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语话语(一)
2014-12-12 10:27:31 张森
“1+1=3”何道理?即,数学中可讲1+1=2。但在人文与社会中,1+1=3,关键在于一和一之间有一种关系。如拿绘事来说,一为纸,二为画,这两个之间的关系物,即为画。纸与人之间,纸为物,载体也。人,主观精神俱有灵性的载体,一与一之间的互融、互动、互生出有精神之欲求、有精神表现的画来。从形而上的角度看,“一加一等于三”的说法有一定的关照角度,亦是一种启示,还是一种思考的形式。
“乐”先于“礼”,这是中国文化的产生起源。“乐”为心声,是语言表现的外延。语言不能穷尽心所悟、所感,语言即拉长、形成音乐表现的形式。“乐”的音,“乐”的形式,从五音来判断,音符音阶能力构成其和谐之音,其间有一度可衡量。乱世之音,“乐”音必紊乱,杂音、不协合音等伴之;盛世之音,颇为沉雄敦厚。故,古之时以音判其现实之状,有其道理。当下音乐(我指中国),乐曲未有曲调,音阶间无有相协,声嘶力竭,故弄玄虚,实为趋利时代之音。观日本、韩国、台湾影星所唱之歌,大多旋律可以听出,亦悦耳,和国内影星相比,一下子即可听看出美丑之别。我以为,现当下中国趋于依附欧美之音,皆仿效之,但未能有欧美发展之内涵,仅表皮之仿,况又加入无有文化处理的音符等,故成现状。想,文化建设何等重要!再展开去想,“乐”不能悦耳,何况后来“礼”的建构。“乐”和“礼”,先人即以高度重视,上至国王、下至平民皆有共建之责。“乐”在先古,是教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依附于道德的范畴。现之“乐”,仅为娱乐(当代不排除其教化的成分),实和当下商业之文化相依。人文化之追求、追忆之场景已被商业文化挤之、占之,更何惶论我们的文化立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此为中国画作论、品评之依据和标准。此语不错,很“对”。国人注重传统的承传,殊不知事情做过即被扭曲,异化也。“中得心源”是一道精神的好菜,但过分食之,换来是模式化的语言。德人(现就不清了)所著的《模件》读后甚有感悟。自唐王维创立水墨语言以来,绘事者拿来所用,开始在家作画,还美其名曰,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自此产生了不知多少幅貌似之画幅,即模件的堆砌组装,其为“中得心源”所就也,可叹!书与画真的同源吗?近读徐复观先生所著《中国的艺术精神》一书,自“论气韵生动”篇中析书与画真否同源有感:一是艺事在从艺人之践行中,高人、低人有之,真真认识书之内核、画之内核的艺人,太少,太少…
书指形意为要,古人造字实为加强人之记忆,抽象与非抽象,图形与非图形在书之创始,古人并无强求,仅是符号系统也。竟为记忆中的一种补充。如徐先生所举:
“一”、“上”、“下”,形容意思也。里面未有图形一说或特征或绘画图形创选也,自上三代铜器之上的小纹饰,有抽象象征之意味也,即图形必内核有选型也。书(字)发明使用一段时间后,自东汉有章草,众人皆仿之。加之自唐就产生笔墨画,书(字)写和绘画所用工具皆同,故今人说书画为同源也,实有缪误。还原绘事之规,律令也,实为今日之大事,只有明了,才能校正今日中国画发展的趋向与路径!
画有无现代感,实不在用何材料。用墨、用色、色墨相融等均不是传统与现代的区分点,画符合当下,关键是画面之形态也。西人从古典绘画过渡至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浪漫、新古典主义、达达再至现代主义绘画,其特征一为理念变,二为画面的构成形态,也可称画面之结构突变也。变到直至在画面中找不到你所熟悉的空间。另:现代绘画在视觉画面中突出了“平”及“面”的表现,即平面化、结构化。
中国绘画在给人如何认识它、理解它自身的建构上,理论上未能形成一整套认识判断的价值标准,其最重要的就是没有建立对“有意味形式”上的形式构成的理论认识模式或称分析体系。西方艺术,尤其是现代艺术,以数学和几何学的理论构建了整套的认识分析、归纳理解的动态体系。中国画在“礼”和文以载道的约束下,使中国画在其艺术精神和内涵上多有刻意追求,如顾恺之“传神于阿堵”,到南齐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再到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说等,均在形而上论述中国画的最高追求。飘忽、神秘、不定形是其特性。但恰恰在这种价值追求指向的导引下,中国画“千篇一律”的构图模式比比皆是。加之“笔墨”,尤其是墨,黑色的单色表现呈现了单一化的视觉图像语言。这一单一的表现语言实和富有批判精神的中国画家有直接的关系。因承传易,创造难也。
“中得心源”,矫习也。该语全话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自然也。心源,主观心境也。自然瑰丽,心境污秽,心境要依自然净化。不照搬自然,是人之手拙也。故,造出此语来以掩饰惰性也。不去直面摹写自然,转回头来偷懒,造出一个所谓自然。但,人之眼和脑均有懒的习性,在家造画还美其名曰为心源流出,结果自然得乃知,幅幅相似,毫无表情的画接连出现,排列出来的是墨色的无表情的墨色长廊。模件的不同组装是也。
