨在通过“门径初窥”、“寻踪访迹”、“名师高徒”系列活动,邀请本馆专家及广彩技艺传承人到活动现场,与观众近距离互动,让观众全方位地了解和体验广彩瓷器的发展历程、烧制工艺以及传承与发展。
参与方式:
1、门径初窥(专家解密广彩魅力):现场参与即可(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7日 15:00-16:30)
2、寻踪访迹:微博转发网络抽奖(活动时间:2014年12月27日-2015年1月3日)
3、名师高徒(绘制广彩瓷器):仅限参与了第二场活动的观众(活动时间:2015年01月17日15:00-16:00)
(责任编辑:韦珊)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