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代的殿版版画

2014-12-21 16:56:34 孙世亮

  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到了清初时期日趋繁荣。清代皇帝雅好文翰书画,皇室所拥有的特权使殿版画的绘、刻、印俱出高手,三妙合一,作品形真隽美且带有清宫廷之好尚习俗。宫廷版画异军突起,并与民间各版画流派并驾齐驱,形成绝无仅有的历史现象。由于宫廷内刻印图书的地点,是在紫禁城中的武英殿一带,故这些图书被统称为“殿版”书,而随在这些图书中的版画也就称之为“殿版版画”。清代宫廷版画多见于武英殿刻本中的书籍插图,武英殿刻本又被称为“殿版书”,其中的版画便被称为“殿版画”。 清朝宫廷内存有大量刻印图书, 很多书中均附有版画插图, “殿版版画”因为是在宫廷中刻印制作的,其绘制者、镌刻者都经过精心挑选,所以这些作品的艺术质量是相当高的,一般水平亦比较整齐。从美术史的角度而言,“殿版版画”应当是清朝宫廷绘画的一个组成部

  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除了重视印刷图书之外,这些各地的名工巧匠从画、刻、印、装各方面精益求精集当时雕印技术之大成,所有经御批刊印的书籍技术无不精湛,每册堪称善本。“殿版版画”的画稿有的由请来的专业画工作稿,有的则市由宫内的画家创作,加上雕印的技术的成熟,其每幅作品都具备功丽、秀隽、精妙、完整的面貌。同时也代表了当时雕印技术的最高水平。由此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殿版版画”。

  清代内府殿版,多为御制、御纂、奉敕编撰的著作,清初期编纂的天文、历象等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插图有《律历渊源》中的《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律吕正义》;《仪象图》、《西清古鉴》、《皇朝礼器图式》等版画雕刻水平另人惊叹。表现起落笔痕入刀有神,凡折笔处干净利落,凡精细处纤如柔丝。是殿版中的精品之一。

  还有,清政府为宣扬其文治武功,绘刻了大量的专集型的版画图录。如:康熙五十一年由著名画家沈嵛绘图,吴中名匠朱圭、梅裕风雕刻为康熙御制《避暑山庄诗》配画的《避暑山庄三十六图景》(图4—32)是康熙年间的刊本,从作品看其画面的黑白灰布局已跃出以往的面貌,我们可以看到点线面在画面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在色调概括和集中的同时体现着装饰性的节奏,流露着一种新意。

  乾隆六年(1741年)又增添乾隆之诗,由朱圭重刻印,比康熙刻本更为精细纤丽。雍正年间刻印的《圆明园四十景诗》,以及乾隆间的《南巡盛典》、《万寿盛典》(图4—33)等盛大典礼图书中的版画插图,画面开阔,内容丰富,绘刻俱精,为殿版版画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另外,内府刻印的大型类书、都附有精美的木版画插图。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附图为木版雕刻,其中山水、地志、名物图录,均请名工雕镌,刻印极为精细,为殿版插图精品。乾隆时期的《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有插图十六幅,插图形象、逼真,准确地配合文字内容,是一部珍贵的活字版印刷文献。

  清代殿版插图中比较突出的一类,是内府刻印的官修地理、方志性书籍的大量版画作品。康熙三十一年阮溪水香园刻本《古歙山川图》二十四幅,为靳治荆纂修《歙县县志》时,特请画家吴逸绘图别刻成书。连嶂叠秀、笔墨生动,堪称清初徽派版画杰作。乾隆十六年(1751年)董浩等人奉敕编撰的《皇清职贡图》,这是一部官修地理书。绘刻中外各民族的男女图像,以及附有插图六百多幅,并附有说明,叙述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共完成九卷。乾隆二十一(1756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完成的官修方志《皇舆西域图》五十二卷。全书记载新疆的全境以及甘肃嘉峪关以外州景,根据实地考察绘制了《图考》三卷,包括新旧图版三十余幅。乾隆年间,在康熙时期编刻的《皇舆全图》基础之上,重加增修完成新版《皇舆全图》绘刻版画一百多幅。此外,乾隆年间还绘刻有《盛京舆图》、《黄河源图》等大型版画图录。均为殿版画作品的重要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武英殿的《耕织图》之一(彩图4—34)、《成衣》(耕织图)(图4—35)是殿版版画中的精中之优。

  殿版版画的出现,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大量精湛的画卷,它不仅为研究我国雕印术留下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化提供了依据。单从艺术角度分析,殿版版画虽然由宫里招来的能工所为,每刀每笔无不到位。但由于宫廷的种种限制和要求也导致了殿版版画存在拘谨的现象,而很难见到轻松而又抒情的写意般作品。

(责任编辑:朱汉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