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抒慧灵 自铸新辞
2014-12-19 11:01:00 未知
在中国平面设计界,黄炯青这个名字,我们相信没有人会感到陌生。他所著的《当代最新印刷设计》、《现代平面设计与制作实用手册》等被国内多所艺术学院纳入设计教科书。他曾被文化部授予中国十大杰出设计师和在全球华人平面设计大赛中独揽形象类金奖。黄炯青是中国CI专业设计的开拓者之一,还担任深圳市政府专家委员会专家,CHC深圳专家委员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企业形象策划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设计协会资深会员,中国包协设计委资深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平面设计委员会首任理事长和深圳包协设计委顾问等职。他经常在北京、上海、湖南、新疆、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个人设计和绘画艺术展,并受邀为北大、广州大学等多所大学教授及硕士生导师。
这次能有幸对他进行专访,这不仅是一次采访,更是一种学习的机会。以下是我们对黄老师的访谈。
创意家(以下简称为创):黄老师,您是什么时候来深圳开始从事设计的,能谈谈您的设计经历吗?
黄炯青(以下简称黄):说来话长,仅十来岁,受父亲的影响,就开始了习字练画。13岁时,我曾以刻章分担家庭生活。真正断定自己要终生从事设计,是高考进入美院开始。来深圳之前,曾担任过大学教师,从事过印刷厂美工和广告公司工作。88年初来深圳从事设计至今。
深圳的早期,可以用一个挖金的地方来形容,从事商业贸易和经营股票的人没有人不发财的,而作为设计,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平淡,没有风险。深圳是商贸之地,长时间以来,是商贸人的天地,设计师地位不高,属于弱势群体。直至深圳被授予“设计之都”后稍有改观。我自93年创办兰韵以来,兰韵造就了一批至今活跃在深圳及各地的设计师,还有除了为社会解决上百余就业者和纳税之外,没有享受到任何政府的优待政策。就设计市场而言,西方一个好的设计师仅一个标志收价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而中国连他们的零头都不够,设计师为企业策划、设计品牌,企业受益了、发展了、壮大了,但我们收获的报酬还是凤毛麟角。有句话叫做,“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选择从事设计,是自己乐找的,没有什么遗憾,因为这个职业会一直激励自己,这是我唯一感到欣慰的。
创:我们对您公司取兰韵这个名字和对您公司的LOGO颇感好奇,这中间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黄: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兰韵各取了我父亲和母亲名字中的一字。父亲是我的偶像,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只因英年早逝,期间,死于非命。我们兄妹几个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是出于对母亲的感恩和对父亲的怀念才取这个名字的。我后来把这个公司名称告诉母亲,母亲兴奋得流泪了。
第二层,出于对中国文化的崇尚和启发,偶然从古诗中得到一句“幽兰诗书味,墨香雅韵久”,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文雅的境界,可以鞭策自己在商业繁杂的环境中坚持一种文化的导向。
第三层,兰韵的标志源于商号“兰”字的演义,虽然看到的是一个字号,但更深层的意境是源自易经八卦中的兑卦和乾卦,卦的内涵也是表达了儒家的一种精神,“清正祥和”的生存之道。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含义,所以就坚定了我取用“兰韵”之名和创意了兰韵这个标志。
创:我们一直很关注您的作品,据我们了解,您设计了很多知名企业品牌,其中有二十多家上市公司的标志出于您之手,还有我们特别喜欢您由汉字演变的标志,您能列举您认为有代表性作品的创意概念吗?
黄:感到有点成就感的不是自己能收到多少设计费,而是那些当年不起眼的客户而今天已成为大名鼎鼎的知名大企业和知名品牌,如波司登、香港华润石化、中粮家佳康、河南新大新、江苏新城地产、淮海汽车、深圳瑞凌、郴电国际等。我优先推崇的还是汉字演变的标志,如华人工作室、长江地产、南京协力等设计;还有我比较喜欢的其它形式的标志,一卡会、淮海、中华律师协会及世博会入围的标志。汉字是中国的文化精髓,它的本体就是由象形孕生的,隐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图形性,指意性。把文字再创造、演变为一种可视的形象作为企业品牌载体,这是外国设计师可望而不可及的。有些人总认为英文是国际化的,其实不然,英文是西化,不是国际化,西方人总是希望他们的文化国际化。那么,为什么中国人不能把自己的文化国际化呢,这是我热衷去做的一件事。
创:您作为一位前辈设计师,您认为设计的灵魂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设计中艺术和商业的关系?
