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达达:探索艺术品金融化之路
2014-12-18 09:43:18 孔达达
第三届上海国际收藏论坛重点关注艺术金融。艺术品金融化问题的讨论已有数年,但至今尚未有很成熟和成功的案例。艺术金融发展的初期,由金融机构发起和操盘的大量艺术基金因未取得预期收益而草草收场。另一种艺术金融形式的全新探索,文交所也因为缺乏有效的风险监控和管理机制而中途而废。艺术金融成功开展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为什么以往的尝试鲜有规模性成功的案例?其实答案很明显,艺术品的金融化的前提是艺术品的资产化,而资产化的前提是艺术品的价格评估机制,因为资产如果没有公允的价格体系,那么这个资产就很难作为金融产品进行交易,并进一步在金融体系中流通和交换。一家企业之所以能够被买卖,甚至被包装上市,是因为金融界对企业的市盈率计算方式达成了共识,不同行业的企业市盈率标准是不一样的,而这个市盈率标准在业界被广泛采纳和使用。行业市盈率成为IPO发行定价的主要参考值,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则被市场各方看作定价基准。
艺术品市场缺乏这种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市盈率标准,即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价格共识,因此无法像股票(企业资产的货币化表现)那样被份额化买卖,自然谈不上高度的市场流通性了。如果无法实现市场的广泛流通性,艺术金融的开展便缺乏基础,更不可能成功。
那么艺术品应该怎样定价,又由谁来定价呢?首先需要明确,我们这里谈的定价是在金融界形成一种有共识的价格评估体系,而不是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价格标准。那么什么样的价格评估体系才可能在金融界形成一种标准,并得到广泛认可呢?那就是艺术品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的一种公允价格。
2.8亿元的鸡缸杯能够以这个拍卖价格在市场上轻易找到买家么?当然不能。拍卖价格是一件艺术品在拍卖现场可能实现的最高价格,但是并非在市场上能够自由流通的价格。一件艺术品在金融体系可以通行的价格,至少需要有两个以上的买家愿意以此价格买入该件艺术品。那么问题就进一步得到简化为,如何能够确定一个价格在市场上可以被两个以上的买家所接受呢?我们只能依赖于熟悉艺术市场的专家,一个真正的市场专家最可能有能力判断在今后六个月至一年内单件艺术品的价格走势。但市场专家也同样有其局限性,熟悉当代艺术市场的人未必能对古代瓷器进行估价,对古书画价格了如指掌的人很难做到对古代家具的价格也同样精通。另一方面,熟知价格的人,也未必对艺术品的真伪有同样程度的认知。而在日常鉴定和评估中又往往可能会涉及到各门类的艺术品,金融机构本身很难做到对艺术市场和鉴定专家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因此这就需要专业的评估鉴定机构来整合优秀的评估和鉴定专家,并对专家进行有效管理,通常一项评估任务往往需多个专家共同作业,来保证质量。
针对金融机构的评估鉴定,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价格波动的风险把控,既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货币供应和心理预期的改变,也包括消费趋势转变而带来的购买方式的变化。因此艺术品评估鉴定机构所需要的人员知识和经验构成是多元化的。
艺术品的评估鉴定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需要对艺术和金融两个学科有足够的认知和了解,单依靠价格数据库来进行价格预测是不可取的,因为当前市场所存在的数据库的质量不可靠,于是造成价格判断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编制的指数模型失真。而单依赖市场专家的价格预测也是片面的,不足以以此形成被金融界广泛认可的价格评定标准,独立第三方评估鉴定机构将是突破艺术金融困境的决定性力量。
本文原载于《新民晚报》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