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暗套色木刻的出现
2014-12-21 17:26:28 孙世亮
版画技巧得到空前的提高,同时也很自然的出现了一些新的制版技法,“明暗套色木刻”和“金属腐蚀版”。
明暗套色木刻,方法是用二块或三块木板,将同一个画面的不同明暗分别刻在各块版上,再用不同明暗的油墨套印而成。这样,画面有三四个不同的明暗层次,使人物或场景更有立体感和光线感。最早使用这种方法制版的是德国的克拉纳赫,和布克迈尔。很难判断谁是发明者。以后不少画家,如阿尔特多费尔和巴尔登都作过这种套色木刻。但再以后却少有人继承而衰落了,《死和爱》(图7—5)为布克迈尔的一幅明暗套色木刻,由黄、赭、黑三色套成。最早用明暗套色制版的是一个木刻工达·卡比(Ugo da Carpi 1480—1520)。他是威尼斯大师提香的刻工,由于这种木刻很投合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室内装饰用的明暗装饰话的风尚,所以也风行一时。许多著名的画家如拉斐尔、帕米尔贾尼诺都曾作过明暗素描,由于工刻成明暗木刻以应社会需要。《使徒》之一(图7—9)是意大利画家贝卡富米(Domenics Beccafumi 1486—1551)作的明暗木刻。
明暗套色木刻的发明不仅丰富了木刻版画的表现形式,也使木刻版画更加赏心悦目。它标志着套色木版画的开始。同时它的方法也影响着其他版种的套色技术,直至二十世纪绝版套色出现之前,仍然沿用着这种套色技术。可见套色版画的发明在木版画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尽管明暗套色木版画技术的发明在欧洲十六世纪初期就已经出现了,并很快取得了很大成功。完善了黑白木刻色调单一的不足,受到世人的称道。应该说这与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快速发展,及画家们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造型艺术有着直接关系。从套版印刷的历史看它还是要比目前中国元代《金刚经注》朱墨套印插图,晚了二百余年。中国的套印技术在十七世纪才得以很好的发展。与欧洲相比发展较慢,这也是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印刷术发展缓慢的原故。
(责任编辑:朱汉云)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