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全摄影之路的开端
2014-12-22 14:07:36 何妍婷
【艺术人物】肖全:好的照片都是“奇迹”
摄影师肖全
导言: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肖像摄影家”的肖全,以1990年拍摄三毛成名,历时十余年完成的《我们这一代》更是奠定了他的江湖地位,他精准地捕捉到八、九十年代文艺界的精英们的神韵,并成为那个年代的永恒印记。
时隔将近30年,重看这段经历,肖全颇为感慨:“‘有历史责任感’‘见证中国发展’……类似于这样的标签,不能往我身上贴,就是一种直觉。我觉得很庆幸,早早地有意识,并相信这个意识是由于我在部队里看到的布勒松的摄影方式,因为没有人告诉我,你应该拍这些照片,是我自己告诉我自己的。今天回看自己做的这件事情,我很看得起自己,实在是太重要了!”
1986年,肖全用镜头记录下,母亲在院子里给外甥女杨璇(右)及王文丽洗澡的一幕
从金字塔顶端出发
与肖全的见面约在了深圳雅昌大厦,当时肖全正在为即将举办的个展画册做终稿校对。在采访前,肖全接到了家里的喜报,远在成都的外甥女杨璇刚生了一个男孩,他兴奋地直呼“我的天呐!我们家终于有一个男孩了,还是中英混血的男孩!从1979年到现在,我们家没有一个男孩,今天终于有一个男孩,虽然不是我的,但是他叫我舅公公。我有点语无伦次了。”他眼睛闪烁着泪光、激动地说道。随即,他翻出收录在这次画册中,他母亲在院子里为外甥女洗澡时拍摄的照片,“当年的小女孩已经当妈了!”
跟随这张1986年的照片,我们追溯肖全摄影之路的开端,“我在高中的时候喜欢画画,高三那年,我得到了一张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简章,我激动得不得了,当时太想去了,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要去趟北京几乎是一个梦想,因为家里没有这个钱和能力,所以很快我就自愿放弃了。后来我去北京电影学院给戴锦华拍照的时候,有说不出的滋味——如果在部队里没有开始摄影,走这条路的想法都没有了,因为摄影在那个年代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情,一般的家庭不可能有照相机。”
1978年,肖全拿着入伍通知书进了部队,在青岛的海军二航校学习机械专业,因为成绩优秀,被调到北京海军航空兵部队当基地员。在空中飞行的经历,构筑起肖全不同的世界观和全新的观察世界的方式,“那种建立比我读几年书要更加有意思,因为我看到、感受到更多的事物。有一次,我们从东北经过北京去太原执行任务,在8000多米的高空,看到北京城里密密麻麻的小房子,绵延的燕山山脉把城市包围住,刮大风的话,山上的土就会把整个城市掩埋,但是从明代永乐年开始,北京就是帝都,是争权夺利之地,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很多人世世代代没有离开过那个‘坑’。如果骑着自行车,会觉得北京特别大,但是在很远很高的地方观看就觉得特别小。读四年北影,和在天上飞四年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在部队时就喜欢上拍照片,了解了很多西方摄影师的经历,那个时候,我知道布勒松,也知道他拍了很多巴黎的人物和20世纪30年代、40年代的巴黎,知道他是怎么工作的,一开始,我就给自己建立了很高的标准。1983年,我爸给我买了一百多块钱的照相机,我就特别喜欢用照相机来说话,而且我也看到西方的摄影师是这么做的,我也应该像他们那样来做。”
(责任编辑:万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