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故事第35期】应空间画廊的独立生产(上)
2014-12-17 17:16:01 陈正
【相关链接】
应空间是由2013年的11月24号开始做的第一个展览,当时我们在创办应空间时候的定位,我需要给大家做一个基本的介绍。因为这一整年应空间做的所有的展览以及独立项目可能让大家都有一些不太能理解为什么会这么来做这样的一个筹备以及这样一个呈现,当时13年应空间成立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自己的基本的定位,做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想做一些独立的项目,包括应空间也由柏埔品牌来进行赞助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应空间这个平台,希望柏埔的赞助能够支持一些独立的,我们觉得一些非常好的开放式的提问的项目。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展览是肖喆洛的个展叫“某次缺席”,然后也是我们应空间从去年的11月份创办以来的第七个展览,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具体的肖喆洛个展的一些具体的作品。
这次我们整个的呈现的展览前言这个墙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跟策展人交流完以后,策展人做了整个这样一个安排,就是说左边是展览的主题,以及一些基本的信息,中间这件作品之所以这次的展览主题就是说其实是从中间这件作品“某次缺席”……
由这件作品叫《缺席的丰碑》,然后来引出来的主题,以及策展人跟艺术家在后续的一些交流里边包括策展人去给艺术家做了一个对话以后发现其中的每一件作品的共性,就做了这样一个某此缺席的一个主题的概括。
我觉得我可以整个介绍一下。
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身后的这件作品叫做《既陌生又亲切的某物:账篷》,其实大家也可以看得到今年肖喆洛的作品里边其实他像以往的很多的人物都已经消失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可能类似以风景、场景以及环境的一些图像,但是我自己就特别喜欢这件作品,我跟肖喆洛在交流的时候,因为我几乎每个星期去他的工作室跟他进行交流,最近又是什么样的情况什么的,所以他给我介绍这些作品的时候其实他是这么跟我阐述的,在他的整个创作里边他画了很多关于养蜂人的这样的一个系列的作品,但是在展示里面其实都没有呈现,他觉得那是一个练习,他自己也特别来关注养蜂人的生活,他有说过一句话跟我说特别有意思,他觉得养蜂人是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人,所以这个账篷,他画的这个账篷其实是养蜂人的家,养蜂人哪有花就把他们的蜜蜂带到什么地方去,所以账篷就是他们一个移动的家,我在他的整个账篷里边我看到的是特别温暖,虽然他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没有一个可能可以温饱,可以非常舒服、舒适的这样一个环境,但是他用了这么一个温暖的颜色以及包括特别细的这个绳子很柔软的线条,让我觉得其实这是特别温暖的一个家,让我也觉得特别能够打动我,是非常我喜欢的一件作品。
我特别喜欢他,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的这一件作品叫做《拥抱生活》,其实我觉得如果有了解肖喆洛的朋友就会知道他以前作品的尺幅都很小,而且大部分都是纸本的,这次2014年新的作品的展览里边其实大部分都是油画作品,我觉得有意思的就是说我有时候在跟艺术家做交流的时候,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会特别真诚地告诉我他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他在创作上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的一点点的突破和成长,像这件作品其实是他的算是我觉得是今年开始秋天的时候画的最大尺幅的一件作品,叫做《拥抱生活》,他本身特别喜欢树,所以这件作品他用树来把他的还有小孩的手特别柔软的一个小孩的手去拥抱这棵树,这棵树上面其实有很多让人看上去是很猥亵的一些东西,但是小孩的手其实是特别温柔的,当时我看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其实我挺感动的,我觉得就像他,就像我来到北京,虽然我们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我们都很高兴,他经常跟我说他非常的兴奋,每天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绘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很真诚地对待他的艺术,我也很高兴觉得说这么早就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热爱的职业,很多的想法和心理上的体验,我其实跟他这件作品是一致性的,觉得再难的生活,但是用一种很真诚的心态去拥抱它的时候,其实都可以把这些困难和这些挫折都能够把它包柔在其中。谢谢!
雅昌艺术网:感谢剑英的介绍,网友朋友们接下来不要走开,点击我们的画廊故事下集,继续收看应空间画廊主、艺术家、策展人的交流。
雅昌艺术网的网友大家好!欢迎回来应空间画廊故事,上一集剑英已经对应空间的基本概况做了介绍,接下来有请策展人毕昕以及两位艺术家肖喆洛和麻剑锋和我们一起共同聊一聊一年多以来应空间的成长和发展的故事。
首先话题要从应空间刚刚创立开始了,我们知道应空间是去年11月份的时候正是在这里创立的对吗?
赵剑英:11月24号做的第一个展览。
周雪松:剑英过去是学习舞蹈的背景,同时有几年艺术收藏的经历怎么想到创立艺术空间呢?
