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楠:1984,一个多元艺术家纪念碑式的重生计划
2014-12-19 11:21:43 潘潘
一、艺术家的“1984”
叶楠,一个80后前卫艺术家。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的多媒体艺术家邱志杰。叶楠常以极具个性的作品引人入胜,更以独具匠心的观念征服观者。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叶楠近几年可谓展览不断,佳作频出。从2010年前波画廊推出的赤•磷——叶楠个展,2011年北京大未来林舍画廊推出叶楠“蜿蜒zigzag”展览,2012年前波画廊推出的“飞蛾”个展,再到最近前波画廊又一次推出的叶楠:1984计划—重生于2014年12月13日个展,叶楠展览的每一个主题,总是能给观众一记视觉与心灵的重击。从这些或醒目或前卫的主题中,我们即能感受到这位年轻前卫艺术家不同寻常的艺术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
未来主义雕塑家翁贝特•波丘尼曾在1910年发表的《未来主义绘画宣言》中声称:“我们将竭尽全力的和那些过时的、盲信的、被罪恶的博物馆所鼓舞着的旧信仰做斗争。我们要反抗陈腐过时的传统绘画、雕塑和古董,反抗一切在时光流逝中肮脏和腐朽的事物。我们要有勇于反抗一切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年轻的、崭新的,伴随着对不公的甚至罪恶的旧生活的毁灭”。虽然此宣言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宣言中的内容难免有偏颇之处,但是其振聋发聩的口号依然鼓舞、振奋着一代代的年轻艺术家为了心中的艺术之火做着飞蛾扑火似的献身之举。叶楠的艺术亦是如此,却又不仅如此。
叶楠的艺术既有超现实主义的戏谑态度,又有未来主义的特立独行精神,而更为难得的是他在其艺术中注入了现实主义的人文主义关怀。艺术最怕的是事不关己的冷漠,冰冷的艺术可能很有深度,却不足以打动人,而叶楠的艺术不仅有深度更有难得的热度。从其所关注的太空航行、殖民化、民族主义、政治、化学和物理原理等主题,我们即可以感受到这位年轻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关怀与热爱。
二、某种关于纪念碑之纪念碑
在此次展览中,叶楠运用其多元的创作手法表达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其中他首次运用油画这一媒材在模糊的空间中为不同物态建立关系,代表了他一个新的创作发展阶段。并且他将这些既看似自然有机而又成几何形状的超现实主义形态组合解释为“某种关于纪念碑之纪念碑”以及“并不纪念现实中存在的人或事件的纪念碑”等,表达了某种戏谑而又神圣的感觉。而在其《山顶依然在那里之攀岩者的乐园》、《悬置的结论》及《瀑布上的攀岩者》等作品中,神秘的色彩、抽象的画面再加上充满诗意的名字将我们间接引领到谜一般的叶楠的世界。
《我们的时间感之一》 2014 布面油画 120x100cm
不知道是不是人们到了一定年龄都会表现出对时间、生命的关注,反正敏感的艺术家经常如此。在此次展览中,我们也看到叶楠多次将视角转向时间这一主题。无论是《我们的时间感之一》中所描绘的处于不同沙漏中的含苞、盛开、枯萎等不同阶段的花朵还是《环形沙漏》中飞速流逝的沙子,都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紧迫感。
《一次性朝圣》 装置
而在装置作品中,由双十一购物潮带来的灵感,叶楠首次将视角瞄到了“包装”上,当今快餐消费时代,随处可见的快递包装早已屡见不鲜,它被快递哥送到收件人手上之后,又快速的送进了垃圾桶,也许被人捡去再利用,但更多的和未清理的垃圾一起做填埋处理。因此叶楠提出了一个疑问“当这个世界只剩下这些的时候怎么办?”于是,在叶楠手下这些包装盒、包装箱变成了我们常走的楼梯、向往登上的领奖台、孩童时代经常玩的“变形金刚”甚至是朝圣的工具、真理的大楼, 画家用这些“废品”做成“有用之物”是来戏谑普世价值观的权威? 亦或是展现环保的终极意义?
从“赤•磷”的璀璨、“蜿蜒”的迷茫、“飞蛾”的献身主义再到现在里程碑式的“重生”,一路走来,叶楠通过这几次展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艺术青年成长与变化的全过程。这些展览体现的既是艺术家个人的心路历程也是对这个世界变化的敏锐感知。此次展览,既是叶楠对过去几次展览的总结,也是开启对其艺术新纪元的里程碑式的展望。我们期望这个80后前卫艺术家在此“重生”之后,能给自己也给我们带来更多新鲜、独特的“叶楠”艺术。
(责任编辑:马思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