何谓现代,“现代”只是一个术语。“现代”仅是历史发生中的瞬间。现代一发生即称为历史。故,何谓现代或称当下绘画?你是当下的人即你的画就是当下或称现代的画。画只有美与丑,雅与俗,真与伪(情感)之分,而无当下和传统之分也。宋人绘画高贵典雅,风俊骨瘦而又丰厚圆润。何故?韵之也。韵字在艺术中的泛荡。自顾长康(字恺之)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再到晚于他七十年的粱天监中的谢赫、《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诗品》的钟嵘,分别以“韵”为艺事中之大要以后,韵字即为中国画品评的极高标准。也可讲,好的绘事者和画论均要以韵字当头。以“韵”字为创作之根本。“韵”从何来?吾以为有:一为绘事者以尽精微之心体察自然,得其精华,以“忘”字为创之点,心随物游,物心会一,趋笔写之。此处绘之形应无碍,即自然之碍(碍为自然的形),无碍至绘事者心中主观形与“神”交接之,韵自生来也。二为自然之形促成绘事者想像之根源,不看或看自然,全取决于绘事者之心源,不看,自然了于心中,又自创出新的自然来,山山相接,山水互融,物物交,韵自隐于其中,懂者得之韵也。
庄子人生的艺术观、自然观、根基还在于内心也。
中国画要改吗?或称要改良吗?不管是20世纪初中国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自身反省的双重推动中,还是中国画在创作思想、创作方式、表现语言诸方面均受到全面的冲击。其冲击的强烈程度,为中国数千年文化发展中所受到的冲击,在各个层面是最为深广的一次。原因是两千多年的农耕文明遭遇西式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无论在物的思想、物的使用等)的巨大嘲讽。这种嘲讽的内涵具有相当的冲击力,致使中国文化在应对西方文明前展示出了不堪一击的脆弱本源性,即农耕文明的固执、狭隘的特性。故:以庄子艺术的人生为根基外在化的墨色的表现图式语言,感受到和迎对了最强烈冲击波。更使逍遥的(务实)、松弛的(紧张)、飘逸的(写实)的艺术受到西式文明明晰、积极向上、干预释放的艺术主张更强烈的挑战。所以,以墨色浓彩、以逍遥脱避、追求隐意的绘画图式如何能反映当代活泼的、鲜艳的社会呢?答案是绝不能!故中国画必须要在理念、表现语言上改之、融之。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谈到,要防止绘事者巧用、避让“逸”字之祸。“逸”产自清俊洒脱生活,绝非庸俗之生话理念。宋人逸气来自宏阔、清远之胸襟,绝非笔笔乱涂乱抹也。故“逸”来自严谨之观察,而后严谨之笔表现之。禅之最高境界为“寂”,“清”是禅之下层境界。董其昌言之“清”出自“清”,并未领略禅之精髓,故,以禅之南北分派延伸绘画南北二宗派系之分,在审美上、理论体系上,其基点就是错的。以至殆误中国画的发展。
其实“中国画”三字即反映了吾国艺事近求上的狭隘。西方绘画并未使用西欧画、荷兰画、英国画、法国画,而是统称其为绘画艺术。顶多称之为“油画”、“雕塑”等。中国画今日发展的相貌,在思想追求上仍停留、仰慕其过去的农耕生活方式,在其方式之上仍以墨色为评判画之优劣和价值标准。殊不知,当今多元文化之并存互融,态势愈来愈勇,墨色已不能,也决不能反映当今生活之多彩。
中国画的狂、怪、草均来自于“逸”字一出。黄休复的“逸”品之说超越于神。能妙品以来,深知“逸”字内涵的艺术家能规规矩矩绘画,认认真真的以逸为终极追求。可逸字一出,又为那些钴名钓誉之徒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挡将之牌,讨巧、蒙世、偷懒、绝活等纷至沓来,热热闹闹。其结果造成中国画以领怪(缺失理性)为宗旨的特色,在画面结果上变质。致使中国画在表现上陷入“表演”的可悲境地。故,“逸”字一出,祸害多也。
理论评价解释等,对绘事者的创作并无太多作用,只为理论。是研究理论的人,以通过艺事进行的第二次创作。就像绘事者面对自然,将第一自然(客观)努力转化为第二自然(主观)一般。绘事者必须独处、冥想、尽快、尽量排除任何干扰,直入心底以创心抒。画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行为和结果。即,绘事者尽量不去做所谓的理论梳理(以前留下的东西太多了,也都说了),仅做心得式的叙述恐是绘事者的责任。“声”加以有序和结构合理的组合,其有结构的声称其为“乐”,“乐”正,音阶协调也,顺耳,易唱为正之声。“声”何为正?心正也。心不正,其声绝对不协。声之排序,如不按自然之律排列对接,左右相协者,声必邪。声的内在定能投射其社会,人之内心。当下之声,无协、无律、浮躁也。
“假”“大”“空”,矫饰之社会。“假”必带来怕,“大”必带来狭隘,“空”必带来矛盾多多。观其色,察其声,必能知社会内在之缺失也,绘事亦是。
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讲:“建筑艺术就是形式、空间、阳光和运动,但最关键的是这个建筑是建在什么地方。”这是任何设计均要遵循的原则。绘画艺术何不依此为首要原则?建在一个什么地方,那就是形式语言必须附着在艺术家的内心情感这片土壤上。只有这种特殊土壤才会有其独特样貌的形式。如果建筑空间是构成建筑多维生存的话,那么,平面绘画中空间是构成作品力度一个重要构成元素。阳光于平面绘画中可归于色强色弱的表现,还有各种色在形式需求下所应呈现的色度、色性等。运动为内在的,亦是表现生命律动的形式。平面绘画中的运动感是其生命律动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画面的张力、阳光感觉均是反映一个画家内在生命强烈程度如何的一个表现特征。平面绘画的形式中有点、线、面、色等元素,这些元素构成其空间中的结构,空间的律动反映生命的阳动进而张扬起一个人的生命律动,故,绘画是阳性的反映。
(责任编辑:杨红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