赵剑英:我在央美的专业是艺术管理和艺术品鉴赏,11年我创办了一个柏埔品牌,以艺术生活方式开始,包括收藏也是由这个柏埔品牌来收藏,我来挑选的,13年的时候正好也是我毕业,从央美的专业毕业,我也一直在跟朋友交流说是不是应该做一个空间,应该是标准来说是一个艺术空间,不是一个画廊,当时我跟毕昕认识交流之后发现我们做的很多展览是不能盈利的,只能做一些支持和赞助,所以就把这个柏埔品牌的资金拉入进来,有一些展览是由这个柏埔品牌来的,之所以今年玩得比较高兴,也是因为有这个柏埔品牌,玩得比较轻松。
周雪松:策展人毕昕是从应空间创立开始一路和剑英合作策划展览和策划项目。当时毕昕作为一个年轻的策展人,又跟年轻的画主合作,是什么样的一个勇气或者是什么样的念头促成你决定这样做?
毕昕:是她给了我很大的勇气,我们如果自己独立做策展来讲合作方很重要,她的态度和她的选择、她的判断直接会影响到我们能不能来合作。剑英是一个特别能够接受挑战的人,我也没有想到,其实我的很多想法比较偏实验性,或者是真的是跟销售这个环节不是太能够符合。剑英非常勇敢,很多的想法她觉得很大胆,很充满创意,所以她愿意接受这个挑战,这个也很鼓舞了。
周雪松:除了有策展人的支持以外,艺术家这一路对空间的成长是一个直接对外展现的人物。肖喆洛应该从应空间刚刚成立的时候就跟这两位认识吧,当时是什么印象?
肖喆洛: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特别的有活力,包括剑英给我的印象也是能力很强。像阳光一样。
赵剑英:我们特别有意思,我去找肖喆洛说希望我们能合作,我找她谈的时候我们一个展览没有做她经过我们的相处、交流做了第一个展览以后就达成了合作,我也非常感谢肖喆洛这么信任我和毕昕,跟我们开始长期的合作以及做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
肖喆洛:因为我比较凭感觉,她每次来找我都是晚上,但是我觉得她来了就能照亮我那儿,虽然她最开始还没有很多经验,没有很多展览的经历,但是我觉得年轻有热情而且头脑清晰,挺有希望的。
周雪松:这一年多以来艺术家跟画廊的合作应该说是对自己的创作和想法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改变,会有这样的方面吗?
肖喆洛:我觉得剑英在创作上是基本上没有怎么干扰我的,很支持,她一个人的能量能驱动整个所有比较懈怠这些不好的情绪都会被弄开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尤其是对于我们遇到创作中比较孤独,比较孤苦的时候就会产生懈怠,她是这方面的鼓励,但是对于我的创作是很支持的,没有来干涉。
周雪松:我记得艺术家王光乐曾经说过画廊是艺术家的教练员,艺术家在创作当中可能是在一种很孤独的状态,真的是需要旁边有一个人不断地去鼓励他,安慰他,支持他的创作一步步走下来。
麻剑锋应该是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在这里刚刚举办了个展。
麻剑锋:双个展,跟王老师的双个展。
周雪松:你的展览项目很多人印象也非常深刻,是一个巨大的装置实验项目?
麻剑锋:绘画装置。
周雪松:当时布展了一个月的时间。
麻剑锋: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时间比较紧,当时毕昕找到我的时候,当然我的东西有时候也挺麻烦的,因为布展跟创作从工作室里抬过来又得重新安排,所以当时就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在布展上,因为空间又是新的空间,所以也挺不好意思的。很长的时间。
毕昕:对他来讲他的布展其实就是创作的一部分。
赵剑英:当时我们在谈的时候,因为一般画廊不可能拿出这么长的时间做一个布展期,每天都是钱,但是我们还是非常支持他,到最后他撤展的时候数他的钉子有580多个钉子的眼,整个空间有580多个钉子的眼,好像是589个,我觉得整个过程很有意思,一直坚持下来,没有违背他的任何当时创作的初衷。
周雪松:这种艺术家跟画廊一起工作的过程是很有意思的,通常大多数展览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左右布展的时间,艺术家其余大多数的时间是闷在工作室里想自己的事情,但是有这样一个月集中的时间,画廊主、策展人跟艺术家有这样密切的交流,应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麻剑锋:就跟上班一样。
周雪松:每天来打卡。
赵剑英:他的工作室在宋庄,开始布的时候没有完全搬。
毕昕:开始布的时候就过来了。
周雪松:为了这个展览搬过来的吗?
麻剑锋:恰巧,我搬工作室跟毕昕找我的时间差不多是刚好吻合的。当时就跟毕昕说我可不可以直接把作品搬到空间里来。
(责任编辑:陈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