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斋、萝轩的水印木刻艺术
2014-12-21 16:54:10 孙世亮
饾版和拱花术并非明人所创,但这种复杂而有巧妙的彩色套印术发展到明末,已进入成熟阶段。成书于1672年的《十竹斋画谱》和成书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集雕印技艺于一炉,充分显示了明末彩色套印的艺术成就,堪称中国版画史和印刷史上的丰碑。
胡正言,字曰从,别号默庵道人,原籍安徽休宁人,寄寓江苏上元,因窗前植翠竹十余竿,故名其斋为“十竹斋”。胡氏生于万历十年(1582),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醒天居士在《十竹斋画册》小引中云:胡氏“清姿博学,尤擅众巧”,且“研综六书”,“摹躏钟鼎石鼓,旁及诸家。于是篆隶真行,一时独步,而兼好绘事。”可见胡正言是一位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艺术家兼出版家。
《十竹斋画谱》是一部巨作,以彩色套印印制成的教材性质的书画谱。内容有书画、墨华、果谱、翎毛、兰谱、竹谱、梅谱、石谱八种。
一为书画谱。临古花卉、翎毛蔬果二十幅,均有对题。谱前有兰溪居士《题十竹斋画册小册》。在“竹图”的对题中有“己末秋日录于草草庵 海阳程胜”的题记。
二为墨华谱。图呈圆光型,对题有绿色竹纹边框。画、题各有十八幅,其中花朵枝叶,多有干涩之感,可见其印刷后并没有另行着笔添色。但“玉兰海棠”和“桃子”(图4—24)的画面着色细润,气韵生动。题中有杨文 “甲子立秋日书”记
三为果谱。画、题各二十幅,其中“枇杷”、“朱橘”等图,印色甜润,尤橘色之上,印淡白点,巧趣盎然。
四为翎毛谱。画、题各二十幅,有杨文 于“天启丁卯立秋日”所题“小序”,精确地评介了胡氏所施饾版之法:“胡曰从氏巧心妙手,超越前代,以铁笔作颖生,以梨枣代绢素,而其中皴染之法及着色之轻重、浅深、远近、离合无不呈妍曲致,穷巧极之。”
五为兰谱。前有涂日昌“兰谱序”,后有画兰“起笔执笔式”,并附小注,但无题赞。此卷涂解兰花,颇为详尽,多为墨印,间有彩版,此谱可为之初学之范本。图二十幅,多是临摹各家之作。
六为竹谱。前半为一画一题,后半则是画竹分解图,并附“写竹要语”。卷首有程宪《写竹说》。凡竹图写回风、喜霁、带雨、凝露、贮云、笼烟、快雪、聚翠等姿态,用笔豪健、构图疏密有致,可资仿范。谱中“飞白”(彩图4—25)、“双勾”两图,线条刚柔相济,其衬景则彩墨兼施,遂成雅趣。
七为梅谱。画、题各二十幅,图画多姿梅态,雕印皴点,自然活泼。分题为:芳信先传、飘飘欲仙、冰壶掩映、君子之交、铁干支春、暗香浮动等,充分显示出了早梅、风梅、雪梅、竹梅、老梅、月梅的特点。
八为石谱。画、题各二十幅,图有墨石、彩石,但均以套版为之。“墨石”一幅,亦分三色。彩石中有施墨、黄、绿、着、赭四色者,可见是必用四五套版方可印就。其中“太湖石”之后,有藻隐丈人谢三秀“乙丑伏日竹窗雨后漫书”的题记。
依“书画谱”中的“小引”纪年看,在我国的版画史上,以复杂的彩色套印术印制书画谱的应举胡氏最早。
全帙套印书,知除少数图画印制的十分精妙、几达乱真的水平外,《十竹斋画谱》初版之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据考察实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很快就出现了多种翻刻本,致使胡氏曾云:“原版珍藏,素遐真赏,近有效颦,恐混鱼目,善价沽者,毋虚藻鉴。”明亡入清后,屡有翻刻。
十竹斋“双绝”的另一部巨著则是《十竹斋笺谱》。这部笺谱的产生,不仅说明了胡氏在实践“饾版”和“拱花”术的过程中承前启后、不断探索的显著成绩;也充分显示了胡氏博古通今的渊博知识遗迹他以借古讽今手段抒发了高尚情感的倔强精神。
“笺谱”共四卷,据序言纪年,有断此书于“崇祯甲申年(1644年)”者。《笺谱》镌刻精巧、图面灿然、内容丰富,近代版画史学家多有评述。全帙有图画二百八十九幅,均以“饾版”和“拱花”为之,不仅绘刻惧精,图画内容涉面之广,大有汇中华文化于一帙的气概。谱中拳石小景、折枝花束。着笔有法、墨分浓淡、阴阳向背,足见其气韵之生动。
卷三中有图七十二幅,其中两图标有四字,一幅标有三字,其他六十九幅,均在图面标题二字。作者是通过描写的景色、器物等表达典故的内容,更加奈耐人寻味。
这些简略、隽秀的构图,含蓄的画面,淡雅的色彩,不仅宜于书写信札、题咏,而且也给木版水印技艺开辟了一个新的苑地。
《笺谱》是一部运用“饾版”和“拱花”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历史杰作。李克恭在笺谱序言中曾说:“饾版有三难:画须大雅又入时眸,为此中第一义;其次则镌忌剽轻,尤嫌痴钝,易失本藁之神;又次,则印拘成法,不悟心裁,恐损天然之韵,去其三庇,备乎众美,而后大巧出焉。”必须由个道工序密切配合,如若一道工序有所欠缺,就会影响全局。但此谱的产生,完善了以木版水印复制中国绘画的全部工艺,变“三庇”为“三绝”,较之“画谱”的印制水平也显有提高,因此,认真总结《笺谱》的印制经验是非常必要的。
十竹斋画谱和笺谱是我们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两颗灿烂明珠。它的出现,对于笺谱图画、勾描择套、雕刻饾版、套色印刷等方面都了宝贵的经验,并在国内产生了函大的影响,乃至现在木刻水印全过程中的具体分工,大体都是沿袭的胡氏模式。
《萝轩变古笺谱》书成于“天启丙寅嘉平月”(1626年),其作者则是号为“萝轩”的吴发祥。它早于《十竹斋笺谱》十九年,与之相比,一样精细工致,其印制方法,亦是饾版和拱花,只是没有《十竹斋笺谱》那么大的规模,而且可能是流传甚少的缘故,其影响也没有胡氏笺谱那么广泛。
《萝谱》与《十竹斋笺谱》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从画面色调看,似乎比胡氏笺谱更加静穆淡雅,诸如山景花卉,亦大都是以线条勾写,几乎没有重色轰染之处(图4—26)。从画面构图看,尽管描写的是折枝或花束,几乎是画贯全幅,显得丰满而又疏朗,不像胡氏笺谱那样,使表现的对象仅占页幅的很小一部分。在萝谱中也同样运用了诗画搭配的构图手法,做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突出了版画的特征。
以象征手法描写典故的内容,是晚期印制信笺的一个明显特点。萝谱中所制“书画船”一幅(彩图4—27),在水中荡漾的一只船上,满置帙册画轴,其寓意就是米芾喜藏书画,行止不离。以象征的手法,绘制一个典故的内容,大概亦即是所谓的“变古”。
我国的拱花术始于晚唐;套版印刷术,在北宋时已见端倪。现存有元代朱墨套印遗迹,至明万历年间,套印术显有发展,至精则在天启、崇祯年间。入清,初有彩印《芥子园画传》等,后则一度不振,套印术几近灭绝。
(责任编辑:朱汉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