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慎防艺术市场的「作手」

2014-12-23 14:40:15 刘墉

  为了避免买到被炒作的艺术品,

  应注意不要太相信捧场的文章及拍卖的价码,

  而应冷静地观察画家作画的态度,

  以免白花冤枉钱。

  最近民生报在一篇题为「回顾台湾二十年水墨画市」的报导中,列出了由台北长流画廊提供的「名家水墨画作行情参考表」如附表。

  这个价目表虽然因为没有完全相对等地列出同一时期的价目,而难以比较,却提供了一些值得我们探索的消息。

  譬如溥心畬的画价,在六十二年可以有相差一倍的不同价钱,七十年可以有相差三倍的价码。至于目前,则由五万、十万,到一百万,上下高达二十倍的差距。

  画家作品价钱不一常造成收藏者的困惑

  对于「画价」自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者认为画家既然认为可以「出手」,就应该是他认知的「好作品」,如果作品不够水平,跟本不应出手,所以每个画家的画价,在同一时期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每号或每材(才)不应有二价。

  有些人甚至对于画家将特别得意的作品列为非卖品表示意见,他们的观点是:必然因为他再也画不出这样好的画,所以有所谓非卖品!对于一个够水平的职业画家,应该没有非卖的画。

  而另一派的看法则是:画有好坏,如同一个人生孩子,不可能各个一样聪明;画工又有精细之分,精工费时的画,当然应该贵些!此外有些画只能偶然得之,同样的情况和灵感不可再得,画家自己喜爱,当然可以不卖!

  以上两种看法,都不是绝对的,画家和收藏家们也就常在这两者之间游走,问题是,如果照前一期本专栏所说的「让艺术品成为另一种货币」,则同一个人同时期的作品,在此处每材五万元,在彼处每材一百万元必然造成收藏和购买者的困惑,在我们投资时,也就不能不做一番考虑。

  还有一种极普遍的情况,就是画家自办画展时不二价,但是拿到画廊,标价虽然相同,画廊却可以私下打折,也会造成一画二价的情况。

  对于这一点有几种说法:

  一、这是画廊不能遵守规矩,宁愿减少自己的利润而求售。

  二、一个常常自办画展又寄售画廊的画家,通常把自己卖不掉的画交给画廊,或把较弱的画交给画廊,特好的作品则留下来自己卖。

  三、画家在自办的展览中已经降低了画价。

  不管怎么样,就推展艺术收藏和投资的观点,不按照标价或画家所订价码出手的,不论画家本人或画商,都是不妥当的。

  授权或委托画家作的画,价钱也是不按定价的特例

  与刚才所述画廊打折相对的,也有许多画家在画廊中标高价,但是画展之后,把剩下的作品拿回家,却廉价出售,也是不合规矩的作法。

  此外还有一种不按「定价」的特例,是授权或委托画家作画的情况:譬如你买了栋新房子,客厅极大,色彩又特殊,四处寻画不着,于是登门请托画家特为你画一张,色彩要依你的希望,尺寸也有一定规格。这个情况下,有些画家可能收比他定价为低的价钱,原因是:你说好了要,画完就非要不可!既然你愿意担这个风险,对画家有十足的信心,当然应该表示一点意思。

  但是另一些画家,尤其已经应接不暇的大师,则可能开出远超过他定价的数字,理由是:创作贵乎自由,而今你硬要如何如何,可以!但是要多出价!

  事实上许多大师的桓赫巨迹,都是这样产生的。因为平常画如此巨幅,根本无处可挂,甚至难以收藏,所以不愿去画,只有在知道必有人要的情况下才动笔,加上大师不平常的画会「动见瞻观」,成为新闻,更不敢马虎,自然产生好作品。张大千先生绝笔的卢山图,就是这种产物。黄君璧先生九十一岁时,应人之请画了一幅六呎乘五呎的作品,开价三百万,也是这个道理。而问题是,当时黄大师的画价是每材四万元,一下子涨了两倍半,消息一传出去,当然便水涨船高,连带使原本四万的画价也跟着攀升。

  谈到「消息」,这当中就引出来艺术收藏中重要的「炒作」了。如前所述,艺术品本来没有一定的标准,那标准在哪里呢?当然是事务历史记录!跟股票相似,一路上升的记录,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出更高的价钱;一路下滑的记录,也会使买家「敛手」,或画价杀低。

  于是便有人居间炒作了。

  艺术作品也可能和股票一样有遭人炒作的情况

  作手通常先看准有潜力而尚未成大名的画家,他们不去找大师,是因为大师的上涨空间可能有限,又不愿被控制,不如从小牌下手。

  第一步是跟画家签约,成为画家的唯一经纪人,在国外这是非常普遍的,画家在签约之后自己不能卖画,连记者要登门访问也要透过经纪人。这种经纪人获益的比率可能远超过画家,问题是画家自己捧不红自己,到了经纪人手中,却可能一夕之间成名,原来一张两百块都卖不掉,成名后能卖两万元,就算只拿十分之一,也比先前多了十倍啊!

  在某些国家,这种有魄力的经纪人不多,便产生另一种画商,他一次大量买进某位画家的作品,然后拿到拍卖市场中,先拿出一、两张,自弹自唱地找人帮着喊价,造成不错的事务历史记录,而后看市场走俏,再大量脱手。于是跟股票的道理一样,许多以为买了一定涨的人,当他发现市场上一下子涌来大量同一人作品时,需求量饱和,交易变淡,有人急着脱手的情况出现,他才到手的画价已经下跌了。

  妙的是,除了画商会这么做,画家如果通门道,也能自我炒作。如此说来,到底什么作品能够保值,甚至稳定地成长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创作态度慎重,出品速度稳定,不会因为一朝好卖,便彻夜赶工求售的画家作品风险较小。奉劝要买画的朋友:在一个缺乏公平客观的艺术评鉴,又充斥投机风气的地方,不要太去相信捧场的文章,也不必太过相信拍卖的价码,而应当冷静地观察,这个画家滥不滥作?否则你可能有天发现自以为一人独有的作品,居然在朋友家也见到一模一样的「原作」,就算你不是买来增值,看到这个情况,只怕也会像女士们,在盛宴中发现与别人穿同款礼服一样地不是滋味吧!

(责任编辑:翟洋)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