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台湾近代美术团体的出现及其影响
2014-12-19 18:30:09 陈明
近代美术团体的出现是台湾近代美术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日本近代美术的发展十分相似,台湾近代美术运动的发展也主要是由一个个美术团体推动的。台湾最早的美术团体成立于1924年。因成员由倪蒋怀、陈澄波、陈英声、陈承藩、蓝荫鼎、陈植棋、陈银用七人组成,故名“七星画坛”。 “七星画坛”是在石川钦一郎的推动下成立起来的,参与者大多毕业于台北师范学校,且受过石川钦一郎的指导。在日本画和西画盛行的日据时期,中国传统绘画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学习西画才有机会得到官方的支持和认可。倪蒋怀等人均是学习西画的学生,因此这个美术团体也是不折不扣的西画团体。“七星画坛”成立之后,每年在台北博物馆举行一次作品联展。由于陈澄波、陈承藩、陈植棋已经到东京美术学校留学,而倪蒋怀忙于煤矿经营,蓝荫鼎在台北第一女中执教,因此缺乏一个常态的管理和经营者,在联展三次之后,这个团体宣告解散。在“七星画坛”成立的同一年,“台湾水彩画会”也告成立,这个团体也是受石川钦一郎影响的一批台北师范学校的学生组成,会员除了石川之外,还有倪蒋怀、陈英声、蓝荫鼎、李泽藩、李石樵、张万传、洪瑞麟等人。顾名思义,这个画会以研究水彩画技法和创作为主,活动经费由经营煤矿的倪蒋怀负责,每年的作品联展均得到“日本水彩画会”的支持,会员们及水彩画爱好者由此得到观看日本水彩画原作的机会。日本水彩画深受英国水彩画的影响,而画会的导师石川钦一郎又曾留学英国,因此,“台湾水彩画会”成员的绘画技法受到英国水彩画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石川在台北师范任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写生会”,在暑期还增设了“暑期美术讲习会”,陈植棋、李石樵、李泽藩、叶火城、杨启东、李梅树、陈英声、倪蒋怀、蓝荫鼎等人都曾参加过。
倪蒋怀像图
倪蒋怀 景美街道 水彩 24×33cm 1914年
石川钦一郎是一个优秀的美术教育家,他在教授西画的同时,逐渐意识到东方艺术的价值,因此在其留居台湾不久,他就开始纠正早期的偏狭观念,开始注重东方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在绘画中的体现,可以说,他是台湾早期美术教育史上较早重视东方文化价值的日本画家,这对台湾近代美术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1932年,石川钦一郎返回日本,会员们为纪念石川,将“台湾水彩画会”改为“一庐会”(石川号钦一庐),每年依旧举行展览会。在推动画会的发展上,倪蒋怀不可忽视,倪蒋怀本来准备在台北师范学校毕业后进东京美术学校深造,因石川的劝阻,放弃了这一念头,于1924年转入煤矿界,放弃了画家职业。在参加各种画会之后,倪蒋怀大力支持画会运动,如“台湾水彩画会”的经费便是由倪蒋怀承担的。此外,他还大量收购名家作品,如山下藤次郎、三宅克已、古贺春江,仅石川的作品就收集了三百多件。在他的晚年,又大量收集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并力图建造美术馆,编撰日华美术家词典,虽因病早逝而未能如愿,但仍在台湾近代美术史上仍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七星画坛”解散之后的1927年,一个新的美术团体宣告成立,这便是由“七星画坛”部分会员组成的 “赤岛社”。这个团体的建立者是原“七星画坛”的会员陈澄波、陈植棋、陈承藩。