黄:设计作品的生命力是创意设计的灵魂,没有生命力的作品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无论你如何前卫或传统,无论你的创意如何标新立异,但其中的共性是美学观,“美”是从事视觉艺术者的最终目标。毕加索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模仿,也不创造,但我能发现”,这句话太深刻了,他把发现提到比创造更重要的位置,这个“发现”是毕加索的美学观,创造是很多人都会去考虑的事,而对美的发现是一件更难以做到的事,是天赋和艺术的灵感,我是通过很长时间才悟到其中的奥妙所在。我在工作中接触到很多年轻的设计师,他们遇到的问题不是技术,也不是软件操作,而是审美的障碍,如一个简单的图片寻找,审美迟钝的人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元素,同时也影响到设计的造型,他们不是没有表达形体的能力,而是审美的缺失,技术是可以短时间解决的问题,而审美的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有人说,设计重在商业,而非艺术,这是极其错误的谬论。设计、绘画或雕塑都是一致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不同的是设计直接为商业服务。同样是设计的作品,美的和丑的分别能为商业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设计者感到困惑的往往是遇到毫无审美而且很自大的企业老板,他们无法接受真正合适他们和具有美学价值的艺术设计,有时设计师为了收入不得放弃自己的主张而去附和企业老板的要求,这才是真正的原因,而非商业重于艺术之说。
创:最近看到您很多画作,水墨、书法,还有油画,您是已厌倦设计了呢,还是一直存在着绘画的情结,或者是您职业的转型?
黄:我还是那句话,设计和绘画没有根本的区别,很多设计作品就存在绘画的语言,好的画作本身就具有设计思想,是同源不同行。如毕加索的作品是绘画还是设计,很难界定,一般人画画,对象是什么,就画成什么,还生怕画不像,而毕加索,一个杯子,他画出来可能不是杯子,至少不是一般人所看到的杯子,他画人的脸,从这个角度发现另一个角度的美,把二者结合,在平面中呈现二维或三维的效果。因此,他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画家,而是融创意、设计、绘画、艺术观于一体的艺术大师,这是值得我们当代艺术家去思考的问题。
我画画的动机,不是弃设计来作画,而是对设计的延续。虽然有二十余年没有画画了,但现在作画与二十几年前的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主要是观念的改变,我的画也融入了设计思想,学会了如何概括、如何变化,如何把客观变为主观,以设计中的构成形式创造属于自己的符号,而非墨守所谓传统的形式,传统现代化,是我做设计的理想,也是作画的理想。
创:您下一步怎么规划,能谈谈您未来的计划吗?
黄:我读过一本书,对我以后人生有着很大的启示,这是日本一位叫原松泰道的佛学大师在他年近一百岁时写的,书的标题叫“真正的人生是从五十岁开始”,附标题是:“从五十岁到一百岁的人生规划”。他说,人可以活一百岁,人到了五十岁,就相当于人生一百岁的马拉松赛跑,仅走了一个回轮,下一个回轮是往回走,这时你可以放慢脚步,才清楚地看到原来风景有这么美,比如,一句常谈,一本旧书,都会和三十岁、四十岁时感觉不一样。他对人生作了一个总结:他说二十岁是迷茫期,什么都想做,什么都做不成;三十岁是立业期,要谈恋爱、结婚、找工作、跳槽,人生的压力从此开始;四十岁是高度压力期,要为儿子、妻子、位子、车子、房子奔波;到了五十岁,人生才开始平静。五十岁之前为别人而活,到了五十,才是为自己而活。我也正好是到了五十岁时,才开始画画,设计虽是我选择和热爱的事业,但做设计不是自己能把控的,受诸多外部因素影响,有时会失去自我,而绘画可以随心所欲,一切随心所动。至于在艺术创作上是否能达到心灵所欲,仍靠努力和感悟,重要的是把控属于自己的时间,享受人生的过程,而非结果,享受时间和过程是属于自己的,而结果不属于自己。
后记:此次我们一行对黄老师的采访领略了他的风采,他的亲切随和,平易近人,真诚及豁达的思维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仅是一位企业家和设计师,他更是一位言传身教,是值得我们晚生学习的楷模。无论是从睿智而又风趣的谈吐,还是质朴的着装,抑或如水般,柔韧有度的智慧,以及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那份自然、平实的情感,蕴藏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精神着实让人折服:他发自内心所流露对中国设计和艺术那份真诚以及诗人般的情操,比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我们深信,像这样的一位艺术设计家,他必定在往后的艺术生涯里创造更加辉煌的艺术成就,我们期待着黄老师的艺术和未来!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190])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