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家评说王秋童
2014-12-16 15:17:10 未知
☆ 和一些有着欧美留学经历的香港水墨画家不同,王秋童更注重水墨画的中国画艺术精神的熔铸。这不仅体现在他与内地诸多当代中国画大师名家的频繁交往上,并在这种密切交往之中获得了对于中国画笔墨精神的深切领悟,而且体现在他自己对于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实践中。他对于荷花这个非常典型的传统花鸟画的研习与创作,让他透过荷花外形的呈现而更深入地走进了笔墨个性与境界的中国画精神空间。这形成了王秋童的城市水墨探索以宣纸、水墨和书写性用笔为主调的审美取向,并试图在水墨之中渗入更多的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意蕴、笔墨格调和笔墨精神。
尚 辉(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美术》杂志执行主编)
☆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才,高楼林立的香港造就了王秋童。在艺术家身上,艺术境界和人生境界向来都是相为印证的。在王秋童水墨画中追求凸现的当今都市的壮美精神,正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他的画就像他的为人:真诚、朴实、平易、宽厚、坚毅、善良、不慕浮华、不喜张扬。在他身上,真挚的感情主宰着通达的理性,内在的性情包孕着拼搏和顽强,脚踏实地的进取常凭着对悠久的历史的感怀。应该说,他这种主体人格的理想和自由精神,是通过大都市的形象感受来呈现的。他的人生感喟是通过气势磅礴、壮丽无比的大都市来彰显的。所以他在都市水墨系列创作中追求大美、壮美!他把物象转化为心象,心象迹化为形式,在形式中注入了生命,变成生命的回声。他的每幅画都是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有了机缘,真正开启了艺术的天机,与大中国、大画风有了某种延续性的联结,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真正继承。
肖峰(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
☆ 王秋童生活在香港,长期都市生活的记忆与体验使他擅长直接以都市风貌和城市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而并非拘泥于古人笔下的名山大川,他的作品中有大量对“东方之珠”和“黄浦江畔”的描绘,从中不难发现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与共鸣。一方面,他的艺术实践根基于坚实的传统基础,从他的传统山水和花鸟作品中可以看到“岭南”和“海派”的深厚影响;另一方面,他在一些颇具彩墨意味的作品中又自然地吸纳了许多西方现代画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香港是国际大都市,也是中西方文化发生深层交流与融合的地方,这种地缘环境极大地拓展了王秋童的艺术视野,也塑造了他的艺术精神——在香港“国际化”的外表下,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他把传统中国画的思维方式、观察方法和艺术语言与自身的生存的都市这个环境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都市山水画。
王平(艺术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国家画廊执行主编、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
☆ 王秋童现代都市水墨画风格的形成,大致是在他知天命之年后,他的修养与悟性已进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其心物不二、依正不二的艺术创作理念和实践,从而逐步进入物我两忘、以无为本、得意忘象、超以象外、随心所欲、得心应手的理想境地。因此,使他的作品能达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苏轼语)
就他作品的技巧而言,乃是中西绘画合壁的成功典范,他不仅在技巧上有机结合、形式风格上浑然一体,而且十分注重从理念、神韵的高度上的融合。因此使他的现代都市水墨画在艺术上取得令人为之瞩目的卓越成就,从而成为开创此画派的一代大家。
苏东天(著名艺评家、教授)
☆ 我在秋童先生的画中发现了一种可贵而执着的美学品格,它不仅成功的运用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中的色彩与光影,更使流淌了千年的国画笔墨,有了纯粹精神寻梦的当代回响。
我突然醒悟,如果说现代性的框架里还有古典主义的元素在跳动的话,那就是时尚。对,是时尚!而且它还将会创造流行 !