他们均在东京美术学校学习,在“七星画坛”解散后,他们深切感到需要成立一个新的团体来研究、展示他们对于绘画的理解和追求。“赤岛社”的成员均是科班出身的年轻画家,共有十三人,分别是陈澄波、陈植棋、陈承藩、倪蒋怀、颜水龙、廖继春、郭柏川、李梅树、陈慧坤、杨佐三郎(杨三郎)、张秋海、范洪甲、张逊卿。除了倪蒋怀外,其他成员均在日本留过学。陈澄波、颜水龙、廖继春都是东京美术学校1927年的毕业生,陈植棋、陈承藩、郭柏川、李梅树、陈慧坤此时正在东京美术学校就读,杨佐三郎是京都美术工艺学校的在校生,剩余的三人张秋海、范洪甲、张逊卿也是东京美术学校的学生。“赤岛社”成立后,仿照“七星画坛”每年举办一次联展,在后期也开始征募画会外成员的作品,参与者大多接受过学院派的教育,彼此在绘画风格有不少共同之处,素描功底均较为扎实,在色彩上则受到外光派的影响。“赤岛社”一共延续六年,至1933年止。在这六年中,画会成员也并不都在台湾活动,如陈澄波1929年至1932年旅居大陆;颜水龙1929年留学法国,1932年才回到台湾;杨三郎1933年至1934年在法国留学;而陈植棋在1932年就去世了。另外,张秋海到了东北,还有一些成员仍在日本留学。因此,到了1933年,“赤岛社”成员认为,必须改组重新建立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画会组织,才可将绘画研究和交流持续下去,于是,在1933年,一个规模更大的组织“台湾美术协会”得以创立,自此,台湾近代美术运动才真正掀起波澜。
(本文源自作者所著《20世纪台湾美术发展史》一书的相关篇章。)
台阳美协台南展纪念合影,前排左起李梅树、陈澄波、李石樵,前排右起杨三郎、廖继春,后排右三是洪瑞麟
赤岛社画会美术研究所,石川钦一郎在指导学员
日据时代有影响的书画协会有“春萌画院”“六砚会”“栴檀社”等,与西洋画会相比,这些书画协会成立较晚。“春萌画院”创立于1928年,会员有林玉山、潘春源、黄静山、浦添生、朱芾亭、林东令、吴左泉、施玉山、陈再添等。1929年首次举办展览,1931年开始,轮流在嘉义、台南举行展览,不久,周雪峰、吴天敏、徐清莲相继加入画会,浦添生和施玉山退出。1932年,以林玉山为首的“嘉义派”决定退出重组画会,潘春源、黄静山、吴左泉、陈再添退出“春萌画院”,独自组织展览,并吸收张李德和、张秋禾、黄水文、卢云生、杨万枝加入,后来陆续又有庄鸿连、江轻舟、吴利雄加入。展览持续到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才结束。“春萌画会”的创作最初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以林玉山(1907—2004年)为首的“嘉义派”独立出来后,以创作东洋画(即胶彩画)为主。林玉山的东洋画作品曾经入选第四届“台展”,在画会中的影响最大,分裂后的画会成员也大多是他的学生。至于“嘉义派”与“台南派”的分裂原因,是“台南向来称为文化古都,对外来东洋画的排拒力较强,这或许就是造成两地分裂的主要原因”[49]。除了“春萌画会”,林玉山还参加了另外一个有影响的美术团体“栴檀社”。栴檀社成立于1930年,由在台的日本画家乡原古统和木下静涯以及本岛的画家林玉山、郭雪湖、陈进、潘春源、林东令等人组成。这个画会成员大多以东洋画创作为主,是当时台北地区最大的东洋画美术团体。1932年,吕铁州、徐清莲、蔡云岩及中村敬辉(陈敬辉)加入该会,1934年,林雪洲又加入进来。从1930年至1940年间,”栴檀社“每年在台北举办一次联展。1940年,“台阳美协“成立后设立东洋画部,会员有很多都来自”栴檀社“,”栴檀社只好解散,从成立到解散前后,栴檀社“共举办七届展览。
“春萌画院”第五届展览(1933年6月)
第六届“春萌画院”在嘉义举行(1936年),右起朱芾亭、卢云生、林玉山、李秋禾、黄水文
曹秋圃隶书作品 1939年
曹秋圃行书作品 年代不详
陈敬辉 女 胶彩 1930年
吕铁州 梅 胶彩 第三届台展特选第一名
