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热”背后的冷思考
2014-12-12 13:35:49 王林娇
【复盘秋拍系列报告之三】王铎“热”与古代书法的“补涨”
【编者按】又是一年秋拍时,随着北京几家主要拍卖行的秋拍大幕落下,香港、北京两大战场的拍卖季已近尾声。从总成交额来看,已经持续三年的艺术市场的调整期仍在继续,而且有加深的趋势。未来会怎样?我们恐怕无法给出准确答案,但如果回到基本的市场分析,对一些指标性的现象进行深入梳理,或许能给这个市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这便是“复盘秋拍”系列报告的初衷。复盘,不是为了追忆一季拍卖的成败,而是为了新的布局。
“假如说今天我们市场上拿出来的是十张王铎同时代的黄道周,或者是倪元璐、张瑞图的作品,市场出来的效果一定是要超越王铎的,他们的书法水平是伯仲之间,但是黄、倪、张三人的书法作品的稀有性要远远超过王铎,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市场效果肯定好于王铎。”
当记者试图把“王铎热”这一问题抛给程良锋的时候,这位出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在匡时古代书画部工作超过五年的专业人士第一时间给了以上的定论,并且用数据来证实了自己的言论。
王铎之于历代书法
“但是现在来看看王铎现象,只有他一个人占尽了优势,其他人默默无闻的,起码是在媒体的角度上是这样的,但这是不公平的”。
不管是从事拍卖的程良锋这么认为,还是记者在荣宝拍卖现场所接触的一个王铎书法作品的藏家也持有这样的观点。
王铎 《致戴明说札》 成交价:1863万元 北京保利2014年秋拍
“王铎总有一天会做完的,也可能就是明年,只要没有好东西出来,肯定会慢慢的消沉的,王铎的作品即使存世量再大,也不可能有一万件吧,包括现在来看,拍卖行业越做越小,就是在于拍品的重复率比较大,那这样的结果就是总有一天王铎的作品被挖一遍了,那个时候怎么办,还有没有下一个王铎,这是拍卖行业要思考的问题,其实有时候心平气和的想一想,有很多的书法家可以做的,比如下一个傅山、王文治、刘墉等,无非就是换了个对象,这是更能符合这个市场发展的,不能每一个藏家都想着拥有王铎,这个市场是大家一起来收藏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市场”。
如果从更加实际的角度进行考虑,王铎的作品再次释出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这个谁都不好说,起码从当下来讲并不是特别的合适。
天价的王铎作品往往都是企业家买的,并不是收藏圈里的行家,企业家并不会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研究上,这个时候就出现问题了,他在买下王铎作品之后,并不会宣传,可能从拍下的那天开始,三年之内都不会在动这张作品,这个时候,王铎的书法作品是不是真的“物尽其用”了,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能对于企业家而言,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再次释出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出现了破产、离婚、死亡等艺术品流通的三大规律之一,这些作品的结果就是拿出来上拍套现,这个对于拍卖不是坏事,也未必是坏事,真正的收藏一定是建立在喜爱的基础上,可以“千金不易”的,这种持久力才是值得关注的,而现在的这种收藏和一百年前的收藏的心态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这个市场是需要冷静的,不是只看王铎一路飙升的现状,而是要看到后面的持续力。
而王铎之于书法的价值并非止于此,尤其是对于明清书法的这种广告效应也是拍卖行所期待的。
“王铎的价格究竟有没有到头,我不好肯定,因为我相信肯定还有更好的东西出现,会超越现在的成绩,这是个没有定论的事情,但是通过王铎这个品牌,我们收获到一是他的这个名头对于明末清初甚至是以上的一些不知名的书法家的东西能够呈现在市场中”,程良锋说道。
再加上古代书法价值历来的价格低洼,用董国强的话说就是“太便宜了”,相当于没有市场的,一直到1993年左右的艺术品市场真正出现的时候,书画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书法市场是停留的,所以最近纪念书法作品的走高,也是其价值回归的一个过程。
“艺术品市场总是有一个回归的过程的,有些东西回归的比较慢,这个艺术品本身的门槛有关系,比如古代书画和书法,原因就在于这个门类太难懂了,虽然有很多的企业家对艺术品有兴趣,但是也仅仅是局限于到在世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保真的作品,对于在这些作品,还在于一个慢慢引导的过程,而且从文化的层面上来讲,以后艺术品的价值回归一定是呈现在古代书画和书法上来的”,在对于书法市场的看法中,董国强也是寄予厚望。
而在此后推出的历代书法家作品拍卖中,我们也找到一个拍卖行所精心梳理的名单,黄道周、倪元璐、张瑞图、傅山、刘墉、丁敬、龚贤等,或许就有下一个“王铎现象”。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