与秋童先生的都市笔墨相比,《尘嚣之外》中的花鸟世界也许也更接近他期待的精神归宿。《湿了荷花雨便休》、《花雨醒来琴书湿》、《绿云深处花自开》《半塘荷香随人归》那个世界是多么柔曼葱茏。如他的友人所言:“秋童先生的花鸟世界,无论水墨还是设色,入眼全是灿烂。”那“是画家心上的一抹水痕,带着微笑和温润。”(《一路墨彩,三种境界》李柰)确实,这位头戴荆冠面呈微笑的艺术家,用他对艺术泣血的虔诚和对生命礼赞的华彩,在宣纸上,在生活中书写出一幅幅明媚的春光。
刘云( 浙江大学广播影视艺术研究所副所长、 教授 )
☆ 在墨的海洋中,秋童先生一直在追求光明澄澈的宇宙精神,因而他的艺术便显现出一种纯情的率真和忘我无忧的境界,因此,他笔下的荷花便有了一种浓浓的禅意,不时透着天真烂漫的道者情怀。而秋童先生画荷,他对荷花的色彩的新意识不是从具象的本身取得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重新构建的历程,因此他笔下的色彩也同时具备了双重身份,既是具象的本色,又是具象色彩的意象形式。他的色彩是感性的色彩,他的感性是色彩寄托的感性。他的花鸟画整体看来清新、灵韻、幽远,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所标榜的崇高品质,因此他的绘画不是空间的意象艺术,既是载情的,又是载道的,凸显出东方传统绘画艺术的高格调。
王明清(著名艺评家、艺术栏目主持人)
☆ 行文至此,不能不提一下王秋童最拿手的花鸟画。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的花鸟画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在圈子内已为他赢得了不少声誉。有的评论说“王秋童的水墨花鸟是一首首诗词,一段段小提琴乐曲和一声声越剧的清唱。”的确,正像评论讲的那样,“王秋童钟爱他的花鸟画就像钟爱清丽的越剧一样。他的《红梅》、《幽兰》,他的《墨竹》、《紫藤》、《牡丹》、《金桂》,他的《湿了荷花雨便休》,无一不充盈着水的柔婉,越剧的清灵与悠长韵味。”(详见《如越乡龙井 似越剧清唱——画家王秋童的水墨语境》一文)总之,无论是传统花鸟画还是现代水墨都市画,它们的共同之处都在于既讲究笔墨,又不失现代审美气息,既吸收了西画形式构成,装饰味浓,又蕴涵高古意趣,或淡妆或浓抹,气韵流动中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杨宇全(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
☆ 秋童君是位全能型艺术家,从水墨到油画,从版画到水彩,他创作的领域极其宽泛,兼容并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写照。他从儒学中汲取理性,在佛理中感悟禅意,从道家境界去体验超脱。面对西湖,秋童君谈着宋文化历史中苏小小的凄美,苏东坡的豪放,柳永的婉约,陆游的诗情。充满文化积淀艺术西湖给予他太多太多的感悟。宁静、淡泊、自然写照着这些作品,也勾勒着王秋童的人格形象。这与当今画坛充溢着自我、自大、冷漠的丑陋现状截然不同,而他带来的无疑是清风,人文的细雨。读王秋童的水墨花鸟,仿如品味龙井茶,沁人心脾享受着这份都市人难得轻松和愉悦。也许,文化贵族的生活离我们并不遥远。他的艺术创作和人生历程推动着人文美术的传扬,尽管身处岭南,但他师承却是海派,接受了更多长三角文明的洗礼。从北纬22°到北纬31°的超越,也许是命运给予他的机遇。作为中国近现代文明文化集大成的长江三角洲给予他艺术太多的启示。而生活香港这一国际化大都市,西方文化和文明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创作思想
周岳平(著名策展人、艺评家)
☆ 从秋童先生的花鸟画中可以看出,观察生活对于他来说已经成了习惯。他笔下的竹与花无不造型精准、落笔果断,于纵横捭阖之间显随心所欲之态,若非长期、仔细的观察,根本不能做到。但,秋童先生的花鸟画,过人之处还并不在造型,而在韵味。他的花鸟画仍未失都市水墨的韵味,于清晰之处显朦胧,又于朦胧之处有清晰;于宁静之中有激情,又于激情之中显宁静,技在写实与写意之间,意在表情与达意之外,引人遐思并耐人寻味。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美学时说,艺术家具有先验的美的理想,能创造出大自然企图创造但却未能创造出的完整的美。我觉得,秋童先生的花鸟画就带有了一些大自然企图创造却未能创造出来的美。那是一种原在情理之中又超乎想象之外的美,是画家运用智慧、情感、修养和技术共同完成的从自然与生活中提炼的美。这种美从审美的角度带有相当的共性,几乎人人喜欢;而在艺术本身又具有极端的个性,为秋童先生所独有。如果了解秋童先生的人生,应该可以看出,他的都市水墨其实是从他的花鸟画中幻化而出的,是当下与曾经的交织、现实与记忆的连锁,花鸟画与都市水墨画一起合成了秋童先生完整的艺术和人生。如果说,都市水墨表达的是画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认识与理解,那么,花鸟画则映带出他曾经的刻骨铭心的乡村情结。
李奈(中国书画报编辑、著名艺评家)
(责任编辑:张彦红)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