“六砚会”成立于1934年,创立宗旨是“振兴台湾美术,筹划建立一所理想的现代美术馆,筹办美术讲习所,座谈会和演讲等”[50]。六砚会共有六名成员:吕铁州、郭雪湖、陈敬辉、杨三郎、曹秋圃、林锦鸿。曹秋圃(1894—1993年)是书法家。原名阿澹,后易名容,字秋圃,号澹庐、半庵道人、菊痴、老嫌、海角耕夫,诗名水如。台北人。九岁入“正学书堂”,在何诰廷门下,又拜张希衮、陈作淦、陈祚年等稻江耆宿为师。1905年入大稻埕公学校,1928年入选书道会,1929年创“澹庐书会”并任会长,并在台北博物馆举办个展,入选日本美术学会。至1937年止,获得日本书道会等奖赏数十次(赏是日语用法,即奖的意思。1931年在花莲举办个展,1934年在厦门台湾公会举办个展,1935年任厦门美术专科学校讲师。1936年任台湾书道会审查员,1937年获日本美术协会“免审查资格”。 曹秋圃的书风秀美端庄,不重气势,与清朝时期的台湾书风差别很大,在日本也有一定影响。陈敬辉(1910—1968年),台北新店人,幼时为一牧师所收养,一岁时随养父东移日本,日本名中村敬辉。陈敬辉毕业于京都市美术工艺学校,后在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任职,1932年回台,在淡水纯德女中和淡江中学任教。陈敬辉受过严格的学院教育,功底很深,其作品带有很强的日本风情,内容也有很多与日本人的生活相关,擅长美人画,线条纤美,诗情盎然。吕铁州(1898—1942年),台湾桃园人,原名鼎铸。父亲是前清秀才,家产颇丰,因此,吕铁州的少年生活十分优裕。吕铁州最初入台北工业学校就读,后因生病不得不退学,在台北开设了一家刺绣铺。“台展”创立后,他转攻东洋画希望能够参加展览。但是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台展”都将他的作品拒之门外,这使他决心到日本学习东洋画,后入京都市立绘画专门学校学习,师从于福田平八郎和小林观尔。第三届“台展”入选了他的作品《梅》,在第五届“台展”上,吕铁州又以《后庭》获得特选,第六届则以《军鸡与蓖麻》入选。《军鸡与蓖麻》高2.93米,长7米,尺幅巨大,画面雄强有力,充满阳刚之气。“对于这一幅高2.93米,长2.3米的大作,专家曾经评论为:‘画面上充满了雄伟的气魄,是一副强有力而男性化的佳作’。”尽管吕铁州师从过福田平八郎,但其画风却与之不同,福田平八郎的画轻盈巧妙,造型讲究趣味,吕铁州的画重写实,造型粗大厚重。1932年吕铁州加入“栴檀社”,1940年又加入“台阳美协”,在台湾美术界的名声日隆,很多有志于研究东洋画的人都来请教,于是吕铁州在大稻埕开设了一家绘画研究所,许深州、吕孟津、余德煌、游本鄂、洪水塗、廖立芳、陈慧坤、黄华州、林雪洲等人都曾在此学习过。1942年,吕铁州因病去世,年仅44岁。第九届“台阳展”为纪念他,特别展出他的九件遗作。
吕铁州 平和 胶彩 1940年 第三届“府展”
在台湾本岛画家成立画会的同时,一些旅居台湾的日本画家也成立了画会。胶彩画家乡原古统、木下静涯、石川钦一郎、盐月桃甫组成“黑壶会”,每年举办一次联展。乡原古统、木下静涯还牵头组成一个胶彩画会“日本画协会”,成员有武部竹令、国岛水马、野间口白桦、井上一松等。“黑壶会”在1927年得到“台湾总督府”的支持创立了“台湾美术展览会”,并自此成为台湾官办展览的支柱之一。另外。“台阳美协”的主要成员也大多来自“栴檀社”和“赤岛社”,可见日据时代台湾画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因此,日据时代出现的画会组织,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画家们得以交流创作,组织展览,更重要的是直接推动了台湾近代美术展览会,即“台湾美术展览会”与“台阳美术展览会”的出现。
(责任编辑:万舒[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