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深圳公共雕塑展打破当代艺术的神秘感

2014-12-23 09:28:22 未知

  蒙蒙细雨中,12月19日上午,“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在深圳市中心公园D区拉开帷幕。2015年1月30日前,深圳市民可在中心公园吸氧洗肺的同时,欣赏这些充满想象力的当代雕塑艺术作品。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共有15件,大小不一、材料各异、风格浓郁,散布在中心公园福田河的中央及两侧。

  与人们印象中正襟危坐、束之高阁、冷冰冰的传统雕塑不同,本次雕塑展强调自然、有机以及互动交流,其中部分展品如 “百年之音”和“玩的风景”还可供市民“把弄”、“游玩”。“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策展人孙振华告诉记者:“生态 、环保、互动、 参与 、跨界,这几个关键词绝对是未来当代艺术的潮流。

  1

  雕塑与空间的“对话”

  19日上午,“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 在深圳市中心公园揭幕,本次展览策展人是著名艺术评论家孙振华。开幕时虽阴雨连绵,但仍旧抵挡不住观众对于本次雕塑展的热情。

  一年以前,在市民中心举行“质变——深圳2013公共雕塑作品展”,风格多样、尺度巨大的12件雕塑作品骤然出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眼球,构成了市民中心广场上一道夺目的人文风景。

  策展人孙振华说,虽然2013年的展览也很成功,但是有一些地方值得反思,比如去年的12件作品除了对空间的占有和视觉的冲击,和周围的空间并没有发生太多的关联。

  今年展览的场地选在开阔的中心公园更强调了展览的公共性和互动性,公园环境静谧,使得人、空间和作品之间有了更加从容、更加深入“交流”的可能。展览区域主要在中心公园D区靠近刚刚治理好的深圳福田河,区域面积大概占整个公园的六分之一。

  策展人孙振华谈道,“这次主要以跨界为主,互动性很强与环境结合很紧密。有部分作品将会留在公园。本次参展的作品强调了在地性,与深圳这座城市发生紧密联系。而且现在全世界都一致在追求生活中的低碳环保,深圳公共雕塑展也正是朝着这样的方向继续发展。”

  2

  想象力与现实感并存

  步入中心公园D区一片宽阔的草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深圳设计师张达利的作品《猫乐园》。这是他在公园路边捡到的树枝,这些被修剪的树枝,虽然结束了它作为植物的生命,被重新回收利用之后,移植到中心公园,搭建成一个由树枝组成的小房子,使得公园的流浪猫狗有个栖身之处,来到这个公园游玩的市民、义工定时放置一些水和食物,让这些可怜的流浪者感受到其他物种对它们的关怀,也赋予了植物新的生命。

  在刚刚完成治理工程的福田河里,艺术家杨光的作品《银河》漂浮其上。杨光,作为本土艺术家,与深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这件作品通过借现场一景,用废弃CD光盘及荧光材料铺满整个河面,取名为“银河”。这一条宽窄不一的“银河”带,在白天与夜间将呈现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周边流水、植物、石头等自然之物形成另外的景观。杨光说:“CD光盘是科技时代的产物,华强北现在有很多废弃的光盘,虽然它现在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了,但是它曾经代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与自然怎样和谐?这是我这件作品希望思考的。”

  人类的欲望不断损毁地球,节制有度的生存方式才能持续地球生态。建筑师余加的作品“白草地”希望提醒人们关注环保。在草坪上,采用建筑施工用的白色扎带密集种植在一平米正方形混凝土上并置于土中,仿佛从未来飞来物种降临在今天的日光之下,它带着某种未来信息。“这件作品代表了一个不再有自然气息的未来,一个毁灭后的‘圣洁’幻象? ” 余加说,“有小朋友看到这个问草为什么是白色的?这也是我希望大家思考的。”

  3

  “跨界”呈现更丰富面貌

  本届“深圳公共雕塑展”在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上较上届有很大不同。为了在雕塑的公共性上做出更进一步的尝试与探讨,策展人孙振华在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上,以“跨界”和“本土”作为基本原则。跨界,本次雕塑展的16位参展艺术家除雕塑家外还包括了设计师、建筑师、人类学家,是一个打破传统雕塑创作边界的参展团队。另值得一提的是,受邀的16位艺术家除跨越多个领域外又立足本土,其中有10位是深圳本土艺术家,还有2位香港艺术家,而美国艺术家玛丽安也在深生活多年,保加利亚艺术家马克洛夫也曾多次到深圳。

  艺术评论家鲁虹认为,“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的这种“跨界”让展览呈现出更加丰富的面貌。“因为各自的专业背景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角度,做出来的雕塑作品也有更多元的意义。”策展人孙振华则告诉记者,“本届的‘跨界’创作是一个开始,未来公共雕塑展还计划邀请普通市民参与,向市民征集创意,如果想法好,我们可以帮助他实现,让雕塑真正成为一个全民的、大家的艺术。不再说,这个城市一部分人是创作艺术的,另一部分人是欣赏艺术的 。我们希望要打破这个界限。”

  孙振华还告诉记者,原本这次展览有一个主题,叫做“此时此地”,“我们希望关注的是,在我们的城市,在这个时间里,我们的生存生活状态。观众仔细看就会发现我们有很多作品是在强调慢生活,有点怀旧的意思,这跟我们很忙碌的城市, 有一种对应关系。”据了解,本次展览是一次“命题作文”,受邀艺术家来到公园现场,根据此时此地的环境与心境,即兴创作作品,而非上届那样,只是把现成的作品搬到展区。

  4

  “参与性”是当代艺术的灵魂

  纵观“深圳公共雕塑展2014”,艺术评论家鲁虹认为无论是策展理念还是作品质量,在全国来讲,都算是先锋的。“现在全国的雕塑展蛮多的,但是互动性这么强, 与大自然结合讲求和谐共生的雕塑展还是不多的。”鲁虹认为,今时今日的雕塑高端的、纪念性的作品越来越少,而生态环保,讲求公众参与性的作品则越来越多。”艺术家们采用的都是很朴素的材料,这也是艺术发展的趋势,低碳、环保、互动、 参与、跨界,这代表未来艺术的潮流。

  此外,面对当代艺术作品,鲁虹提出,人人都可有自己的解读。“我觉得喜欢还是不喜欢,是每个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没有谁能够约束,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权利强迫规定我们认为这个东西好还是不好,还是这个东西必须这么解释。这才是当代艺术的精髓之所在,它是反权威的,是重参与的。对当代艺术展品来说,有些氛围也是参与之后才形成的 。” 鲁虹说。

  艺术评论家冯原说:“今天我们称之为后现代社会,后现代就是颠覆权威的,去年红极一时的大黄鸭就是很典型的后现代艺术品。大黄鸭就是玩具放大,但是要知道我们今天不再从美和丑来讨论公共艺术品。我们如何关注一件事物,而这个事物通过关注而赋予更大的宏观价值,大黄鸭就成为很好的案例,它本身不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它参与到我们社会生活中去,许多人去观看它,它没有观看的门槛,所以我认为它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公共艺术品。”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龚舒)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